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心脏起搏器----双腔起搏器

 suoban 2012-11-03

关于心脏起搏器----双腔起搏器

 (2010-10-05 10:03:39)

    下面我们谈谈我们在临床上安装最多的一种起搏器,叫做双腔起搏器。英文缩写叫DDD,第一个D代表双(double)心腔都可以起搏,包括心房和心室,第二个D代表两个(double)心腔都可以感知,包括一个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第三个D代表起搏器感知自身心脏激动后可以使用两种方式(double)反映,一种是抑制,一种是触发,所以也用D来表示。有些朋友的起搏器识别卡上除了DDD外,后面还跟了一个R,就是DDDR,什么意思呢,这个R代表频率适应,就是随着病人运动或激动时,起搏器的频率可以适当上调,例如从60次每分,上调到70次每分,这样更能适合人体需要,适合年纪轻,活动多的病人。

    看过我上篇博文的朋友们都知道了,单腔起搏器不能解决很多问题:正常的心脏收缩,是有一定的次序的。它是先心房,后心室顺序。而电极安装在右心室心尖部的单腔起搏器,不能保证这个次序,所以导致一系列的毛病。电极安装在右心房的单腔起搏器,使用范围有限,只能应用在那些只有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传导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双腔起搏器。所谓双腔,容易理解,就是有两根电极,分别放在心脏的两个腔里,一般来说,是一根电极放在右心房,一根放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自己设定了一个从心房传导心室的时限,例如0.20秒,如果心房收缩后,经过这0.20秒,自己的心室还不收缩,那就由起搏器发送冲动到右心室的电极,刺激心肌,产生心室收缩。这样基本上从窦房结到左右束支的问题全部能解决了,不用担心以后传导系统病变进一步加重的情况,同时保证了正常的房室收缩次序。所以它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起搏器类型。看来好像是心动过缓疾病的终极解决方案。

    双腔起搏器问世以后,大家以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之类疾病的疾病已经完全解决了。但是经过几十年后,人们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许多安装了双腔起搏器的病人,心功能较其他病人恶化程度加重,病人没有因为心动过缓而再次入院,相反是因为心衰而反复入院。研究者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的研究,包括动物,临床实验。发现主要的问题在于右心室这根电极,这根电极放在心尖部导致心肌收缩的顺序与正常的收缩顺序完全相反,这样虽然也收缩了,但是泵血功能大打折扣,同时是先右室后左室,出现了类似于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种种机制导致心功能下降。这个心功能恶化的程度与心室起搏的比例呈正相关,心尖部起搏比例越高,心功能就越差。看来,这根电极的位置和生理规律相差太远。

    那为什么,这根电极要放在这里呢?那就说来话长了,从起搏器发明起,这根电极就放在这里,原因很简单,这里最好放,操作最简单。以后就一直这样了,现在大家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呢?现在有一些小的研究,把这个心室电极放在其他地方,例如右心室流出道,希氏束附近等等,来模拟正常的收缩顺序,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还不是很明确,同时操作还比较复杂,手术的风险加大,所以还不能取代传统的心尖位置。那怎么办,所以现在的观点是既然心功能下降是由于心尖部起搏引起的,那就尽量减少心室起搏,尽量让自己的心室自然收缩。什么意思呢,例如病人安装起搏器后,本身起搏器设定的心房到心室的时限是0.24秒,超过0.24秒,起搏器就会工作,就会出现自心尖部起源的收缩,那为了减少这种不良收缩,我们医生吧这个时限延长到0.30秒,甚至0.35秒等等,尽量减少心尖部起搏,只有等自己心脏实在不跳了,才去起搏。自然病人的心功能下降就不会那么明显了。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这样做的效果。当然,不是每个病人都可以把心房心室传导时限设定这么长,同时在不同的时期,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限。这就需要进行起搏器程控,调节最佳参数。

    双腔起搏是起搏器研究的突破,但它远远不是完美版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在这样的探索,质疑中,医学才会不断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