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添加剂——食品“魔术师”之痛!

 寒江读舟 2012-11-09

据《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指出,截止到2007年,中国共有44.8万家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的食品生产企业却只有10.7万家。由此可见食品工业监管不完善之一斑。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食品添加剂行业尤显门槛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食品添加剂市场混乱。

从瘦肉精到三聚氰胺,从多宝鱼到红心鸭蛋,从卷土重来的苏丹红到虚惊一场的特仑苏OMP风波,食品添加剂如同梦魇一般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样的“天”是老百姓不能接受之痛,这样的“安”是消费者不能承受之苦。食品安全关乎人命,必须保证老百姓吃得健康、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规范,并要求建立一个监测和监管体系、一套全国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召回机制,对违法者实施严厉惩罚。 

食品添加剂一直在使用,可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近几年的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不少人对它产生了怀疑,认为食品添加剂不是什么好东西。那么,食品添加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大代表出语惊人:一个苹果榨四扎果汁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广东人大代表黄辉球“揭秘”一个苹果能榨4扎果汁,而一个西瓜能榨20多扎西瓜汁的真相。榨那么多果汁还有那么浓的果味,完全是因为里面有20多种食品添加剂所造成的。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简单地说,质检部门工作的滞后,产品标准几十年不变,直接导致了现在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

违规使用是病根

“香脆可口”、“松软劲道”、“冰爽口感”,食品添加剂把人们的饮食生活变得缤纷多彩,选择标准也聚焦在“口感和色泽”上,而不是食品所含的营养。食品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但它不会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动物试验,并打上一定的安全系数,以确定其作为人类食品中的使用量。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食品添加剂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我国相关的食品卫生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剂量有严格的限制。可以说,只要是生产厂家在国家规定的最大使用量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无害的。

然而,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不健全让不法商贩有机可乘,为了追逐利润,使食品看上去色泽鲜艳、吃上去香甜可口,并能长时间存放,一些中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在制作食品时违规加大添加剂的用量;或以次充好,用人工合成品冒充天然品,用工业级添加剂冒充食品级添加剂;更有甚者,部分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制假掺假、违规操作,使一些不合格的添加剂产品流入市场。

“非食用添加剂对儿童危害最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徐虹教授分析说,由于儿童的肝肾解毒功能弱,生长发育期最为敏感,长期摄入色素过量等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食品后,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影响到生理和智力发育。据业内人士介绍,长期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摄入过多的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肚痛、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脏、肾脏造成严重危害,更会增加癌症的罹患率。如果非食用物质用在了食物上,人们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食品添加剂事件已演变为消费者不能承受之痛。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合法利益,国家及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添加剂一些新的规定让人眼前一亮,它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等多方面,对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了新的规定。到底能不能规范食品添加剂市场?怎样能吃上安全的食品?似乎大家都有话要说。

完善法规 提高监管

必要才添加——《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添加剂的规范,已经从无害转变到了必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指出,技术上确有必要才添加是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管理的一个非常先进的理念,比如现在很多的面粉中加增白剂、加荧光剂,有人说这个对身体没有害可以添加,但按照规定,只要技术上不是确有必要,那就不要添加。中国人已经意识到,那些最朴实的食品是最安全的,反而那些加了很多色素、颜料的食品可能是不安全的。《食品安全法》第46条又规定:“在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这是进一步的规范。对此,叶建农委员表示,目前全世界已有10万余种人工化合物,并且以每年2000余种新化合物的速度递增,而此类化工产品的毒副作用研究检测成本很高,企业自身几乎无法完成,特别是其慢性作用,必须用较长时间才能检测确定。因此,只要是没有经过严格检验的添加剂,就不应该添加进食品,对食品添加剂必须谨慎,毕竟人是血肉之躯,生命安全不容忽视。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致癌因素而导致的。

监管一条线——全国人大代表倪永培表示,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源于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处于失控、半失控状态。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层面。多头管理,缺乏管理上的统一协调,责任不清,很容易出现监管和执法的空隙。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从田间到桌面,采取“分段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一旦协调出问题,就会造成交叉重合,有些地方出现“空档”。全国政协委员郑祖康建议,食品安全监管要改“分段管理”为“一条线管理”,由相关部门负责协调涉及食品安全各部门间的监管。国家即将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就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完善产业链——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认为,目前食品产业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导向,把大量的钱用来做广告做宣传、委托加工,这样做见效快,但是原料供给体系的问题会带来安全隐患。另一种方式是基地型模式,以生产为导向,建设完整产业链,从饲料、养殖就开始抓质量,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投资很大、周期很长,但食品安全有了保障。他建议,将相关助农资金集中起来大力支持可追溯的、有系统保障的、绿色生态的、有规模的农牧产业链和食品安全链的建设,既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静下心来把产业链做好、做实,让我们的食品安全得到保证是尽快建立国家级风险评估中心。”刘永好说。

制订应急预案——全国政协委员茅玉麟建议制订《国家食品安全科学普及专项应急预案》,为新通过的《食品安全法》“配套”。“在应对食品安全应急事件时,向普通百姓普及相关科普知识,类似于‘化学扫盲’,避免出现谣言惑众的情况。”茅玉麟表示,有关食品安全的恐慌,至少在目前已左右了部分消费者的神经。一提起三聚氰胺,所有人如临大敌;一听说柑橘有虫,柑橘就统统滞销。如果能够多普及一下相关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就可以让谣言止步于科学面前。

民 众 献 策

加大处罚力度——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廉价魔术师”,食品添加剂除改善食品感官口味外,最大的优势是便宜。有网友表示,之所以众多企业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在于成本较低,违法处罚力度较小,即便出现一两起事故,对于这些企业的处罚也就是较少的赔偿,比如产品质量有问题最多双倍的赔偿,这样的违法成本使得很多企业由于利益驱动而冒险。因此如果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将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加大,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实施刑事处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及高额的赔偿,能够减少一些商家的道德冒险。

降低维权成本——北京一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王某表示,并不是说中国消费者没有维权意识,而是消费者面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维权成本太高。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可能就是几块钱,出现问题后,为维权付出的检验费用则高达成千上万元,这样的成本让消费者选择放弃维权。他建议,当消费者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产品质量问题的时候,降低检测成本有助于提高维权积极性;其次,投诉渠道不通畅,导致很多维权事件不被关注,直到出现一个有能力维权的人挺身而出才大白天下,而权益受侵害的消费者已不计其数。因此,国家如果可以建立一些公益组织或者设立专项基金帮助消费者去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维权,可以更加及时的发现食品安全体系中的问题。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现在很多企业为了获取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胜,经常发明一些消费者根本不懂的新名词,很多消费者受企业营销攻势的影响,盲目选择了这些产品,这主要是由于很多消费者对这些特定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和认知,政府、企业、媒体以及一些非营利组织都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而国家应该明令禁止企业在广告和包装中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同时要求企业对添加的成分等要进行清晰的解释,进一步规范市场。

据专家分析,食品安全法中提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等做法,能够帮助广大消费者及时了解某种食品可能存在的食源性危害,了解其对消费者健康发生危害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在充分了解食品的基础上消费。食品安全重大信息的发布、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的确立以及商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等新的举措,也将从不同角度发挥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