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说:我赞成“门当户对”

 皖林 2012-11-02

她说:我赞成“门当户对”

(2008-05-07 15:40:22)

她说:我赞成鈥溍诺被Ф遭

广州市残联举办的“期待月圆呼唤知音联宜会”活动,希望为更多残疾人牵红线,寻觅伴侣。

 

美丽的小许是听障女孩,身材高,学历高,收入高,聪明乖巧,善舞善艺。虽然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但是靠她的活泼可爱、会说话的眼睛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优雅的自然手语,和人交流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身边似乎永远不缺优秀追求者,其中有外地聋人富豪,欧美聋人华侨和白人,也有不少健听公务员。可是她心如止水,形单影只,父母和姐姐都急了,连声问她到底想什么,她一反往常,始终沉默不语,在大家都以为她打算独身终生的时候,她突然嫁给了仅仅来往三个月,见了十来次面的外地聋人小马,让人们大跌眼镜,  初看小马听力不大好,身材不高,不是招人注目的帅男,也没有显赫家世,大家百思不解。

 

笔者提问这个问题,她不加思索地说:“其实小女子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只要有爱温暖着彼此,即是幸福,不必在乎对象是否优秀或完美,看彼此的缘分了!”笔者觉得意犹未尽,继续轰炸。她抵挡不住笔者的死缠烂打,终于说:“其实啊,我认为爱情是一见钟情的感觉,但是婚姻更要平衡,说白了就是门当户对!只要满足两者标准,残疾人也能拥有幸福完美的爱情婚姻!”笔者疑惑地问:“现代的爱情婚姻难道也要讲门当户对?你不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有点势利?”她笑了笑,便说:“老祖宗留下的不是没有道理啊,恋爱结婚前好像对家长的观点不敢苟同,恋爱结婚后才发现原来门当户对的好处竟然如此之多,大家由于生活环境相似,共同语言也就特别的多。所以‘爱情婚姻是要讲门当户对的’这句话看起来不大舒服,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承认它的客观性,特别是在残疾人爱情婚姻方面还是门当户对最理想。
           
第一,交往沟通更容易。听障人群体主要有两种,分为手语聋人和口语聋人。前者以聋校和手语为特征带,后者以普校和口语为特征。现在主要讲手语聋人,他们的传统婚配模式是聋聋婚姻,而且是目前最普遍的婚配模式。归因于聋人之间的生理相似和手语语言,容易产生共鸣,容易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觉,不存在谁嫌弃谁的问题。所以聋人在各种残疾人群体中结婚率最高,而且婚姻功利性不浓厚,比较稳定,离婚率低。

第二,价值观念更容易相近。任何人不可能选择投胎哪个家庭,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一样,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自然不相同。我和老公分别长大在两个大城市,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修养和气质也接近,兴趣爱好也很类似,见世面一样广,其价值观念比较接近,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相同,沟通起来也比较容易,容易相互理解。试想博士和文盲结合,或让白领和农民工谈恋爱,这可能吗?如同鸡鸭对话,根本无法产生感觉。所以选择跟自己差不多的对象,是保持爱情婚姻稳定的重要基础。

 

第三,脾气性格更容易默契。比如说我自小被父母和姐姐宠爱,比较柔弱,比较任性,喜欢依赖,喜欢制造浪漫,感情丰富,老公自小起在亲戚家寄养,长年在异地生活读书,父母不在身边,没有象普通孩子那样享受亲情宠爱,培养了独立能力和意志力,但是缺少亲情,比较实在,不大懂浪漫。这样一来,夫妻脾气性格能够起到相互弥补作用,感情生活不会有太大的波折。

 

第四,聋健互补型婚姻也是‘门当户对’。有些聋人的家长为孩子安排了配偶,不选择聋人,选择健全人。我注意到了所有幸福美满的聋听婚姻的前提条件一般都是门当户对,比如说她家庭背景很优越,有钱有势,但耳朵不好,对外沟通不便;他耳朵好,会说话,但来自农村或来自贫穷家庭,没钱买房买车娶好老婆。他们的结合大多数不是纯粹爱情,但是婚姻很稳定,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有生理缺陷或条件缺陷,需要彼此来弥补不足,他充当她的第二个耳朵,她为他提供了优越物质条件和开创事业的平台,各得其需,只要一直保持这种微妙的平衡,相处一定是很融和,甚至可以升华为亲情,相互离开不了。当然也有部分聋听婚姻宣告破裂了,深究原因,先不谈其婚姻一开始有功利性,缺感情基础,最重要的是任何一方突然失去了保持平衡的基础,即不再是门当户对了,如她家庭破产了,或家长去世了,财权旁落,或他靠女方家长发达起来,翅膀硬了,嫌弃女人是哑巴等各种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她讲述的四点理由可能有些局限性,但是笔者认为她确实说出了绝大多数幸福美满的残疾人婚姻的几个规律,笔者希望她的一席谈话能给予陷于爱情婚姻迷雾中的部分残疾人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