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忻府区概况

 黑老赵 2012-11-06
        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连定襄,西邻静乐,南靠阳曲,北依原平。南北41公里,东西49公里。总面积为195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人。

       2001年撤并乡镇后,设3个办事处,即长征街、新建路、南城;6个镇,即三交、奇村、董村、庄磨、豆罗、播明;11个乡,即高城、秦城、曹张、北义井、东楼、紫岩、西张、兰村、合索、解原、阳坡。

        忻府区素有“晋北锁钥”之称,是全省重要交通枢纽,北同蒲和京原铁路纵贯南北,忻河铁路由忻州通往河边。公路交叉密布,京原等5条国道和省级公路干线通往全国各地;区、乡、村三级公路交织成网。

        忻府区地形西高东低,逐步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开阔平坦,为忻定盆地的主体部分。境内主要有云中、系舟和五台3大山脉。忻府区境内有滹沱河、云中河及牧马河3条较大的河流,把全区划成3个10万亩以上的灌区,每年可引用河水6600万立方米。

        忻府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春温高于秋温,夏季过后秋高气爽。无霜期平均167.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62.5毫米,降水集中于7—9月份。年平均气温:平川区8℃以上,丘陵区5℃—8℃,山区5℃以下。1月最冷,7月最热。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近30种。主要有铁、锰、铜、金、铌、钽、铀、长石、石英、云母、蛭石、花岗岩、豆沙等。

         全境分石山区、土石山区、丘陵区,平原区4大类。全区山区面积905平方公里,占46.3%,丘陵356平方公里,占18.2%,平原693平方公里,占35.5%。

        滹沱河从原平市进入本区东北境,流经19公里,入定襄县。云中河发源于云中山,本区境内长58公里,流域面积约计800平方公里,自米家寨出山后,分为南北云中河。南云中河经沙洼、东冯城、播明、曹张到定襄注入滹沱河;北云中河经石家庄、唐林、秦家庄至原平入滹沱河。牧马河从牛尾庄西南入境,经三交、豆罗、东石、安邑至定襄入滹沱河,境内长65公里,流域面积1176平方公里。全区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年储量为1.01亿立方米,地表水年总量1.69亿立方米,奇村、顿村、卢野村的温泉水温30℃—50℃,是闻名全省的温泉疗养胜地。

        忻府区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向阳遗址、元好问墓、忻口战役遗址、金洞寺、连寺沟墓地),区文物保护单位49处。

        忻府区近年来开发了奇村、顿村温泉度假村、国家森林公园和禹王洞等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据史记记载,春秋忻府区地域前期为狄戎所居,春秋后期属晋,三家分晋后属赵。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王齿乞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则在其辖境。

         两汉时期遗址为并州太原郡阳曲县(治所在定襄县境内)所辖。

        东汉末,袁绍父子占据冀、燕、青、并四州,而并州以北郡县因连年战事频仍、羌胡大扰,早已人民流徒、十室九空。曹操消灭袁绍后,曾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将并州归入冀。可见这一带的荒凉程度。不久着手“迁聚塞下流民”, 于建安二十年建置新兴郡,在今(忻州豆罗镇麻会筑“建安城)为其治所。与此同时,将原在内蒙包头市西北、下辖九原等十县的五原郡撤并为一个九原县,移治所于现在的忻州城。就当时而言,九原城四周仅只土垣而已,但总比草创的建安城总要强些。不久新兴郡治所也迁于此地 。

       建安21年(216年)曹操曾将迁入并州腹地的匈奴分为五部,部酋均以帅称之。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司马炎改五部帅位五个都尉,诏令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生育岚县的刘渊为北部都尉,占据新兴郡一带,九原县自然在其下辖。晋明帝永兴元年(304年)刘渊称汉,并州之地则几乎尽其所有了。东晋后期政权更迭,新兴九原县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占据(316~394年)。
          
       北魏在芝郡村建平寇县(属新兴郡),在三交镇建三会县(属肆卢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奇村与辛庄设置肆州。

       北周灭北齐将肆州移置雁门广武,隋开皇五年(585年)因避讳太子杨广讳改称广武为代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忻州(治所九原城)。是忻州这一称谓产生最早的时间。同时将奇村一带的秀容县移置这里。炀帝大业二年 (606年)撤销忻州,将秀容县划归雁门郡(开皇初曾重置新兴郡但很快废置。大业四年将秀容县改隶楼烦郡。隋恭帝义宁元年(616年)曾复立新兴郡。

        唐高祖李渊立国,于武德元年(618)改为忻州。玄宗天宝元年 (742)又改为定襄郡。肃 宗乾元元年(758),又复为忻州。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

        宋为忻州。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分天下区划为十五路,忻州属河东路;

        金代属河东北路。

        元代属河东北路,在太原府辖下,领本境秀容、定襄二县。至元二年(1265 )秀容省入忻州,四年复置;至元三年七月升州为九原府,以崞、代、台、坚四州来隶,四年复为忻州,领二县。

        明代为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省入,领定襄一县;明元帝永兴二年(
410年)同时设置 秀容郡和秀容县。         清代为忻州。顺治、康熙期间继续为太原府辖。"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领定襄、静乐二县。
        
        民国元年(1912)废州为忻县。十九年废道改由省辖;

        新中国,1950年设忻县专署、辖忻县等若干县;
             1958年12月1日忻定县合并,治所忻州县,属晋北专署;
             1961年8月1日忻定分治、忻县属忻县地区行署;
             1983年9月24日撤县设市、仍属地区行署;
             2001年1月撤地设市,原忻州市改为忻府区,隶地级忻州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