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痛经的常见针灸疗法
整理编辑:梧桐
正常月经是女性青春期以后子宫的周期性出血,系通过神经体液进行调节的。性腺受下丘脑垂体的支配并相互制约,故任何因素导致这一系统功能异常均可以影响性腺内分泌的靶器官----子宫内膜而致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质的改变。本病属西医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范畴。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称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大多数为育齡期功血,可能是因为LH分泌相对不足或持久分泌,引起黄体发育不全或萎缩不全所致。
此外,西医也注意到很多其他因素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肝硬化、慢性肾炎,糖尿病以及部分胶原性疾病也能导致月经失调的发生。
中医历代妇科医籍对该病均十分重视,认为调整月经失调是治疗多种妇产科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宋代陈素庵指出:“妇人诸病多由经水不调。调经,然后可以孕了,然后可以却疾,故以调经为首……既名月经,自应三旬一下,多则病,少则亦病,先期则病,后期则病,淋漓不止则病,瘀滞不通则病,故治疗妇人之病,总以调经为第一”。症状:月经失调为月经周期或经质,经量的改变,一般包括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不定期、经量过多、经量过少诸症。
关于月经周期失常的概念,是指每次月经来潮比上次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1周以上,甚或一月两至,或二、三月一至,且连续3个以上月经周期者,即称经行先期或后期。若月经时而提前,时而错后,不按经期来潮以上者,称为经行先后不定期,中医又称经乱。若女性月经虽按期而至,但血量明显超过正常,或经行时间延长,血量也随之增多,称经量过多。相反,血量明显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也极少,甚至点滴即净,为月经过少。以上均属月经失调范畴。
辨证论治:
1、脾肾不足:症状:脾肾不足的月经失调者,其证为经行先期或先后无定期,经血量多色淡质质稀,宰疲肢倦。或兼纳少便溏,或腰膝酸软,头晕。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而弱。治则:补益脾肾、养血调经取穴:灵骨 、关元、三阴交、气海、足三里。刺血:关元俞、曲泽、足三里。方解:脾肾气虚者气海与关元相配,共奏调补冲任之功;灵骨与足三里皆为手足阳明经之穴,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是人体强壮要穴,补之可收益气养血之效;三阴交能调整三阴经脉,又为妇科调经之要穴。
2、阴血不足治则:补气养血、调补冲任。症状:阴血不足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质薄,行经时或经后少腹疼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脾俞、膈俞。刺血:膈俞、三阴交,关元、次髎。方解:阴血不足者用气海能峻补下二焦气虚,调养冲任;膈俞为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能治血虚,出血诸证,证之临床,尤以补血见长;脾俞补俞,配以足三里、三阴交共收补益中气、生血补血。
3、 寒凝经脉 治则:散寒暖宫、温通经脉。症状:寒凝经脉之患者,其证为经行后期,经量减少,小腹隐痛或冷痛,喜热或得热痛减,腰酸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取穴:肾关、灵骨、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方解:寒凝经脉者用气海为补气要穴,配以灵骨、肾关、关元、温肾壮阳,温养子宫,三阴交调经活血上痛,以达补气壮阳通经之效。寒自外侵,凝于经脉,兼用天枢、归来施灸,针刺地机以散寒活血,肾阳不足,虚寒内生,加灸命门,关元以助命门之火,妇科月经寒证我个人一般不刺血。
4、血热妄行症状:血热妄行而致的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赤,口干、口苦、心烦意乱,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伴有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黄,或光红无苔,脉数或细数。治则:清热凉血、凉血调经。取穴:三阴交、曲池、内庭、气海、血海。刺血:太冲、隐白效佳。方解:血分蕴热应热应重在调理冲任,凉血养阴。气海为任脉穴,调整冲任,血海能凉血止血,三阴交则养阴清热。曲池与内庭为手足阳明经之穴,具有清解里热,凉血安神之功能,对本症效好;血热实证,热邪迫血妄行,加太冲、行间,以清肝凉血,肾水不足、阴虚内热,则加然谷、太溪以滋养肾水。
5、肝郁气滞症状:肝郁气滞而至经行后期或先后无定期,经血不畅,色深红兼挟小血块,平时即有肝经所过部位如少腹、胁肋、乳房等处胀痛,经期疼痛尤甚,纳呆食减,食后作胀,频频喛气叹息。舌淡红或边尖赤,苔白,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取穴:四关(双合谷、双太冲)、三阴交、中极、行间。刺血:肝俞、膈俞、太冲。方解:四关穴具有疏肝理气、行间为肝经荥穴,主理气泄肝、中极为任脉要穴,能和冲任以调经,三阴交为三阴之会。诸穴合用,肝郁平复,气机条达,冲任和调,经水才能应时而下。
6、瘀血内停症状:瘀血内停而致经量减少,甚至点滴即止;瘀务内着,新血不循故道者或可出现经量大增。月经色黯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血下行后则疼痛缓解。或兼有小腹部癓瘕痞块。舌紫黯有瘀斑,脉弦或涩。治则:活血化瘀、理血调经。取穴:妇科、还巢、三阴交、四关穴。刺血:重子、重仙,内踝至三阴交之间青筋点刺。方解:妇科穴在肺经上,通于子宫,“肺与膀胱通”,所以效好,还巢穴在无名指上,三焦经与肾通,能理三焦补肾。董师认为全息对应中无名指对应肝经,能作用于肝,能补肝肾、理三焦、疏肝理气,故治妇科症效佳,与妇科穴相配效更好,是董氏治妇科病的要穴;方中合谷与太冲,有化瘀破血,理气活血之功能,配三阴交,可活血化瘀,逐下胞宫有形积滞;重子、重仙刺血也是通过“肺与膀胱通”来治疗此病的。
7、痰湿阻滞症状:痰湿阻滞而致经血量少,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血质黏稠,形体丰肥,浮肿痰多,胸闷痰多,白带量多,舌淡苔白滑腻,脉滑或沉缓。治则:利湿化痰、祛痰通经。取穴:中极、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刺血:四花中、外穴点刺特效。方解:下焦湿痰阻络者用中极,可调整冲任,疏理下焦,和血调经;中脘和中理气,为利湿祛痰这要穴;足三里为足明经之合穴,阴陵泉为足太阴之合,二合穴相配,共施培补中土,利湿化浊,止带调经之功。董氏四花中外穴,是利湿祛痰的要穴,在此刺血对本症有特效。
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