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史》风波(1)

 阿里山图书馆 2012-10-31

1925 年10 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停办了经营多年颇有影响的《歌谣周刊》,创办了《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周刊由国学门编辑室、歌谣研究会、方言调查会、风俗调查会、考古学会、明清史料整理会组成。其主要目的是将这些分散的材料汇集起来,整合资源,以方便教授们的学术研究与学生的讨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繁荣。

妙峰山香会的调查,使风俗调查会声名鹊起;研究所国学门机构的重新布局,使各分支机构对下来工作如何开展有所观望,而对颇有些风生水起的风俗调查会的动向则有所期待。张竞生胸有成竹,他把风俗调查会的同人找来商量,如何趁热打铁,把风俗调查会的业务再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经过磋商,决定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一卷第四期刊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风俗调查会之进行计划》。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风俗调查,内容主要有三项:征集选购有关书刊;实地调查;征集器物,包括各种服饰、器具及模型、图画、照片等类。

在讨论中,张竞生提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存在方式之一,对性史的调查理应作为一项内容,列入风俗调查会进行正式而全面的调查,以获取大量的原始的材料,服务于科学的研究。参加讨论的徐炳昶、陈大齐、董作宾等教授认为,性是风俗的一门,可以也应该进行公开的研究,但性史的调查,事关传统礼教,又十分敏感,不宜与其他风俗调查掺杂在一起,以免处置不当,致生误会。经过充分的讨论,教授们表决,对性史的调查,应列出专项,单独开展,由张竞生牵头负责。

张竞生觉得,寒假在即,事不宜迟,必须抓紧着手进行性史调查的准备工作。他一方面发起组织“性育社”,一方面继续深入研究英国性学家蔼理士那一部六大本的性心理学丛书。在这部书里,蔼理士详尽地论述各种性的问题,并附上相当数量的性史个案,这些个案,是研究性问题的重要材料。受到蔼理士的启发,张竞生决定广泛搜集国人性史材料,包括正常的和非正常的,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研究,形成中国的性科学。

1925 年冬天,张竞生在《京报副刊》发出了征集性史的广告:

《一个寒假的最好消遣法――代“优种社”同人启事》。

张竞生以一支富于激情善于鼓动的笔写道,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百无聊赖,何以度日?最好的消遣法,就是提起笔来,详细而系统地记述个人的“性史”,主要共包括九项内容:

你竭力记起几岁时头一次知道两性的分别。

其时的情况如何?

仅仅觉得一个虚泛的念头,或感到一个需要的安慰?

只凭妄想就算了,抑且有种种把戏的接洽?

你几岁春情发生?精几时有?月经何时来?初次的情状如何?之后又怎么样?那时对于异性什么心理?含羞吗?外拒而内迎吗?喜欢人谈婚姻与*的事情吗?

你曾*或别种“自淫”否?何时起始?次数几多?怎么使你生了这个动作?结果于身体发生什么妨碍:头痛、眼昏、神惰、意怠、背酸痛、神经刺激、*力不振作、阳痿、阴衰,诸如此类以及记忆力减少,聪明与记忆力日衰等事,至少有无一件感觉到否?于*前后有无愧悔这件东西不应该做么?

你曾梦遗否?怎样梦遗法?似与人交,抑无因而至?遗精多少?每月次数多少?有定期否?梦遗与*有无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