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老建筑物语--“满洲国”初的重要机关都在哪?

 家住苍烟 2012-11-03

长春老建筑物语-- “满洲国”初的重要机关都在哪?

    19323月之前,长春城区由老城、商埠地、满铁附属地、中东铁路附属地四块区域组成,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3万左右。“满洲国”后这里成为首都“新京”,城市迅速膨胀。对于所谓“八大部”等重要机构的所在地,大家耳熟能详。可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这些机构都曾在那里落脚呢?

    在十四年间,“满洲国”曾有过四次的机构大调整。成立之初实施的是“一府三院七部制”,即参议府、国务院、立法院、监察院,国务院下的行政部门分为七大部,分别为民政部、外交部、军政部、财政部、实业部、交通部、司法部等。19329月,民政部下的文教司升格为文教部,由此有了“八大部”之称。在后来的机构变动中,部门的数量、职能和名称都多有调整,那是后话了。除了上述机构外,还有两个国家机关与“新京”高度相关:国都建设局和首都警察厅。此外就是两级地方政府:新京特别市公署和长春县公署。

    实际上,19322月关东军就曾派处特务部人员来到长春。此行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指令当时的吉林省自治政府冻结长春中心周边20公里的土地交易,防止日后地价飞涨;其二就是考察长春城区内的建筑状况,为将来的国家机关选址做准备。19323月满洲国成立后,这些重要机关按计划迅速到位。此后,为期五年的第一期国都建设计划开始实施,这些重要机关也陆续前往新址,这些新址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这是1932年末的长春地图,当时的重要机构都有标注)

    
    “满洲国”参议府,最初入住商埠地六马路的原吉长道尹公署,入住前这里是长春市政筹备处的所在地。实际上,在“满洲国”成立最初的20几天时间里,这里也曾溥仪的居住地和执政府的所在地。3月末,溥仪迁入由原主管盐政的吉黑榷运局改建的执政府内(19343月后才有临时帝宫之称)。参议府是个议政机构,第一任议长张景惠。1937年后,该机构随国务院迁入顺天大街(新民大街)新址,即现吉林大学医学基础部所在处。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最初位于原道台府衙时“参议府”的牌匾清晰可见)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位于顺天大街新国务院大楼大门处的牌匾,左侧还有块牌子写着“祭祀府”)

   满洲国”国务院,最初入住商埠地六马路的原吉长道尹公署,首任总理为郑孝胥。有一个关键部门不能不提,这就是国务院总务厅,这是日本人把持的一个部门,实际上就是“满洲国”的影子政府,也是国务院最核心的部门。国务院在此一直呆到1937年,此后随着顺天大街(新民大街)的新大楼建成,国务院迁往新址。此后六马路的原吉长道尹公署改为了“满洲建国纪念馆”。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早期在原道台府衙时期的国务院主办公楼)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后期位于顺天大街东首的国务院新建筑大楼)

   满洲国”立法院,最初入住老城东四道街的原吉长镇守使公署,就是现东四道街路北原立法胡同处,老建筑早已拆除。此院落是1908年设立吉林西路兵备道时最初的衙署所在地,1909年兵备道迁往六马路道台衙门新址,这里变为了主管军政的吉长镇守使的衙署。立法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国家法律,后因其院长赵欣伯贪腐问题被安排在日本“长期考察”而机构瘫痪,1934年立法院实际上已被撤销。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位于东四道街路北的立法院,此照曾被误称为二马路的养正书院)

    “满洲国”监察院,最初入住老城西四道街的老华俄道胜银行楼,就是现民康路与西四道街交汇东北角的居民楼处,老建筑已拆除翻建为居民楼。监察院司职行政监察及审计等任务,属监督部门,上文提到的立法院长赵欣伯和黑龙江省长韩云阶贪腐大案,就是这个机构主持查办的。此后监察院在此一直呆到满洲国灭亡。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位于原西三道街西端的华俄道胜银行处的监察院)


   满洲国”民政部,最初入住商埠地西四马路西端的原吉林陆军医院处,就是现大经路与西五马路交汇西侧。这里原是吉林督军修建的陆军医院,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长春比较大型的医院之一。最初的民政部管辖范围很大,警察、文教都是其下辖部门。1937年机构大变动中,警察厅归属治安部,民政部改称民生部,1938年末迁入大同大街(人民大街)与兴仁大路(解放大路)交汇西南角的新建筑中(现省石化院),此前这里是交通部所在地,1944年民生部改称厚生部。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未找到老建筑图片,在此用地图上的平面图充数了哈!)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这是一张疑似的早期民政部图片,未经确认)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民生部在大同大街上的新址,1937年前这里是交通部所在)

    “满洲国”外交部,与国务院同院于原吉长道尹公署。1934年大同广场的第二官舍建成后,与司法部一道迁入大同广场新址。1935年迁入位于兴亚街(建设街)由法国人建设的新址,就是现建设街的太阳会饭店处。1937年外交部被降格为外务局,1942年恢复外交部之称。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最初与国务院同在道台府衙,1934年与司法部共同迁入大同广场第二官厅)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1935年以后,外交部迁移到现建设街的新址)

    “满洲国”军政部,最初入住商埠地长通路商埠地中国花园东侧的院落中,就是长通路曾经的3504厂址东侧处。军政部起初只管理军政,1937年并入警察系统后改称治安部。1942年,警察系统划归国务院总务厅后,治安部再次改称军事部。1937年迁入位于顺天大街西首的新办公大楼中,此地现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早期长通路的军政部大门处)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后期顺天大街处的治安部和军事部,现吉大一院)

    “满洲国”财政部,入住老城北大街原正金银行老楼处,就是大马路原宽城区委区政府处。此建筑1908年由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建成,1922年此楼卖给东三省官银号长春分号。满洲国成立后被收归国有,成为财政部所在地。1934年,财政部迁入大同大街(人民大街)与兴仁大路(解放大路)交汇东侧的新楼。此地就是原吉林财贸学院主楼,现为浦发银行长春支行所在地。财政部于1937年后并入经济部,1944年在此建筑组建了“满洲国”国民勤劳部。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位于北大街原正金银行、东三省官银号的老财政部建筑)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位于大同大街东侧新财政部建筑,现浦发银行处)

    “满洲国”实业部,最初入住自强街的私立自强学校内,就是原长春七中、现吉大二院外科中心处。在满洲国成立前,这里曾是“复杂人物”王荆山开办的长春最大的私立学校。实业部成立初主管商业、工业及农林牧副等各产业,1937年后改称产业部。1939年工业部门被分离至经济部,留下的农林部门后改称为兴农部,并迁入至圣大街(自由大路)新楼,此地就是现东北师大附中的原老建筑处,而原自强学校处则成为了兴农部的林野局。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这张来自某网站的图示说明为“伪满产业部”,难道就是原自强学校?有点怀疑!)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位于现自由大路的新大楼,那时实业部经更名产业部后,此后再次更名为兴农部)

    “满洲国”交通部,最初入住自强街的自强学校内,与实业部在一个院落内办公。如果上一张产业部的图片就是原自强私立学校的话,最初的交通部也在那里。1935年,迁入位于大同大街西侧的新楼,就是现仍保存完好的吉林省石化院所在地。1938年迁入位于顺天大街(新民大街)的新楼,就是现吉林大学第三医院处。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这是1936年出版的地图,交通部的标记清晰可辨)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在大同大街时期的交通部建筑,也就是现省石化院的的老建筑)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后期位于顺天大街的新办公大楼,就是现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建筑)

    “满洲国”司法部,起初入住商埠地长通路原沙俄领事馆处,就是现长通路新修复的沙俄领事馆处。当时同时入住此地的还有满洲国最高法院和最高检查院。此建筑原是沙俄于1913年修建的驻长春领事馆,1919年苏维埃革命后弃用。1934年,大同广场第二官厅建成后(现公安局),司法部与外交部同时迁入。1936年,位于顺天大街(新民大街)的新址建成,司法部随之迁入,此地就是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的校部大楼。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原位于长通路的沙俄领事馆,后来成为司法部和最高法院最初所在地)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左下为大同广场司法部与外交部曾经的办公地,右上为顺天大街新建的司法部大楼)

    “满洲国”文教部,入住大经路西的原开埠局院内,就是现北安路二实验小学对面近埠街东侧一带。文教部原属民政部的文教司,1932年9月在郑孝胥“强烈要求”下升格为文教部。193310月,位于大同广场的第一官舍建成。文教部和首都建设局一同搬入此楼,1937年后文教部重被降格为民生部的文教司,随之迁出第一官舍。1942年,文教部恢复建制,随之迁入至圣大路的新址,此地就是现东北师大附属小学所在的原老建筑处。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最初的文教部位于北安路近埠街东,一年后迁往大同广场)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大同广场第一官厅建成后,国都建设局和文教部迁入其中,后为新京特别市公署)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位于现自由大路师大附小处的文教部新大楼,此照片也有“并非原建筑图片”之说)

    “新京”特别市公署,起初入住商埠地二马路原养正书院处,此前这里是吉长道立中学处。1934年大同广场的第一官厅建成,起初入住的是国都建设局和文教部。1937年两个单位迁出后,新京特别市公署迁入大同广场,此地就是现中共长春市委所在的原老建筑处。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最初的新京特别市位于原商埠二马路的老养正书院处)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1937年后,新京特别市公署迁入大同广场第一官厅,此前这里是国都建设局和文教部)

    国都建设局,最初入住商埠地长通路清真寺北侧的长春监狱处,就是现原吉林省监狱处。国都建设局属国务院的直属下辖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实施新京国都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193310月位于大同广场的第一官厅建成后,国都建设局迁入此楼。1937年,第一期国都建设计划完成,此机构也完成历史使命。此建筑成为新京特别市公署所在地,原机构和人员都归入新京特别市的临时国都建设处,继续主管了二期国都建设规划的实施。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当时在长通路监狱处的国都建设局标牌,首都警察厅也在此办公,后迁到大同广场第一官厅)

    首都警察厅,最初入住商埠地长通路清真寺北侧的长春监狱处,与国都建设局一院办公。此单位属民政部警务厅管辖,与新京特别市公署是平级关系。1934年大同广场的第二官厅建成,首先入住的是司法部和外交部,在司法部1937年迁往顺天大街新址后,首都警察厅迁至第二官厅,此地就是现长春市公安局所在地,老建筑除塔楼变矮外,基本保持完好。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最初的位于长通路上的首都警察厅,国都建设局也在此院落中)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司法部及外交部迁出后,首都警察厅迁入大同广场第二官厅,就是现长春市公安局所在建筑)

 

    “满洲国”成立后,原来的长春县仍存在,但其不归新京特别市管辖,而是从属于吉林省政府。这处老建筑位于长春老城的西四道街路北,就是原大经路小学、现大经路103中学南院处。这个署衙院落是1825年长春厅从新立城迁来时所建。后来的1887年长春厅升格为长春府,民国后的1913年又改称长春县。有了西路兵备道(后来的吉长道)后,其主管长春老城及外郊的五个乡区。“满洲国”成立后,在新的国都规划中,新京划出了200公里的管辖区域,其它范围仍属长春县管辖,而长春县的建制和名称直至1951年后才被取消。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最早位于西西道街北的长春府衙署大门外)

长春老建筑物语--164 <wbr>鈥溌薰澇醯闹匾囟荚谀模(“满洲国”时代的长春县公署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