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上)

 昵称2205966 2012-10-31

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多年的资深教员,而且他又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的宝贵经历。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研工作,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研究和文学鉴赏,写作学研究,曾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和工作实际奖,20年来他多次应邀到中央党校、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作主题演讲,颇受好评。他还参与主持编著有《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史传卷)、《古文英华》、《新世纪干部公文实务全书》、《新世纪干部常备知识辞典》(文教卷),中央党校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因此该套讲座内容熔铸了主讲人多年的教研心得和理政经验,相信会对听众朋友有所教益。

讲座目录,第一讲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第二讲《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第三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与此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后被誉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响深远。从此,那时候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我们从中可以关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社会风尚、价值观、审美理想、思维方式。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活案例,经过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营养,这或许对当今治国理政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古典作品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深层次感悟。四大名著应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学作品弄之,对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说,对四大名著的解读与阐释也应该有文学审美层面升华到社会人生、政治文化层面,可以说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犹如小说中的《四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该套讲座即以上述原则为出发点,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鲜活案例为讲解基础,在美妙的鉴赏中阐发有关治国立法的本土化领导智慧与管理智慧,主讲人集多年对该主题内容的演讲积累,重点选择《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为解析重点,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上)

梅敬忠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一、《红楼梦》影响深远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梦》与中国文化,我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我们经常以前讲课的时候,有的时候用漫谈《红楼梦》,或者《红楼梦》赏析。但是后来发现还是应该用《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这样的词,因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政治小说,而不是普通的一部文学作品。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谈起《红楼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因为《红楼梦》是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也就是清朝的乾隆初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我们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的地位应该是最高的。乃至有些专家学者就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一)影视文化方面

所以这样一部作品,从它产生以后,实际上就形成了一门学问,我们说的叫红学,既有红学,它的影响力,就是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常青的,所以我用八个字给它概括叫常青话题、永恒魅力。大家看现在这么些年来,从80年代开始,一直有几部电视剧是热播的,就是央视八七版的《红楼梦》,到现在也是成为经典。那么近些年来,又拍了些《红楼梦》,比如说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新拍的《红楼梦》,也是轰动一时,当然这两个《红楼梦》的版本,电视剧的版本究竟谁优谁劣,这都是观众众说纷纭。但是能够说明《红楼梦》,它的巨大的影响力。这里面我作为个人的看法是高度评价央视版的《红楼梦》,就是八七版的《红楼梦》,那部电视剧一共36集,大家回顾一下是36集,前面29集是基本忠实于曹雪芹的原著,后面7集不是用高鹗后四十回,而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的红学的研究成果,重新把这个悲剧故事给它完成了。所以当时是这么一个八七版的情况,那个年代投资算是巨大的,但是跟现在比也不一样,在当时规模空前、人物众多,这是在八七版的《红楼梦》。而且八七版的《红楼梦》的编剧阵容也很强大,周雷、刘耕路、周岭,三位专家,他们在编著《红楼梦》的时候,可以说倾注了自己的研究的心血,这是在编剧方面。那么导演王扶林,早在1979年就开始策划这部《红楼梦》,而且召开了编剧会议,成立了筹备组、编剧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的很多专家到现在都去世了,还有些专家到现在我们说,一般的很难听他的演讲,年岁已高,比如周汝昌老先生,这是编剧。然后演员,从全国一万多人,数万名候选人中间选出了一百多名演员,成就了一批演员,而且在北京圆明园办了两期《红楼梦》的演员学习班,让这些演员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时学习琴棋书画、陶冶情操,最后再确认角色。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演王熙凤的邓婕,原先据说是让她演个大丫头,因为她年纪算比较大的川剧演员,后来让她一扮相,光彩照人,所以让她演王熙凤,她是这么一个角色,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像陈晓旭,原先也是一个一般的演员,但是经过这一训练、一培训,加上她自己有些文学功底,还会写诗,经过演《红楼梦》也是锻炼提高了,她最后成了,可以说是林黛玉就数她演得最好的,但是很可惜,不幸早逝。

为了拍摄需要,在北京市当时的宣武区还建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观园,为北京添了一个景,而且这个大观园的建设,也开创了我们中国古典名著新建的文化遗迹这种先例,它以后大家看三国城、水浒城等等,各地建古迹,可以说成了风气了。而我们的大观园建在北京,是成了北京的旅游点,是到北京来看文化旅游方面的,应该必去的一个地方。但是很可惜,因为建大观园的时候那个地方太小,后来在河北的正定又造了一个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所以当年拍的时候分两个地方。一直到1987年上半年完成的,拍了一万多个镜头,到了十个省市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而且大家看《红楼梦》电视剧的开篇那块石头是在黄山拍的,所以各位到黄山旅游的时候,导游肯定要带大家指着那块石头说,这就是那块《红楼梦》拍摄的那个石头。

(二)音乐文化方面

花这个时间把电视剧《红楼梦》给大家做了一个简介,就是说明《红楼梦》到现在,对我们当代社会的这种文化方面的影响也是很深入、很广泛的,影视方面新拍的,那么《红楼梦》给我们带来一种音乐文化方面的,也是影响很大的。比如说王立平,大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的《红楼梦》这种套曲,成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当年是请陈力来演唱的,大家知道陈力,可以说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歌唱演员,王立平先生据他说是专门找那些没有成名的,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这样的演员来唱他这个曲子,所以当时据说陈力也很苦的,王立平先生手把手地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矫正,甚至有的时候还哭,就是老通不过,他就是要用一个还没形成自己风格的演员,来把《红楼梦》的套曲给他唱出来,所以大家如果要听《红楼梦》的音乐,一定要听陈力的原唱。后来郑绪岚也演唱了,那就又可以说又是另外一个风格的了,原版的还是陈力唱得最好,音乐也形成了一个情况。

(三)文本方面

那么,到我们今天,最近就是今年3月份,刘心武先生又续写了《红楼梦》,这又是在文本上形成了一直影响到最近。

(四)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原因

那么《红楼梦》这么有影响,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这么有影响的一部作品,作为一部经典,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么大的影响力?我是把它称为一个词叫原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类的四书,都是我们叫原点,中国文化的原点。《红楼梦》虽然产生得晚,但是在我们这个小说里面,乃至在中国文化里面,也可以称得上一种原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那种原点。原点具有深远的一种影响力,它的价值和它的经典的意义是相关的。那么《红楼梦》又是原点,又是一本好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的载体,是古典文学的杰出的典范,我们通过《红楼梦》,可以把中国人的很多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所思所想,可以传达出去,让外国人理解中华民族性格中的某些美好的方面或者某些思维方式。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能够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部好书。

二、《红楼梦》反映了盛世下的末世乱相

开篇给大家讲了,《红楼梦》是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清朝乾隆初年的一部作品,那么这么一个时代产生这样一个作品,当年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红楼梦》,说《红楼梦》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种标志,而且毛主席说《红楼梦》代表了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形象的反映。大家看十八世纪中叶,现在存在最早的版本是叫甲戌本,就是1754年,也就是乾隆19年这样一个版本,是目前最早的一个版本,也就离我们今天250多年的这样一个本子,就至少在250年前,《红楼梦》就已经成稿了、成型了,而且在社会上流传了,离我们今天250多年。我有一个对它整个时代价值的一个概括,这部书是由康乾盛世看出了末世的乱相,发出了盛世的威严,思考以才补天,对我们今天是存古今鉴戒。我这个总体评价是这样的,康乾盛世,大家知道往往在一个盛世的年代,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歌功颂德,这是挺多的,而且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天经地义的,文学家、艺术家往往歌功颂德。但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看出了康乾盛世下的一种末世的乱相。

(一)文景之治

大家知道中国的盛世,有三个大家比较公认的盛世。第一个就是文景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就是汉文帝、汉景帝,其实包括后面的汉武帝,因为没有汉文帝、汉景帝,没有他们打下基础,也就没有汉武帝,所以这个盛世是奠定了中国大汉帝国的基础,包括我们今天说的汉族、汉人怎么来的,都是跟这个时代有关系,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据说古罗马人,古罗马帝国是中国人把它打败的,为什么这么说?汉朝的时候把匈奴赶到漠北,赶走了,匈奴的一支又把日耳曼人赶走了,日耳曼人又打到罗马帝国去了,这当然比较复杂了,我们到意大利访问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个导游或者介绍人说蛮族入侵,就像我们说日本鬼子来了一样,他经常有这种说法,说的就是日耳曼人打到罗马去了,古罗马帝国。所以古罗马帝国的灭亡,跟这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专家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这跟我们的汉朝,大汉帝国有关系,这是第一个盛世。

(二)开元盛世

第二个盛世大家都知道是唐朝,贞观盛世,或者说开元盛世,唐太宗贞观年间,实际上包括后面的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元天宝、开元年间,这是开元的盛世,这是第二个盛世,简称为贞观盛世。那么在唐朝这个盛世,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一个极盛的时期,大唐帝国。唐朝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文化强盛、国力强盛、文教昌明这么一个时代。去年的时候我听了一个彩铃,彩铃里面说很有趣,一个女孩的声音,就说我多么想生活在唐朝,为什么呢?第一个,我不用减肥,因为唐朝人以胖为美,我这个审美标准就是全世界人民的审美标准,这是我的解读。另外她说还有一个,我生活在唐朝还有什么好处呢?不用学外语,那么苦地学外语,因为唐朝的语言就是世界人民的公共语言,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代表一种说法吧,恰巧这两个说法确实把唐朝的那种强盛传达出来了,这是唐朝。

(三)康乾盛世

那么到第三个时期,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走了下坡路的应该是,但是到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到这个年代,我们称为康乾盛世,按照专家的标准说法康乾盛世是从康熙1662年即位,一直到乾隆1795年退位,一共134年,当然这是一个确切的说法,就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康乾盛世。当时中国的人口也大增,因为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出来以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当时中国人口两亿多,起码两亿以上,当时这么一个数字一个说法,这是在康乾盛世。

(四)《红楼梦》的关键词——末世

那么在这个康乾盛世的光环下,曹雪芹,据现在的学者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曹雪芹是跨了三个年代,就是康熙年间出生的,跨了雍正到了乾隆,他是这么一个年代。所以《红楼梦》是乾隆19年嘛,最早的版本。所以康乾盛世他看出了末世的乱相,什么叫末世乱相,就是看出危机,康乾盛世底下的危机,思想方面的危机,政治治理方面的危机,这叫末世的乱相。所以看《红楼梦》要掌握一个关键词就是末世两个字,大家看那些判词里面,探春的判词、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凡鸟偏从末世来,这是王熙凤,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所以是末世两个字。贾雨村也是末世,这是《红楼梦》的可以说是小说眼,我们说一个诗有诗眼、有关键词,一个文有文眼,一个小说也有小说眼,就特别关注末世两个字。那么看出末世乱相,他就发出一种盛世的威严,盛世威严,这就是《红楼梦》的伟大所在。发出威严,就思考着要以才补天,无才可去补苍天,所以《红楼梦》的开篇就告诉大家,我是要补天的,因为这块石头没有补天,所以终身的遗憾。没有补天,也想着要怎么样补天,那么对我们今天的,它提出很多补天的措施,提出《红楼梦》里形象里面传达的很多思想观念,对我们今天也有启示,所以我叫存古今鉴戒。

三、红学

(一)红学的产生、发展、流派

那么,它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红楼梦》确实是一部说不尽的旷世奇书,这部旷世奇书,所以产生的一个学问叫红学,红学并不是我们今天给它的称呼,而是一开始在社会上流传的时候,从乾隆19年开始,社会上就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清朝,红学,关于《红楼梦》的学问,主要是以评点派为主的脂砚斋为代表的评点,然后发展到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一直到索引派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乃至到新红学的胡适、周汝昌,最后毛泽东我们称为马列派红学,李希凡,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方法派,具体说起来很多内容,就一直到现在延绵不断。所以我们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专门有《红楼梦》研究所,一部书成立一个所,这是少见的,中外也是少见的,就是一本书成立一个研究所,还办了《红楼梦》的学刊等等,这是我们红学,中国有《红楼梦》学会,红学完了以后还有曹学,跟它并列的现在有曹雪芹研究会,周汝昌老先生的《红楼梦》考证等等,可以说曹学这种都是奠基之作。现在有一个现象,我们叫秦学,就是刘心武先生创造的秦学,秦学他自己不这么认为,是王蒙先生给他取这个名字,说你干脆叫秦学吧。周汝昌老先生跟他说你这叫探佚学,实际上跟以前的索引派也有点关系,这就是简单说一下,关于《红楼梦》的学问。

(二)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特别关注

那么关于《红楼梦》,究竟这么大的学问,一些学者、专家,还有毛泽东毛主席,对《红楼梦》都有一些很多的看法,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要看《红楼梦》,我推荐大家把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应该好好地读读、好好地看看。据说毛泽东同志,就毛主席最早看《红楼梦》,实际上在井冈山时期,最早发表对《红楼梦》的看法是在井冈山时期,这是根据他夫人贺子珍的回忆录里面透露的,贺子珍当年一边散步一边谈话的时候就说了这个话,贺子珍说我不喜欢《红楼梦》,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的,我喜欢《三国演义》、喜欢《水浒传》,毛主席就说你这不对,《红楼梦》是怎么怎么伟大,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比较早的。当然后来毛泽东对《红楼梦》,尤其是解放以后对《红楼梦》的评价,就可以说是达到一个最高峰,就毛主席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一种形象的历史来看待,说他开始当历史读,开始当文学读、小说读,后来是当历史读,这是他有名的话,说他看了五遍,说如果《红楼梦》至少要看三遍,不看三遍就没有发言权,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至少看了五遍,这不是随便说的话,他五遍是在不同的年代,不是说一次看五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心情之下,然后看了五遍《红楼梦》。他告诉他的表孙女,表侄孙女王海容说,你要想了解什么叫中国封建社会,那么你就去看《红楼梦》。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年八大军区司令调动的时候,第二天许世友就要从南京军区到广州军区上任,毛主席跟他头一天有个谈话,这个谈话里面当然除了其他内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红楼梦》,毛主席说许世友同志,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看《红楼梦》是把真实隐去,用贾雨村言写出来的,里面有个真实的人,有个贾雨村等等,不要以为他是吊膀子的,不要以为《红楼梦》是吊膀子,吊膀子这些是掩盖它的政治内容的,说中国古代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创造了很多文学语言等等。他有一番谈话,很有意思,所以后来许世友也看《红楼梦》,这是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特别关注。

(三)毛泽东对《红楼梦》的古为今用

毛主席对《红楼梦》的古为今用也是做到了极致,因为毛泽东对中国的文化古籍有两个观点,一个叫古籍新解,对古典典籍一定要新解,那么光新解还不行,还得古为今用。我举个例子,毛泽东怎么古为今用的。在三反的时候,毛泽东就用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共产党员干部,要警惕受人包围。在1957年3月1号最高国务院会议结束语中,他就用王熙凤对刘姥姥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来说明大国的事情也并不那么好办,在1957年的宣传工作会议上,他说王熙凤说过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鼓励、来励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在访苏的时候,用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来比喻当时的国际形势。在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用小红说的,里面一个小丫头叫小红,小红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来说明聚散的辩证法和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相互转化的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毛主席要求中国的理论文章,理论文章、政治演说,也要注意创造一种新鲜活泼的,像《红楼梦》这样的语言,所以他经常引用,就《红楼梦》是毛泽东最经常引用的,这就是给我们领导干部看《红楼梦》也是一个启示。

(四)其他文人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

有一些文人看《红楼梦》,像王蒙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红楼启示录》,李国文先生,都是大作家,他的散文集里面就经常是《红楼梦》是一个大的专题,他们两位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像李国文先生把《红楼梦》作为政治来看待,王蒙把《红楼梦》作为一部人生的大书这样一个标准。刚才说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后来做了《红楼梦》套曲以后,他自己实际上也成了红学家,他对《红楼梦》那种情感那种细腻的理解,为我们很多人所不及。他说《红楼梦》不是讲情节的,而是讲情趣,这很精辟,不是情节,而是情趣。比如说葬花词就是一部天问,有屈原的精神等等,他发表了很多观点。我们中央党校的原先文史部老主任叫刘景路,刘景路教授,也就《红楼梦》的三大编著之一刘耕路,那是他的笔名,他是我们中央党校文史部的老主任、老教授,他就进一步解读,《红楼梦》岂止葬花词是天问,一部《红楼梦》就是天问。而且他专门把《红楼梦》的诗歌写成了一本书,我称为它叫诗心诗梦解红楼。我在人民日报专门写了一篇小文章,就是给刘老师这个诗心诗梦解红楼进行了一番解读。等等等等政治家、文人,到一般的学者、老师,对《红楼梦》的看法,可以说各种各样的。

(五)《红楼梦》的政治色彩

那么《红楼梦》开篇有个题诗叫“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相信如果看过这首诗的人,绝对不会以为《红楼梦》仅仅是一部儿女情长的、卿卿我我的、谈情说爱的一个作品,因为作者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我满纸荒唐言,荒唐无稽之谈,荒唐言,实际上是一把辛酸泪,这个辛酸泪就蕴含在荒唐言里面。大家还记得《红楼梦》吗?看《红楼梦》开篇的时候,《红楼梦》是怎么写的?是一块石头,原来《红楼梦》叫《石头记》,那块石头,就是我们当时天破了个大窟窿,实际上就隐喻封建社会的苍天,天破了个大窟窿,我们伟大的女神女娲就要补这个天,补这个天用什么补,就炼了36501块大的五彩石,然后宽24丈、高12丈等等,他写得很详细,五彩石把天要补上。结果用了36500块,就留下了一块没用,无才可去补苍天,这一块就扔到哪?扔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大家看这是谐音,荒唐无稽之谈,无稽崖,然后这块石头天天在那自怨自叹的,你看人家都补天了,我没补天怎么办呢?后来碰到和尚来了,他就求和尚,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让他把它带到人世走一遭,说我既然不能补天,你好歹把我带到人间走一遭,所以这个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就把大石头变成一块小石头,然后就带到人间,扔到王夫人肚子里面就了贾宝玉,构造这么一个情况。结果这个石头到人世走了一遭以后,贾宝玉后来不又回来吗?又回到这个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又显灵了,又把自己这一生的人世间的经历就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一部石头记刻在了石头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一个叫曹雪芹的人从这儿过,然后把这个石头上面的都抄下来,加以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然后把它改变成了《石头记》,就我们今天看的《红楼梦》。你看开篇就说这么多,他先说了,先把这个大的框架给他解读了,这里面一下就,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叫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面明显就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第一回里面就有这个诗,就可见作者是蕴含着一把辛酸的泪,这是有很重要的政治色彩。当然有一种说法,我有次讲课的时候,我们吉林的长白山的一位领导就找我说,吉林长白山市的《红楼梦》的研究也轰轰烈烈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完整的一套体系说法,叫《红楼梦》实际上写的不是别的,写的是长白山的。大家看大荒山,长白山以前就叫大荒山,无稽崖,无稽崖如果谐音就是勿吉,切勿的勿,吉林的吉,勿吉,勿吉就是以前的满族的族名,叫勿吉族,分满族管的。青埂峰下,按照我们今天好多专家解读就是荒唐无稽青埂峰下,不是一般的青埂,是情之根也,按照长白山他们研究的解释据说这个青埂峰是清之根,清朝的根,他这么解读,就是一部《红楼梦》是写的清朝的兴衰、兴亡史,大家到长白山,肯定要到天池,天池里面很神的,满族的起源就跟天池有关,说当年满族的祖先,天上的几个仙女到那游泳,后来有一个仙女就没回去,因为她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放在部落里面养大的,这个就是我们满族的祖先,大家看满族历史传说里面都有的,都跟天池长白山有关系。可见这么小小的一开篇的时候,作者这几句话蕴含的内容,可以做很多的解读,总之是有政治色彩。这是开篇给大家介绍了,这么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四、《红楼梦》的基本价值

那么,下面我就讲两个大题目,刚才实际上也包括一个基本常识。两个大题目,一个就是关于《红楼梦》的基本知识。第一个是基本价值,第二个就是曹雪芹,就作者的生平与家世,第三个就是《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这是我们要简要跟大家提示,也不得不讲的,所以叫基本知识。所以第一个大题目里面包括三个小题目。第二个大题目跟大家讲一下,《红楼梦》的文化解读,里面分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第二个是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第三个是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第四个是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等等内容很多。

前面关于《红楼梦》的基本知识,先讲第一点,就《红楼梦》的基本价值。这个基本价值我一共分为六小点,如果掌握这六小点,对《红楼梦》,我的看法就是比较完整地把握它的内容,就没什么遗漏了,这是我一种自信的说法。

(一)成就最高的古典小说

基本价值第一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这是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且具有人类文化普遍价值的少有的杰作之一。你看对内对外,它都是一个既是文学的一个很高的成就,又是文化史上在世界上有地位。我们党的十七大说要加强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红楼梦》可以说以《红楼梦》为代表的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红楼梦》现象,就是一种文化的软实力的一个鲜明的标志。中国的学问里面,汉学里面有三大显学,真正国际公认的显学第一个是甲骨文,第二个是敦煌学,第三个是红学,就是我们的红学。甲骨文就中国的文字学问,现在殷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骨文学。敦煌学,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也是伟大的学问了。再就是我们的红学,三大显学,其他的很多称为国际学问,但是远远就没有这三大学问得到国际的公认,而且我们的《红楼梦》,也成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比如说这几年很热闹的,比如朝鲜歌舞团到中国来演出的歌剧《红楼梦》,朝鲜版的歌剧《红楼梦》在中国巡回演出,轰动一时,现在他们又在排梁祝,把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排成朝鲜歌剧,可以看出这是国家文化认同的标志。温家宝总理到朝鲜访问的时候看的都是这些,看的中国的歌剧《红楼梦》,这是第一点。

(二)永恒的主题——爱情

第二点,基本价值,就《红楼梦》问政写出了中国封建制度下一个典型的爱情婚姻悲剧。大家想想看,《红楼梦》如果不写爱情、不写婚姻,不写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这种三角关系,我们说好看吗?肯定不会好看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是有道理的,大家知道文学,什么叫文学?文学是人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人的情感的学问。江苏民歌有个说法,叫无郎无姐不成歌,民歌的特点,哥、姐这些东西,大家写这种。所以我们不管小说、戏剧、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不写爱情,一般的很难打动人,因为什么?因为人的情感生活里面,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反映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那种情感的方面的,就是感情,而且是爱情,爱情发展到后来是婚姻,爱情与婚姻,这两者是最能反映人类的心海波澜的东西,所以你写这个,实际上就是在写社会,因为由这个就连带,把其他的都给带出来了。因为它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谓爱情成为永恒的主题。那么《红楼梦》,它就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种种感情纠葛,和他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把它展示出来,让这个传统的悲剧故事有了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深度。那么它的艺术形象的美感,也就大大地增强了,这就说第二条基本价值为什么重要,为什么《红楼梦》既不能完全把它作为爱情小说,但是又不能忘了它的现实、它的核心东西。

(三)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规律

第三条基本价值,就《红楼梦》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如何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逻辑,我用两个字叫如何、必然,如何走向灭亡和必然走向灭亡这种历史逻辑。大家看《红楼梦》,它是以描摹爱情婚姻悲剧的背景为出发点的,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主要是写了贾家这一家族的由盛到衰,而恰恰是由于这四大家族的特殊地位,把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种种情态也连带地给展示出来了,这一下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景象的宏阔的画卷。我们一提起四大家族,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跟《红楼梦》是有联系的、有关系的,四大家族往往就是从《红楼梦》四大家族的说法过来的,用家族的历史来反映这个社会的历史,这是第三条。

(四)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第四条基本价值,《红楼梦》堪称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里面,这两年专门有一套节目叫红楼美食,把《红楼梦》的美食方面弄了多少集?上百集了可能是,就《红楼梦》里面饮食文化,然后《红楼梦》里面还有其他的园林,《红楼梦》里面的服饰,尤其是《红楼梦》,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红楼梦》里面的医学知识,有个专家是河南中医大学的,就河南中医学院的一个姓段的教授,段振离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医说红楼》,27万字,里面整个就谈到《红楼梦》和医学的关系,和现代医学的、中医的关系,他在前言里面就说到,说《红楼梦》,说红学,实际上就是宏大的学问说《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从建筑、园林到服饰、器用,从随时礼俗到点缀称谓,从哲理宗教到诗词典故,以及音乐戏曲,绘画、生物、饮食等等,都反映了。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医药,这位专家他就很有心,他就总结,他从医学的角度看,《红楼梦》中的医药学,就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中涉及的医药卫生知识一共290多处、5万多字,用的医学术语161条,描写的病例114种,中医病案有13个,方剂45个,中医125种,西药3种,他一部小说包含如此丰富的医药知识,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确实绝无仅有。所以据统计120回的《红楼梦》,细致描写或者明显涉及疾病与医药的就有66回,占55%。所以他这本书里面每个标题就很有意思,小标题,比如林黛玉和人参养容丸,薛宝钗的冷香丸怎么回事,贾宝玉康复靠的桂圆等等,林黛玉失眠和补锌丹的关系等等,秦可卿患的什么病,乃至到养生,乃至到王熙凤为什么早逝,从优生学的角度看贾宝玉的婚姻等等,好多小题目,这虽然是看的有趣的一个话题,但是确实他很严肃地写这个关于医药方面的知识。就《红楼梦》它作为一个百科全书,确实别的书,包括四大名著其他三部书都不能相比,都是一个方面。那么我们把它再提升一点,它这个百科全书,可以说是对封建末世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思想体系、价值取向、文艺生活状况都做了形象而深刻的解剖艺术的批判。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了解当时的阶级关系状况,了解当时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了解当时的人们究竟是以怎样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生活的,进而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增长许多知识。这个说法应该是完全有道理的,就是封建社会一个百科全书。这是第四个价值,这个价值我们应该充分认识。

(五)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性格严明的人物形象

第五个价值,《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富有典型意义,而又性格严明的人物形象长卷,会一共写了多少人物?有个专家叫朱一玄先生,他写了一部书叫《红楼梦人物谱》,他统计说《红楼梦》人物各种版本统计起来,最高达到了975人,其中庚辰本就80回那个本,男子306人,女的296人,一共602人。程乙本120回本里面,男的有368人,女的有302人,一共670人。所以大概是他统计说,各种版本是421人到975人之多,当然这里面是有的有名有姓的,但是详细写的有几十人。当然如果仅仅从人数来说,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没法比,《战争与和平》写了一千多人。但是从它的含量来说,《红楼梦》一点不次于《战争与和平》,所以《红楼梦》是堪于《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悲惨世界》等等,和它相媲美的人类的文化的精神财富,这是有道理的。所以《红楼梦》写了这么多的人物,主要人物也写了那么多,而且这些人物写的那种生动性,形象鲜明,生动形象鲜明,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富有典型意义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长卷,没有《红楼梦》中的人物,我们有个判断,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就会缺乏迷人的光彩。这400多个人物也好、900多个人物也好,涉及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有崇贵无必的皇贵妃元春,有雍容华贵的贵夫人,有道貌岸然的官僚,有荒淫无耻的恶少,更有一群天真烂漫的青春女子,比如说金陵正钗、副钗,又有十二钗等等,还有农村老太婆,比如刘姥姥,还有清客相公,比如贾政旁边的那些詹光、卜山人等等,市井流氓、和尚道士、尼姑道婆,以及各种类型的男女仆人等等。随便我们提起一个人物,就有呼之欲出之感。尤其是这些主要人物形象,简直就成了中国人美学方面品质的代名词,我们说一个人多愁善感,说你简直像林妹妹,说一个多情公子说简直像林黛玉,怎么那么好感情。所以说中国社会生活中间,很多的标准、很多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我们评判社会生活的标准,就说一个人负心,你说你简直是个负心汉,怎么那么坏,你还不如说你简直是个陈世美,简直是王奎,陈世美、王奎这种形象都不是中国的正史提出来的,恰是中国的戏曲小说给大家提供的。说一个人很正直,说你像包公一样的等等,莽撞像李逵等等,这都是提供了一个评判的标准。那么《红楼梦》就提供了一系列这样的人物。

(六)巨大的美学价值

第六点基本价值,最后一点要把握的,就《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美学的价值,这种美学价值,我们可以从六个小方面给大家念一下。哪六个小方面呢?

1、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比如说第一个小方面美学价值,因为看《红楼梦》还是要从美的方面去感受,因为阅读《红楼梦》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比如说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很鲜明、很生动。

2、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

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这也是我们看《红楼梦》里面感受到的。像王蒙先生就经常说,我看《红楼梦》,随便从哪翻起来看都行,随便翻起哪一页都能看下去,就因为它那个语言美,它那个氛围美。我们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周汝昌老先生,红学专家、大家,他曾经为有一回里面感动得可以说热泪盈眶,哪一回?《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五回是秋窗风雨夕,写一个秋天的黄昏的时候,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是很凄凉的,林黛玉在潇湘馆,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窗外是竹子唰唰响,下着小雨,很凄凉,这个时候多么希望,而且一会黄昏下雨,风吹雨打的,她就想这个时候要有谁来看她,或者是贾宝玉或者是薛宝钗来看她多好啊,正在一边想,一边自己写了一首长诗,叫秋窗风雨夕,刚好和我们唐诗里面很好看的篇章,就是春江花月夜相对应,就是秋窗风雨夕,写完以后正在那很悲凉的时候,谁来了呢?贾宝玉来了,贾宝玉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踏着木屐专门来探望她,她很感动,实际上没说几句话贾宝玉还是回去了,大家看那段情节写得特别美,在电视剧里面也展示得很美,贾宝玉刚走,谁来了呢?薛宝钗派人来了,她没亲自来,因为她觉得贾宝玉肯定会来的,然后她就派了一个仆人老妈子专门给她送冰片,冰糖燕窝粥,因为她不是生病吗,冰糖燕窝粥给她喝,所以她也很感动,所以她大有一种风雨故人来这种感觉,就那个生活氛围写得特别好,充满人情世故,包括那个老妈子要走的时候,林黛玉一时高兴还给她一个散钱银子,给她一点钱,为什么?她说据说你们最近好麻将牌、赌个博,然后我给你拿回去赌赌什么的,你看这种情致本来是不好的东西,他也写进去了,林黛玉也从俗干这种事,就说明她确实很感动,就写了这么一个场景。所以我们的周汝昌老先生特别感动,我们每当看这个时候也是很感动,这就说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