分享

中药复感康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河南咳喘网 2012-10-29

【摘要】  目的 采用中药复感康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肌表不固证临床研究。方法 将60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中药复感康颗粒,对照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并在治疗前后做免疫球蛋白的对比检测和疗效观察。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中药复感康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复感康; 呼吸道疾病/中医药疗法; 药物疗法,临床; 儿童

小儿呼吸道感染,又称复感儿,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凡小儿1年内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过了一定范围,即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科门诊中70%的患儿为呼吸道感染,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其临床特点常年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1]。

    本院儿科采用中药复感康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肌表不固证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儿科200610~200806门诊患儿60例。均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肌表不固证。

    1.2  方法  将60例患儿采用单盲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观察组2~4岁4例,5~10岁26例;对照组2~4岁2例,5~10岁28例。

    1.3  诊断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诊断标准及肺脾两虚肌表不固中医诊断标准,并未有急性期发作的缓解期患儿;(2)年龄为2~10岁(较为高发)的患儿[2]。

    1.3.2  排除病例标准  (1)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和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儿;(2)确诊为呼吸道解剖异常、呼吸道异物、先天性喉哮喘、结核病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寄生虫病;(3)其他中医证型;(4)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2]。

    1.3.3  西医诊断标准  执行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选择病例[3]。

    1.3.4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中有关肺脾两虚、肌表不固证的分型标准选择病例。肺脾两虚、肌表不固型主要症状:反复呼吸道感染,平素多汗怕风、咳嗽迁延日久痰多、面色无华、体乏无力、食少纳呆、肌肉松弛、舌淡胖、苔薄白稍腻、脉细属虚证[3]。

    1.3.5  计分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2分:有症状,但可以忍受;3分:症状较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4]。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口服中药复感康免煎颗粒,此剂型为广东一方制药厂生产(补充药准字号:08051002011.04)。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各10 g,桂枝5 g,山药15 g,玄参、煅龙骨、牡蛎、牛蒡各10 g,鸡内金15 g。按上剂量混后2~4岁分6份,每日3次,饭后0.5 h温开水冲服;5~10岁分3份,每日3次,饭后0.5 h温开水冲服。

    1.4.2  对照组  口服转移因子胶囊。2~4岁转移因子胶囊,每次1.5 mg,每日2次口服;5~10岁转移因子胶囊,每次3 mg,每日2次口服。两组给药时间均为1个疗程(15 d)。

    1.5  疗效分析

    1.5.1  疗效评定观测  首先对纳入病例按设计要求制定统一表格,于治疗前后按照临床观察表中所列的项目进行检查,如实记录检查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对比观察,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1次,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5.2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观察在目前暂没有统一标准,故自拟如下:(1)显效:①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呼吸道感染无或不超过1次。②复感2次之间超过1.5个月;(2)好转:①疗程结束后3个月内呼吸道感染2次。②2次间隔时间超过1个月;(3)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化验检查结果无改善者。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  见表2。治疗前部分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低,治疗3个月后复查观察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两组治疗前后IgA,IgG,IgM对比

    3  讨论

    随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国内中医儿科同道正在努力探求和发挥中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优势,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古籍中虽然有该病名的论述,但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见于感冒、咳嗽、及“虚人感冒”,“体虚感冒”相接近。各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机关键多为于肺脾两虚,肌表不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其是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腠理,开窍于鼻,能布卫气于体表,而肺气依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充养,张锡纯《衷中参西录》“肺司呼吸人之所共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是大气也,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可见,肺脾不足,卫外功能薄弱,对外邪的抵抗能力就弱,正如《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由于该病病机在于肺脾不足,外邪入侵,肌卫不固,故治疗关键不仅要调理肺脾,而在固护机表,在此指导思想下并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运用,增食颗粒治疗该病肺脾两虚,肌表不固证疗效确切[5]。

    该方药不仅能调理肺脾,使卫气充足,腠理致密,营卫调和,则外邪难以侵入,更重要的是该药能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故治疗前于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检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改善复感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感率方面取得满意疗效,是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肌表不固的有效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