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应该改变“崇洋媚外”消费观

 xiongmao007 2012-11-06

周末到了,作为中产阶级(更普遍的称呼是白领或小资)的你,或许会选择和友人约个会,地点就在星巴克——这是一家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1999年1月在北京开立大陆第一家店,其创立过程俨然是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


在星巴克昏黄、暧昧、充满暖意的灯光下,你和友人每人点了一杯咖啡,每杯21元人民币——你们并不感觉贵,或者认为贵但贵有所值,因为星巴克代表了高雅、时尚和有品位。然后你们就品着略带苦涩的咖啡促膝长谈,谈人生、谈事业、谈理想,甚至可能还谈谈爱情。这一切是多么的水到渠成和顺理成章啊。


但是如果你事先知道在美国,星巴克并不是什么高雅、时尚的象征,相反,它走的是平民化的路线,代表了平民大众的消费。虽然这个实情可能并不会让你止步星巴克门前,但是你走进星巴克时的心情肯定大不一样。现在又假设你知道在美国每杯星巴克咖啡折合人民币才12元,那么当服务员告诉你在中国每杯是21元时,出于面子需要,你或许不会当场喊贵,但你心里肯定因此不爽,甚至还会暗暗咒骂。此后你或许就不选择去星巴克,或者减少去的次数了。因为相同的原料,不同的国度,价格居然差点翻倍。


没错,就像前述的星巴克咖啡那样,目前国际名牌在中国正遭遇了“内外差价”的尴尬——在本土一个价,在中国一个价,并且本土价严重低于中国价。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由封闭、落后和严重拖世界发展后腿,华丽转变为“世界工厂”和消费大国。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对中国这块巨大的消费蛋糕垂涎欲滴,竞相分割。竞争的结果导致同一家公司不同区域战略差异化。比如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在本土是平民化,但来了中国就高端化。


区域战略差异化的优势是,容易克服水土不服,有利于在陌生消费文化市场扎根、发展、壮大,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入乡随俗。这或许是诸多国际名牌能在中国得以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加快,信息传播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战略差异化的弊端开始显现。这种弊端有时候反映在了解真相后人们感觉受到欺骗的失望情绪上——不要小看这点“失望情绪”,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搞不好会因此前功尽弃,退出整个区域。

在中国,战略差异很大程度是为了迎合“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这种心理本质上是缺乏自信造成的。虽然中国早就是世界工厂,但中国在很多领域,特别是高精尖技术领域,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这种落后现实显然严重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自信心。另外,加上中国产品质量很难控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也加剧了这种心理的形成。很多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级消费者,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是比中国的圆,洋货就是比国货好,对产品不加区分、一刀切,盲目崇洋媚外。


这种消费心理导致了国际品牌的战略差异,更严重的是导致了国内市场的混乱。因为不光国际品牌会迎合消费者的这种崇洋媚外心理,国内企业也会。但国内企业产的是国货,不是“洋货”,如何“迎合”?只好在造假上做文章。最简单的就是起个洋名字,比如美特斯邦威(让人误以为是在美国呢),达芬奇(以为是意大利品牌呢),乔丹(人家还以为是美国NBA著名球星迈克尔﹒乔丹开的,其实跟他一根毛的关系都没有),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没有违反法律的,但这种低劣的挂羊头卖狗肉行为,无疑会误导消费者。所以在商业道德上很难说过关。


另外一些则更隐蔽,比如跑到意大利,注册一个公司或商标,然后在广东深圳贴牌生产,但是宣传的时候是大打“洋货”品牌的。这就有点类似于现在市场上的那些所谓的“香港月饼”,这种月饼其实是由香港公司监制、内陆生产,所以并不是完完全全的由香港公司制作的香港月饼,但很多人都误以为是正宗的香港月饼。其实说到底,这些“洋货”和国货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内陆产的,质量和技术上,要说一经贴牌或监制,就有天壤之别,那恐怕是吹牛吧?

还有,有些企业利用“保税区”便利,到保税区一日游之后,出口商品就摇身一变成为进口商品,然后就大做“洋货”文章。这在家具、卫浴、陶瓷、服装等行业,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更可恶的是,有些是完完全全的造假。比如红酒市场中的拉菲,本来拉菲每年全球产量也就二十几万瓶,流入中国最多六万瓶。这就是说,真货数量是如此之少,但市场上其实不难见拉菲。实情是,这些所谓的拉菲,大部分都是国内勾兑出来的假拉菲。


再回头说这种心理对洋货(正宗的洋货)的影响。如前所述,崇洋媚外会导致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战略差异化,但其实除此之外,这种消费心理也极大影响进口产品质量。简单的例子就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国内奶粉事件,导致进口奶粉需求大增,外来奶粉成为香饽饽。但这也导致了外来奶粉的质量下降,因为国内国外的质量安全标准是不一样的,外国厂商瞄准了中国这笔生意,专门生产标准有别于其国内的产品来供应给中国。这些“特供”中国的产品,即便不是低劣品,即便符合国内安全标准,但至少并不是大家想当然中的高质量洋货。所以,买这种洋货,不是自欺欺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