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和他不寻常的母亲

 xql696 2012-10-29
 俞敏洪,相信许多人看到这个名字时内心会升腾起一种希望,无论是在青春懵懂的学生时代,还是迷茫彷徨的十字路口,或是走上职场后遭遇梦想与现实的无情碰撞,只要听过他的激情演讲,哪怕经历再多的失落迷茫,千回百转中依然可以重新调整方向,坚定上路。对于学生,他不单是开启留学之路的引领者,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助力;对于创业者,他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创业故事激励着他们坚持梦想的脚步;而对于他自己,俞敏洪这样说:“今天我做事的风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几乎每一点都能够从我父母身上找到根源。从一个农民到大学生,从一个讲话不完整的人到被认可的老师,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上市公司,这一路走来,有一些力量起着重要作用,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精神……”

    人物档案
    俞敏洪,1962年10月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从北京大学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立新东方学校,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全国青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社会兼职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等。近年来,他出版了大量英语教学与学术著作,包括:《GRE词汇精选》《英语词汇速记大全》系列、 《英语现代文背诵篇章》等。还有《永不言败》《生命如一泓清水》《从容一生》《大河奔流的精神》等励志类著作。同时,俞敏洪及其领衔的新东方团队已在全国多所高校举行上百场免费励志演讲,被誉为当下中国青年大学生和创业者的“心灵导师”“精神领袖”。

“偏爱有加”的童年

    俞敏洪的母亲童年过得很苦,10岁时学做衣服,为家里多少添一点收入;14岁随姐姐到江阴纺织厂工作,路程很远,每天要来回走20里路,每天工作12个小时。19岁时,江阴解放,纺织厂由共产党接管,规定每天工作8个小时,大大减轻了工人的负担,改善了工作条件,她欢喜得不得了。
    母亲从小没读过书,后来就去上了扫盲班。当时她是纺织厂的质量检查员,常常需要写字。她怕丢掉这份好工作,拼命努力学习,硬是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学出了点模样。现在,她动辄就能给俞敏洪写上一封“万言书”。
    1962年,全家被下放到农村。1963年,敢于担当的母亲当了生产队队长。
    俞敏洪说:“母亲生了3个孩子,哥哥、姐姐和我。哥哥在4岁时患肺炎离开了人世,母亲撕心裂肺地哭了很长时间。后来,为了弥补对哥哥的爱,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我的身上。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打针。那时,我的身体一直不好,哥哥的离去给母亲留下了阴影,只要我的身体有一点毛病,她就送我去打针。有一次,我得了肝炎和哮喘。母亲吓坏了,第一时间送我去医院接受全面治疗,还为此提心吊胆了很多年,幸运的是,我终于活了过来。为了给我增加营养,从我出生那年开始,到我考入北京大学,母亲一共养了136头猪,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母亲还养鸡,每次我身体有点问题,母亲就杀一只鸡给我补身子,邻居说我从小是在鸡汤和鸡蛋里泡大的。”
    母亲把她全部的爱都给了儿子,为了俞敏洪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母亲可以做出一切牺牲。俞敏洪的姐姐比他大5岁,姐姐长大后,母亲让她去学医,因为她当医生后,可以方便给俞敏洪打针。“母亲对我的爱,伴随着我成长,一直到今天。”俞敏洪动情地说。

在儿子脑中植入一种渴望

    俞敏洪的母亲和一般的农民不一样,没有深厚的土地情结。她一心希望儿子跳出这片土地,好好读书,参加高考,走向更广大的天地。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脑里就好像被植入了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是徐霞客。因为徐霞客也是江阴人,所以,在江阴流传着很多关于徐霞客的故事。最开始是听我母亲讲徐霞客,母亲让我以徐霞客为榜样,好好学习,长本事,将来走出农村,光宗耀祖。听了徐霞客的故事,我经常是看着天上的云,看着长江的水,幻想着外面世界的样子。然后就会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慢慢地,这个想法就扎根在我的脑子里了。人是被大脑里的操作系统指挥着往前走的,就这样,我逐渐养成了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后来被我称为‘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这是一种心灵对未来的渴望,渴望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向前延伸,这种渴望落实到行动上,就是看书学习,这是我能走出去的唯一一条路。”俞敏洪说。
    每天晚上,俞敏洪都和姐姐坐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母亲在一旁纺纱。因为有动力,所以俞敏洪在学习上一直比较自觉。俞敏洪的记忆能力很强,所以从小到大,他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好。
    俞敏洪特别喜欢看书和连环画。小学的时候,他有很多小人书,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是跟小朋友交换的。他向母亲要钱买书,即使家里没钱,母亲也从来没有拦着不让他买。再大一点后,俞敏洪开始去图书馆借书看,那时他阅读了大量的书。

为儿子奋力争取学习的机会

    母亲对俞敏洪最重要的帮助有两次。
    一次是俞敏洪初中毕业以后,帮他争取到读高中的机会。当时,初中的学制只有两年,初中毕业时,俞敏洪属于班级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本来是能读高中的,但当时有项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俞敏洪的姐姐读了高中,他就不能再读了。“当时我在家里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母亲看我特别郁闷,也觉得很难过,她本来是希望我能读完高中,然后当一个民办老师的。她几次跑去跟公社的领导求情,希望能给我一个上学的机会,但都没有成功。”
    1977年5月份,邻村的一个女孩退学回家了,听说这件事后,母亲马上就去公社找领导,又去校长那里争取,母亲花了很大力气,后来学校终于答应给俞敏洪这个上学的机会。
    由于在家耽误了将近一年时间,在俞敏洪进入高中的时候,高一马上就结束了,读了一年后,老师要求大家全部参加高考,俞敏洪就和大家一起报名参加高考。第一次高考没考上,母亲让俞敏洪重新回到学校,当了一名英语代课老师。那一年俞敏洪16岁,高考英语才考了33分,虽然他的英语水平不高,但是学生很喜欢他。从学生那里,他获得了信心,决定第二年继续参加高考,结果又落榜了。
    还有一次是母亲千方百计帮助俞敏洪争取要一个高考补习的机会。
    俞敏洪连续两年没考上大学,却越战越勇,到了第三年的时候,母亲对他说:“你可以考,但是自学肯定是有难度的,成绩很难提高,你应该走一条新路。”没过几天,县里刚好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要招40名学生,但俞敏洪的测试总分排在40名之外,没有资格进去。母亲知道这个结果后,二话没说就进城了。因为听说补习班有一位曹老师,前一年他培养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母亲专程找到了他。
    当时曹老师有个儿子,刚刚一岁,但夫妻二人工作都忙,曹老师的妻子身体又弱,没有足够的奶水给孩子吃。母亲见孩子长得又瘦又黄,就自告奋勇地提出要帮助曹老师带孩子。她说,农村的米、菜和鸡蛋都新鲜,不愁孩子吃了长不胖。母亲让曹老师放心,她一定能把这个孩子带好。曹老师很感动,于是收下了俞敏洪。“当天,母亲兴冲冲地从城里回家时,刚好赶上大暴雨,一路上,母亲好几次摔进路旁的水沟里。我在家里焦急地等着母亲,当看到母亲像个泥人一样站在我面前时,我立刻明白,我只有一条路了……拼命学习一年以后,我终于考入了北京大学。”

母亲做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孩子

    母亲带给我的东西很多,有两样东西是俞敏洪从小就学会的。第一是勤劳勇敢;第二是乐于助人。
    “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是,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母亲带着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意义。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歉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母亲都是村子里最受尊敬的人。”
    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俞敏洪的母亲就已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了。当时,很多农村人赚到大钱之后就忙着盖房子、买车,改善生活条件。但母亲却不这么想,有了钱之后,她就想着给乡里修路、修桥、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上学。她总说,自己因为没读过书,吃了很大的亏,不管怎样,都要让后代读书,当个文化人。
    受母亲的影响,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俞敏洪一直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他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已经养成了这种勤劳、助人的习惯。直到上了北大以后,他还每天打扫宿舍,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所以,他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俞敏洪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做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他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他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十年后,到了1995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俞敏洪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自己的那些同学。为了诱惑他们,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后来同学们在他的影响下回国了,但是给了俞敏洪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国,共同干新东方吧。”就这样,俞敏洪有了新东方的今天。
    自从新东方上市以来,俞敏洪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他说:“是我的母亲。因为,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也没有我的今天。我做事的风格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我非常尊敬我的母亲。”

    (本报记者张萌根据《俞敏洪:父母与我》《俞敏洪和他不寻常的母亲》等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