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馥:瓶沉簪折——楚平王夫人蔡女传

 相约归渡头 2012-11-10
  井底引银瓶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井底引银瓶》此诗为白居易《新乐府》第四十首,原诗序:“止淫奔也。”所谓“淫奔”,是指女子未经父母的许可,没有任何媒聘的情况下擅自做主,跑去和心仪的男子结合。《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井底引银瓶》用了女儿家的口吻道出奔者都不到公婆认可,欲于君绝,诚然又无处可去的无奈。
  元代白朴又以此诗为蓝本,续写一段才子佳人的喜剧。故事由尚书之子裴少俊,洛阳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两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开始;中段李千金随裴少卿回了长安并生下一双儿女,但因无媒无聘不为裴少俊之父所容,无奈被赶出了夫家;最后则以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喜剧收尾,裴尚书得知李千金正是自己的故交李世杰的女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对其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李裴二人历经坎坷终得团圆。在白朴的笔下李千金无疑是幸运的,然而这份幸运似乎也只停留在唱词中。
  试想一下,如果李千金原本不是一位大家闺秀,那么固执的裴尚书还会接受这位儿媳吗?同样如果是一个小家之女因无媒无聘被夫家赶了出去,她的傍身之处想来也比不得李千金了。估计结局也就跟白乐天诗中的一样绝君无去处。更不幸的是随着时间流逝,当初心心念念的情郎,他的心意也跟着变了。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这样的悲剧总在时空的长廊里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着。以至于你都找寻不到他们的始作俑者是谁了!
  而楚平王夫人蔡女,她的故事前半段比白朴的《墙头马上》要美好一点,后半段则比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更为悲戚。

  一、墙头马上

  蔡女的父亲在蔡国郹阳担任封人。所谓的封人,《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到春秋时则为典守封疆之官属。这个官职谈不上高,按着《周礼》封人一般由中士担任。蔡女的出身谈不上有多好,然而她相中的人确倒有些来头。
  此人名为弃疾,是楚共王的宠子之一。据说,楚共王在临终前一直在太子问题上拿不定主意,他有五个庶出的儿子,每个都是他的心头肉。楚俗好鬼巫,楚地先民大都觉得神明的话总是靠谱的。这点楚王也不例外,久而久之,拿不定主意的楚共王干脆把决定权交给了神明。于是,楚共王派祭师携玉璧,访便了寄住楚国名川大山上的各路神明。待祭师归来后,他便选定吉日,秘密地将这块宝璧埋在太庙某一处。而后,他便将五个儿子齐齐召到了太庙前,让他们依着长幼之序,挨个进庙跪拜,谁叩首触碰到了隐蔽在地下的玉璧便是神明选中的太子。结果是长公子招叩拜时双膝压在了宝壁上;二公子围在叩拜时手肘也触到了宝壁;三公子比、四公子皙无缘王位都没有触及宝壁;而届时过于年幼的五公子弃疾,被人抱进太庙叩拜,连着两次都整个人都压在了宝壁之上。如果完全按着神明的选择,似乎还是小正太的五公子才是适宜的继承人。当然,楚共王不至于迷信鬼神到真将一个小正太立为太子,毕竟触及宝壁的还有长公子。楚共王百年,继承他王位的人自然是长公子招,即楚康王。
  楚康王在十五年,力挫吴国,伐郑求霸,算是楚国中后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国君。而且他对自己四个弟弟都很宠爱,所以他死后他的儿子顺理成章地被立为了新一任的楚王,史称郏敖【关于,楚人的‘敖’有四种说法1.楚官名说2.未成君说。3.以葬地命名说。4.楚先君说或酋豪、首领说。此处郏敖,应该是未成君说。】而他的二弟公子公子围则成为了主持国大小事宜的令尹。没多久就出现了君弱臣强的局面。郏敖四年,公子围出使郑国,行至楚国的边境,忽然得知侄子郏敖染疾。于是,他便以探王为由,中道返回,在楚王宫中亲手勒死了自己的侄子郏敖,自立为楚王,即楚灵王。提到楚灵王估计少人会陌生吧。楚宫细腰之所以如此出名,一大半是因为他的功劳。包括闻名诸侯的章华台也是他的杰作。到此,触碰到宝壁的第二个人也成为了楚王。而三公子比、四公子皙离开了楚国,分别去了郑国和晋国。
  然而,那个触碰到宝壁最多的人,如今依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子。不过,随着楚灵王上台,公子弃疾的命运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当然,蔡女的命运也在随着她的丈夫发生变化。
  说真的,我不知道蔡女和公子弃疾是何时相遇的。因为《左传》只记他们相遇的地方,而没记时间。按《史记·楚世家》平王二年他们的儿子建十五岁来看他们的相遇起码也得在十五、六年前,甚至更早。康王末年到郏敖初的头三年都有可能,而这时公子弃疾尽管默默无闻,但也是正值年华的贵公子。若再加那个不知能否兑现的神谕,公子弃疾也算得上是奇货可居了。对面这样的贵公子,蔡女会动心也是在情理之中吧。想来,公子弃疾也不会是一个些许哄人话都不会说的闷瓜。很多事情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当一个女孩肯不顾一切地暗合双鬟逐君去时,人情因素往往站得比较多。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1#回复作者:成康之治  回复日期:2012-11-7 18:29:00
  欢迎@柳馥,旧文也可以发过来啊
2#回复作者:柳馥  回复日期:2012-11-7 19:05:00
  @成康之治 1楼
  欢迎 @柳馥 ,旧文也可以发过来啊
  -----------------------------
  哦,好的
3#回复作者:柳馥  回复日期:2012-11-7 19:06:00
  二、南山松柏
  楚灵王为人好大喜功,为了霸主的位置,四处与诸侯征战。这也给公子弃疾带来了机会。楚灵王八年,楚以公子弃疾为将,将兵灭陳。楚灵王十年,蔡女的家乡蔡国发生一件大事,当初蔡景侯为太子般娶了位楚国姑娘做太子妃,本来是件好事。可没多久,蔡景侯就和自己的儿媳私通。太子般一气之下,就发动了兵变弑父而自立。得知此事,楚灵王觉得有一个可以伐蔡的理由。
  于是,楚灵王召蔡灵侯来朝,然后将蔡灵侯灌醉后杀了,连带着杀了蔡灵侯身边的几十个士卒。而后,又让公子弃疾带兵围蔡。楚蔡之间,实力相差很悬殊。没多久,蔡国都城就沦陷了。当时留守在蔡国都城里蔡灵侯的太子友,按《左传》:“冬,十一月,楚子灭蔡,用隐太子于冈山。”他不仅变成了楚人的俘虏,还成了一个可怜的祭品。
  然而,凭借灭陈蔡的功劳,以及和楚灵王相对不错的关系,公子弃疾事后则被楚灵王封为陈蔡公。虽然这事儿有些小坎坷,最初楚灵王提出这想法时,遭到了申无宇强烈反对,按着申无宇的话说:知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而安置子元,让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羁绊之臣不在内,臣恐由此生乱。”何为五大,孔颖达疏引贾逵云:“五大为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也。”楚国公族在政治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直到战国楚国上层构建主体依然是屈、景、昭三大公族以其他的一些小公族。而这些人大都附和公孙、累世正卿这两个条件。所以楚灵王没真把申无宇放在心上。照样封了公子弃疾做了陈蔡公并且放他去了自己的封地。
  有人说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又有谁人知呢!由此,衣锦还乡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了。如今跟着公子弃疾重返蔡国的蔡女,可以说是富贵归乡。而她的心绪未见得是立马的得意畅快,恐怕近乡情怯的心绪会更多吧。毕竟这中间的事情夹杂很多矛盾。然而,这些矛盾也只是暂时的。蛰伏之后,公子弃疾还有着更大的手笔。
  楚灵王十一年冬,楚灵王亲自率兵伐徐,本来呢,是想借此机会来震慑吴国。结果他却在乾溪流连忘返一直到来年的春天,还是终日沉迷于享乐中,甚至打算在这里建起第二个章华台。楚灵王虽有大志,但他有些处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桓谭《新论》:“楚灵王信巫祝之道,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而灵王鼓舞自若。”面对吴军来袭,他却在那里不知其事地翩翩自舞。而这次当楚灵王还沉浸在霸业梦,流连在乾溪的美景中时,他的小弟弟公子弃疾却趁此机会联合了逃亡在外的公子比、公子皙效仿当年的他发动一场宫廷政变。
  而阴谋起源地自然是在陈蔡。而薳居、许围、蔡洧、斗成然等等这些楚灵王原本不加礼遇的人,自然也成了陈蔡公弃疾忠实的支持者。他们借着光复蔡国的名义,调动起了蔡人。然后以陈蔡之师为主力进入楚国。到楚郊,陈地人、蔡地人想要宣扬名声,请求筑起壁垒。陈蔡公弃疾,则说:“我们的行动必须迅速,长途行军士兵已经很疲劳了,编成篱笆就行了。”于是大家篱笆围起军营。接着,陈蔡公又派须务牟和史猈先进入郢都,借着安插在太子身边的正仆人杀了太子禄和公子罢敌。进入王宫之后,他们先采取清宫政策,之后按着长幼的次序分,公子比做了楚王、公子皙做了令尹。而年纪最小,功最大的弃疾则做了司马。这显然不是弃疾想要的结局。但当务之急绝不是和另两个哥哥争权。而是派人去乾谿宣布新王继位的消息并告诉他们新王的令是:先归者,爵禄以旧,后者,施以劓刑。
4#回复作者:柳馥  回复日期:2012-11-8 21:18:00
  得此消息,安置在乾谿军队很快就溃散了。大家都急着回都城。而楚灵王本人在听到两儿子的死讯时,自己也无助地摔到在了车下。最终楚灵王在众叛亲离之下选择了自尽,属于他的时代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而新的时代,又会属于谁呢?!
  公子比继位之初,就有一个叫观从的人谏言:“请大王杀了司马弃疾,如果不杀弃疾,臣恐怕你得不到楚国,还会因此受灾。”公子比的回答却是,“手足之情岂能弃,寡人实在不忍心啊。”
  “大王,不忍心,有人会忍心的。”言罢,观从也只能无奈地离开公子比,隐遁了起来。
  没多久,郢都内外谣言四起,甚至有人奔走相告说:“大王就要从乾谿回来了。那些做乱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的。”这些公子弃疾刻意安排的流言蜚语快就击溃了公子比、公子皙的心理防线。之后,公子弃疾又让斗成然跑到公子比、公子皙那里跟他们说:“大王已经回来,国人杀了您的司马公子弃疾,马上就要杀来了。现在众怒如水火一般,真的无路可走了。大王您还是早作打算,省得受辱!”斗成然的演技看样子是不会输给孟优的,他的话成功骗得公子比、公子皙自尽了。
  公子弃疾终于实现神谕,成为了新的楚王,即楚平王【按着楚简,他的全谥是楚景平王】。蔡女也跟着成为君夫人,他们的儿子建也被立为了太子。可以说,放在蔡女面前的路若锦缎般璀璨。
  楚平王上台之后采取一系列的布德施惠,结好诸侯的政策。他首先如约恢复陈、蔡两国;接着又按功给予追随他的人赏赐并且取消灵王时的一些苛政,举拔之前被废弃的官吏。为了体现宥罪政策,他特地找来了之前向公子比提议要杀他的观从。
  楚平王:“听说你曾经向我的兄长谏言,要除去寡人?”
  观从:“若公子比肯听臣之言,他怎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楚平王:“那么现在卿有什么能替寡人做的?”
  观从:“臣的先祖曾经作为卜尹的助手。”
  楚平王也算是一个明白人,干脆就让观从做了卜尹。之后,楚平王派枝如子躬到郑国聘问,同时交还犫地、栎地的土田。聘问结束,并没有交还。郑国人请求说:“听道路传闻,打算把犫地、栎地赐给寡君,谨敢请命。”枝如子躬说:“下臣没有听到这样的命令。”回国复命以后,楚平王问起归还犫地、栎地的事,枝如子躬脱去上衣谢罪说:“臣有错,违背了王命,没有交还。”楚平王非但没有怪罪他,还拉着他的手,说:“卿不要归罪自己!先回去罢,寡人以后有事,还是会和卿说的。”
  在楚平王推行息民政策期间,斗成然自视功大,不知节制,和养氏勾结,楚平王倒也果断杀了斗成然,灭了养氏。同时,为表达他不忘旧勋的思想,楚平王又任斗成然的长子斗辛为郧公。
  当然,楚平王也没有因为政事而忘记对太子的教育,早早地就给太子安排一个太傅,一个少傅,其中为人刚直的太傅伍奢和太子建处得相当投机。到此,君明臣贤,父慈子孝。如果这就是故事的结局,那么无论是对蔡女还对楚国来说都是如梦般的美好。
  然而,遗憾的是,这不是一个故事的结局,而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5#回复作者:柳馥  回复日期:2012-11-9 20:45:00
  三、新台有泚
  公元前535年,历时数载,穷土木之技,倾举国之资的章华台终于落成了。原本打算与诸侯共庆的楚灵王在高台之上等了很久,可来的,只有鲁昭公和翟王派出的一个使者。据说因为章华台的巍峨,使他们登临时,中途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了三次。由此,章华台又多了一个别称叫三休台。然而,这座瑰丽宫殿的缔造者楚灵王还没来得及给章华台再添上一抹娇艳的霞飞,他的政权早早随着汉水东逝成了过眼的云烟。
  沉寂之后,章华台的新主人很快就给它添上了一抹娇霞。
  平王二年,蔡女的儿子太子建已经十五岁了。对太子一贯比较重视的楚平王很快便找人张罗起太子建的婚事。经过一番考虑,他决定让太子的少傅费无忌【《左传》作无极,《史记》作无忌。音近】出使秦国,为太子迎娶一位秦国的公主。这位秦国公主叫伯嬴【楚简也作秦景夫人】,她的姿容如桃花般娇丽,比起齐国以美貌著称的姐妹花文姜和宣姜丝毫也不逊色。而这份不逊任何佳人的美貌也给伯嬴带来类似宣姜的厄运。
  原本费无忌和太子建的关系就是忽近忽远,相对太傅伍奢则疏离太多了。因此,得不到太子足够重视的少傅费无忌一直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太子,同时又能博得大王的重用。当费无忌看见伯嬴絕美的姿容时,他觉得机会来了。回到楚国后,费无忌便对楚平王说:“伯嬴的美貌当时无双,大王为什么不自己娶呢?!至于太子嘛,可以为他另选一位佳人就可以了。”
  对这样的进言,楚平王当即的反应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可到了迎娶伯嬴的时候,楚平王便按着卫宣公当年的法子,李代桃僵自己娶了伯嬴,给太子建更娶一位齐国的姑娘。想当初卫宣公为迎娶自己的准儿媳宣姜在淇水之边建了一座新台。卫国人便歌《新台》来讽卫宣公强占儿媳的丑行,词如下: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如今楚平王的行径和卫宣公如出一辙。只是他没有必要再去建一座新台。因为章华台已经是当时最奢丽的宫殿了。屈原在《九歌》中曾用“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来描绘楚国宫殿的奢丽。时过千年,在湖北潜江市龙湾发掘了楚王宫殿遗址,遗址中出现了一条以紫贝缀砌的径道,它宽约2.4米,长约10米。试想一下,千年之前,楚天西角落日的余辉透过层层的烟云,洒落在那条用紫贝铺就的径道上。每只小贝壳光洁的表面都微微泛起些许红光,与天上的晚霞相得益彰。这时,尚且不明真相的伯嬴被众人的簇拥着,走上了那条通往殿阁的紫贝路。前方的殿阁越来越近了,小美人的玉容上羞涩地忽然泛起一抹红晕。就这样,娇艳如霞的伯嬴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对配偶姿容的些许新奇步入了殿阁,很快失望便呈现她的娇容上。无论霞光多么艳丽,它总会被层层叠叠的楼阁殿宇浸没。
  面对一个年纪和自己父亲差不多的新郎,伯嬴无疑是失望的。但失望始终是有期限,当万千宠集一身的时候,她失望的玉容还会持续多久呢!
  然而,在另一座光芒根本照射不到宫殿的深处,蔡女的状态恐怕只能因为心碎来形容。后宫中最悲剧的不是色衰而爱驰,而是你色衰爱驰,取代你的人本该是你的儿媳。那则相似的故事里,卫宣公原来的夫人夷姜因为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而选择了投缳自尽。与早早地带着怨气离世的夷姜比,仍然还活着的蔡女,她悲剧的命运才刚刚拉开大幕。
  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伯嬴很快便有了自己的孩子,楚平王自然将这个孩子视若珍宝。渐渐地,他对蔡女母子越来越疏离。平王六年,楚平王让年仅十九岁的太子建驻守城父。这让之前因为进献伯嬴而得到楚平王重用的费无忌看见了一个可以彻底除去太子的机会。自从费无忌劝谏楚平王父纳子媳开始,他和太子建的关系就彻底断裂了。时下他虽然可以在楚平王的庇护下过得自在,但是一旦大王百岁,未来是属于太子的。如果太子建成为了楚王,那么费无忌必然是要为自己当初的谗言付出代价。所以呢,对费无忌来说趁着楚平王在的时候,把太子建从储君位子拉下算得上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这一次,费无忌干脆谏言:“大王,有一件事,臣知道这是您的家事。但是臣为了楚国为了您,臣不得不说。自从您纳伯嬴为夫人之后,太子一直都记恨着。现在太子和伍奢准备率方城以外的人作乱,这事情一旦成功,必然危害您和楚国啊。”
  六年之前,还是公子的楚平王在陈蔡干得事情与费无忌现在诬陷太子建的事情又有何异!当年聪明狡黠的公子弃疾用一个又一个的阴谋成功地把自己的兄长挨个逼上了绝境。而今成为楚王的弃疾不会允许别人用同样的方式来复制他的成功,尤其是儿子。在楚国很早就有一则典故叫熊掌难熟,楚成王早先立了长子商臣为太子,后来他又偏爱自己的幼子公子职,打算改立太子。太子商臣得知后,一不做二不休的发动了兵变。结果楚成王被迫自杀,临死前他要求最后吃一回熊掌。太子商臣认为这是故意拖延时间。于是回绝说熊掌难熟,还是请大王先去吧。楚成王就这样含恨而终了。如果不是因为死不瞑目,楚成王的谥号差点被儿子定为‘灵’。【《左传》: 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而这则故事里的主人翁商臣就是楚平王的曾祖父。楚国君权争夺之激励,父子也没有例外。这还是远的事情,近的就在七八年前。蔡灵侯何以弑父自立,不就是因为蔡景侯行不正,父通子妻。
  有这些例子在前,无论太子作乱是真是假,楚平王都不会掉以轻心。但事情不能偏听一方之言,所以楚平王又招来了太子太傅伍奢责问他事情的原由。太傅伍奢为人刚正,对于这种没有来由的诬蔑,他的回复是:“大王,您之前已经犯过一次错了。现在怎么还听信这样的谗言!疏离自己的骨肉呢?”伍奢是一个直臣,但是他不懂得什么是谏言的艺术。他的回复很正值,正值得不但没有给楚平王留面子,而且说的也基本不在点上。楚平王召伍奢目的是想听他说太子建在城父到底如何,而不是听儿子的老师变向的批评自己。伍奢说得前过,画外音不就是父纳子妻嘛。这话直接刺中楚平王的脊梁骨。因为前事的种种,楚平王对太子建本身心里就有疙瘩。现在倒好,伍奢的直谏等于把疙瘩捅破了。对楚平王而言,既然自己的前过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静的消除。那么只好自己再犯一个错来遮掩了。于是,楚平王干脆逮捕了伍奢,然后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了太子建。
  用新错来掩着旧过,这样的错误是永远犯不完的。好在,司马奋扬并没让楚平王的新错实现。接到楚平王的命令后,奋扬非但没有去诛杀太子建,反而令人通知太子建,让他趁早逃到了宋国。之后,奋扬让城父大夫逮捕自己回到郢都。楚平王当即便责问他:“话从寡人的口中说出去,进到你的耳朵里,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是谁告诉建的?”
  奋扬回答:“是臣告诉太子建的。大王曾经命令我说:‘事建如事余。’臣不才,不能或有二心。奉了起初的命令去对待太子,就不忍心执行您后来的命令。所以臣让放走他了。不久,我后悔,但也来不及了。”
  楚平王继续道:“既然如此,你怎么还敢回来?”
  奋扬回答道:“臣接受的命令没有完成,如果大王召见再不来,那就是第二次犯错了。一错再错的话,臣就是逃走,恐怕也无处可容纳。”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楚平王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发落他的啦。楚平王索性释放了奋扬,对他的待遇一切从旧。
  这里不得不说奋扬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把棘手的问题都留给了楚平王。私放太子变成了遵从大王的旧令。对比前令和旧令,楚平王自己又是否会想起回往昔的岁月。又或者往昔对他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永远是现在。现在太子建走了,可能危险还没彻底消除。费无忌又谏言了,“伍奢的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如果他们去了吴国,一定会给楚国带来麻烦,何不用赦免他们父亲的名义召回他们。如果他们足够仁爱,一定回来。不回来,他们必然会祸患。大王,更不可放。”正如,唐代元稹诗句那样,“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一个对自己儿子都能狠下毒手的父亲,怎么会对别人的儿子手下留情。虽然楚平王明着的诏令是只要伍子胥和伍尚肯回来,连同他们的父亲可以一起被赦免。但是,他们真回来也就有和父亲一同赴黄泉的命了。所以聪明的伍子胥没有回去,他追逐着太子建的步子去到了宋国,而他在楚国的家人全被诛了。
  这时,伯嬴的儿子也顺利地做上了新太子。蔡女被楚平王送回了郹地,彻底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