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如何避暑:中国古代也有“冰箱”

 baileej 2012-10-30

古人如何避暑:中国古代也有冰箱

这款掐丝珐琅冰箱是乾隆年制的比较精致的一款。



热河避暑山庄


古时候,天气再热,不能热了天子。于是,宫殿里有了最初的机器。这种设备,采用的是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到了宋代,这种设备造得比唐朝更加豪华。《武林旧事》卷三载: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勘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萸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可以看出,宋代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其冷风效果之好,已使人感到寒凓不堪。


旧时送冰者


皇帝是这样子,大臣自然趋之若鹜。唐代的高官显贵,有的也建立起私家避暑设施,规模自然比不得皇家。但也巧妙得很。其中专供纳凉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官吏设置的一种避暑建筑。《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唐代显贵杨国忠更是异想天开,造了座冰山来避暑。《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

此外,每当寒冬季节,都有专职官吏负责采集天然冰块,贮存于冰井之中,炎夏期间取出,以供皇家和贵族使用。这一传统历史悠久,《诗经》中即有记载,是我国一传统风俗,亦称藏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民国年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