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五星树”和“泣血枣”

山西武乡,是东渡黄河抗日的八路军前线总司令部所在地。严格地说,武乡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有好几处。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处——王家峪、砖壁。王家峪,有两棵非同寻常的树。一棵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种的杨树,一棵是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拴马的枣树。那棵杨树,名叫“红星杨”。记者从树坑里随便拣起一段树枝,轻轻折断,断面上居然有一个微微泛着红色的五角星。再拣,再折,还有!这种杨树,在河西走廊和新疆也有。奇怪的是,王家峪有不少杨树,却再没有一棵是“红星杨”。讲解员耿佳说,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当年树坑挖好后,朱总司令从上衣兜里掏出一枚红五星,轻轻地放到坑底——这是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朱老总一直珍藏的。几年后,树长大了,老百姓发现,这是一棵“红星杨”。
百姓们说,这是朱老总把自己的心留在了太行山!那棵枣树,也有让人震撼的故事。武乡县人武部政委侯宝庆说,小平同志当年拴马的这棵枣树,一直长得好好的。“文革”中小平同志蒙屈,这棵树也变得病恹恹的。10年后小平同志复出,这棵树又枝繁叶茂。最神奇的是,1997年小平同志去世了,这棵枣树居然分泌出暗红色的树汁,仿佛泣血,随后就枯萎了。或许,这是自然界的巧合。但是,当地人民言之凿凿,无半句虚言。红星杨、泣血枣。草木无情人有情!

红星杨,位于革命老区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八路军总部旧址,主要景点是一棵奇特而挺拔参天的白杨树。
该杨树的每一个小树枝,沿着树枝的横纹轻轻掰开,在树枝的断面就出现一个红色的非常清晰的“五星”图案,端端正正,就象解放军的五星帽徽一样。人们都称之为——“红星杨”。
关于这棵白杨树中的“红星”,还有一段神奇而美丽的传说……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根据国共合作协议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走上了抗日战场,朱德总司令亲自率领八路军总部转战太行,指挥华北军民对日作战。面对强大的日军,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望风披靡,而我八路军在武器低劣、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出师以后,先后在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等地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接着八路军分兵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冀中、冀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这个名字,在根据地老百姓心中有了很高的威望。特别是朱德总司令,民间传的更为神奇,老百姓们都说:朱总司令是天上的武曲星下界,他的掌心长着一颗常胜痣,每当八路军与日本鬼子打仗的时候,只要朱总司令一挥手,八路军便无往而不胜。朱总司令的掌心长没长着常胜痣,这只是个传说,但是八路军与日本鬼子打仗那可真是常胜的。
1939年到1940年,八路军总部转战驻扎在了太行山腹地的王家峪村。当时,不仅日寇常常对根据地进行扫荡,而且国民党政府也停止了给八路军的供给,并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我根据地处于日、伪、顽联合进攻的严重关头,根据地军民生活极其艰苦。就在这个时刻,朱总司令坚定不移地带领敌后军民,坚持“前门打虎,后门拒狼”,一面自卫反击,一面开展生产自救。朱总司令和广大战士们一样吃着野菜糊糊粥,穿着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他们一边打仗,一边开荒种田。1940年清明节,总部机关和作战部队的战士们在蟠龙至下合村一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运动,朱总司令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劳动,只见他来到王家峪的寨湾,手拿镢头,挖坑植树。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过几天他就要离开生活战斗了两年半时间的太行山,准备到重庆与蒋介石就两军摩擦问题进行谈判,他想起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历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行将会是何结局?他心中难已预料,想到这里,他决定在此留下一个永恒的纪念,于是把他珍藏了两年半的一颗红星拿出来,埋在树种的根下。

这颗红星是他在红军时期头上的帽徽。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此时所有的红军战士都必须脱掉红军衣裳,换上国民党的服装。对于换装,曾有一大批干部战士想不通,都说:“国民党白狗子同我们打了十年仗,杀害了我们多少同志,可是打来打去,打的我们也要当白狗子了。要让我们去戴青天白日的帽徽,还不如回老家打游击去!”面对此情此景,朱总司令何此不这样想,可是这是抗日的需要,是革命的需要,是统一战线的需要,他深情地对战士们说:“我们要抗日,要革命,不在乎穿什么服装,今天我们穿上白军的衣服,照样还是红军的思想,就好比一颗西瓜,它的皮虽然是绿的,但瓜瓤却是红的。就让我们把这颗‘红星’珍藏起来吧。”说着他首先把自己的帽徽摘了下来,装在了贴胸的口袋里。在朱总司令的带动下,许多红军干部战士都把自己的红星珍藏起来。今天,朱总司令为了留下一个永恒的纪念,就把这颗红星埋在了树的根部,永远地埋在了太行山上。 朱总司令于4月底启程,先到洛阳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谈判,取得预期效果,因而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变行程经西安回到延安。此后,朱总司令就在延安与毛泽东主席一起领导抗战,再没有能来太行山生活战斗。朱总司令亲手栽下的这棵白杨树,真的成了他在太行山留下的一个永恒的纪念。
当地的老百姓经常来给它浇水、除草,这棵白杨树,很快就长的枝繁叶茂。
不久,人们突然有了一个奇特的发现,就在这棵树的树枝中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于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在老区流传开来,人们都说朱总司令是天上星宿下界,因为他是神人,所以他把自己的帽徽埋在树根下,红星就长在了树枝中……

1997年,曾在太行山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打下半壁江山,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去世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门前的这棵枝繁叶茂的“拴马树”,也随之泣血枯死,追随它曾经的主人而去了。它的一枝一叶,记载着邓小平的音容笑貌,它的每一道年轮都铭刻着刘邓首长与太行人民的鱼水深情——这也许就是邓小平同志难以割舍的太行情怀吧!
村里的老人们都还记得,抗战初期,朱彭总副司令率部东渡黄河,出师华北,挺进太行山,进驻王家峪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从前线回来到总部汇报工作或参加会议,总是把马拴在这棵枣树上,然后谈笑风生地去和朱总、彭总和左权参谋长研究根据地建设;也常从这棵枣树上把缰绳解开,飞身上马,去指挥白晋战役,反顽战役,去组织百团大战和生产自救运动……
有一次,一二九师的三八六旅在王家峪整军,邓小平政委来视察指导工作,找村长朱银江了解部队的群众纪律,曾在他家吃了一顿便饭。饭后,邓政委给朱银江留下7两米票。朱银江想,这米票无论如何也不能收,便一直追到总部的大门口。这时,邓政委已翻身上马,准备启程。他深情地对跑来退米票的朱银江说:“老乡,我们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子弟兵要爱护老百姓。要求部队做到的,我这个当政委的首先要做到……”几十年过去了,每当站到这棵老枣树下,朱银江的眼前似乎又看见了邓小平政委那和蔼可亲的面容……

一九九七年农历正月十三日,邓小平同志与世长逝,老区人民沉浸在极度的悲痛的之中。十六日上午,王家峪干部乡亲在旧居前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来寄托对邓小平同志的哀思。那天会后,乡亲们久久不肯离去。有的在刘邓首长旧居前辗转徘徊,有的伫立在大门口的枣下凝视。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快来看啊,枣树泣血了……”人们都涌过来,只见那久经沧桑树干上,一道血红血红的液体,从一个茶杯口粗的树洞里流淌出来!一位古稀老人撩起衣襟,擦着眼泪,泣不成声的说:“老枣树啊,老枣树,快告诉我,你是在心疼吗?你是在泣血吗?邓政委啊邓政委,你可知道,俺给你准备了你爱吃小米,还正等着你回来哪……”就这样,乡亲们越聚越多,事越传越神,人们都来站在这棵老枣树下,争相目睹这“伟人仙逝”的迹象,寄托积郁在心中的无尽的哀思……
也正是那年春天,这棵老枣树就再也没有抽枝发叶,开花结果,显然是枯死了。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有说是2004年清明节前后,有说是邓小平百岁诞辰那天,人们忽然发现,在这棵枯死多年老枣树的根部,又长出一颗神奇的小枣树来。你看,这棵小枣树现在长的挺拔茁壮,还结满了又脆又甜的红枣儿呢!
为此,长治市红军长征报告团和王家峪村委会,在树下立了一块“枣树泣血祭邓公”的石碑,专门记载这段神奇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从此,这棵泣血的老枣树,便成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