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文/独钓寒雪 整理/雪莹
今年中秋节,与往年略有不同。以往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在汉的姊妹4个总要聚一哈子(一下) ,聚会范围仅限于哥哥嫂子,姐姐姐夫,弟弟弟妹等“老”一辈的各家各户掌门人,至于儿女孙子辈则安排在春节大聚会。 今年中秋,由我夫妇一路,在武汉与我大姐、姐夫,大哥、大嫂团聚;另一路则由我小姐姐、姐夫东进上蜀道,到绵阳、成都与我二哥、二嫂,三哥、三嫂在川上汇合,共叙姊妹之情!我们家姊妹6对夫妇欲想齐聚首,在我记忆中,好象历史上还没有实现过!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是:皎洁明月照九州,千里蝉娟共长久! 这让我首先想到是我早已逝去的父母,他们都是极为平凡普通的人,如果说他们含辛茹苦一生,给我们姊妹留下了什么?我以为至少有两点够我们受用一辈子! 一是要读书,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父亲最早在乡下读过几年私塾,后来下汉口学徒弟,几年下来,能写一手好字,打一手好算盘,最后也穿上长衫,当起帐房先生,据说家里生活还算殷实。解放后,他在供销科当采购员,走南闯北,跑遍了全国各地(除台湾、西 藏、海南等少数地区外),退休时,他还是企业干部身份(非党干部)。 我母亲是文盲,解放后扫的盲,解放后,父亲收入入不敷出,养不活这一大家人,我生下来不到8个月,我已38岁母亲就给我断了奶,出去给别人学绣花。(我长大后,家里人还老夸我从小就老实听话,没奶吃喝点米汤也行,哭起来,给个空奶嘴含着就不吵不闹了!这让我情以何堪?明明是他们没有科学的婴儿喂养知识,还给我戴高帽子!)我母亲,虽没读书,但人很聪明。她师傅是花楼街茂昌海味店老板的二房太太,我们叫方阿姨,人长得很标致,上海人。公私合营后师徒在一个厂里,我母亲没文化,但爱学习,她有时下班后,不坐车,从利济路、满春路、六渡桥、经工艺美术大楼,一路走回来,就是为了到各个商店橱窗观摩各地苏绣、湘绣等工艺商品,然后拿个本子临慕下来,回来后,在灯光下,很晚都在画她自己才看得明白的草图。母亲的手艺日渐长进,成了厂里技术尖子,她负责出样子(报酬一件算三件),包括方阿姨在内的工友,都得按我母亲出的样子来绣,这是我母亲一直觉得很对不起方阿姨的地方。但方阿姨是个知书达礼的人,每次下雨我到厂里给我妈送伞,她碰见我,总要拉着我的小手说半天话,只到现在,我还能记得她那端庄和蔼的模样! 我父母从来不过问我们的学习,也不检查作业。(也胜任不了。)但我们兄弟姊妹从父母身上,似乎都能感受到,知识是能改变人的命运的。除了我大姐,她很早就出去参加工作,创办街道工厂,是我家唯一文革前布什维克。我大哥就读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电气化专业,二哥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无线电专业(现华中科技大),三哥即三爷求学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飞行动力专业,我小姐姐因身体原因未参加高考,保送于湖北实验师范专科学校(大专),他们都是文革前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唯有兄弟我不才,没有读上什么书。但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里,我从小就知道,在我家庭背景和我体格不占优势情况下,如果说还有什么机遇可能降临我身上话,唯一的希望就是:在读书中坚守,在学习中等待。“没有文化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父亲在文革中,经常给我念诵润之先生这段语录。 二是重亲情。就拿过中秋节来说吧?那个年代,其实端午、中秋气氛是很淡的,唯有五一、国庆、元旦、春节才放假,才多供应半斤或一斤肉什么的。但是我清晰记得,一快到中秋节,我父亲就到处忙着找牛皮纸,钉小木盒子,他可能是中国最早从邮局往外地邮寄月饼人之一。汉口月饼两家最有名,一是冠生园广月,二是汪玉霞的苏月,他一样配置一点,寄我大哥,毕业后去了新疆奎屯;寄我二哥,毕业后去了安微当涂而后辗转于四川绵阳;寄我三哥,毕业后去了山东文登后辗转于四川安县;寄给我,毕业于广阔天地后辗转于湖北安陆五七棉纺厂。关山迢迢,千里之外,这收到那是一个普通的家乡月饼啊?分明见到的是老人家们维系着我们兄弟姊妹亲情的那颗心! 多少年过去了,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亲情,于是,今年中秋,我小姐姐也带点家乡的月饼,去了四川,月是故乡明!我大哥、大姐儿孙满堂,家里是不会缺月饼的,但我还是必须从武昌给他们各自捎去一盒月饼!此时此刻,我很容易把对父母怀念,转化成对我哥哥姐们的挚爱! 今天是我从岗上下来两周年,我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在汉所有哥哥、嫂子,姐姐、姐夫,请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吃了一顿饭,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教育、提携和对我小家庭的关心帮助。我在岗上时候,除了在自己家里,我连大排档也没有请他们吃过! 兄弟姊妹聚首,自然会想到我们的父母,感慨如果老人家们活在现在该多好啊!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父母活着今天,都是百年老人了!但他们对我们教育、对我们影响,是深远的!我们父母在我印象中,也没有说过什么至理名言,但真理原本就是朴素的,它至少可以让我们受用一辈子!今年十五月亮特别圆,会让我想起东晋诗人陆机《拟明月何皎皎》中诗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皎洁的月光,不就象是先人的恩泽,永远保佑着我们吉祥平安!
(完稿于2011.9.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