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为谋生,元曲成就为何远胜“二人转”?

 相约归渡头 2012-11-10

   众所周知,北宋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难得的“文人蜜月期”。宋太祖赵匡胤善待文人,立下“誓碑”。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开创了文人的蜜月时代

 

   才子们在那样的时代,生活得相当体面,所致力的文化也自然高雅起来。璀璨的宋词便是这个时代高雅文化的旁注。连最有才的妓女和嫖客都产生于这个时代。中国第一艺妓“师师小姐”,以及诗情画意的嫖客柳永先生,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堪称迄今为止最高雅的妓女和嫖客,其文化底蕴令后来人望尘莫及。

 

   然而宋亡之后,中国文人却高雅不起来了。他们泰极否来,迎来历史上最底层时代。

   这段历史大家也大约耳熟能详。元朝时期文人是个可怜的群体,地位连娼妓都不如,市井上便有九儒十丐之说……

 

   元朝忽必烈铁骑进到中原以后汉族“纯文人”失去了以往的地位,读书人前不如妓后不如乞,别说治国平天下了,连生计都不保了,怎么办


     于是,元朝“纯文人”终于逼出来了一条路:他们开始为百姓写高档俗戏曲,从此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的“元曲”时代


 元曲完全有别于唐诗宋词。如果说唐诗宋词是阳春白雪,则元曲就是坐客下里巴。元曲全部是用白话写,相当于现代的二人转,惟妙惟肖的农民语言。


 元曲话题也从天下大事转到“家长里短”:捕快、强盗、小偷、冤案、私奔……乐此不疲。


   著名艳情小说《肉蒲团》记述的就是这个时期才子的一种“追求”——性幻想

中国艳情白话小说大大繁荣于元末明初。这些市井文化的繁荣一方面满足了底层百姓的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这个阶段才子文人不得不用“媚俗”的方式缓解经济紧张状况

 

   虽然元曲也媚俗,但它却非常排斥“没文化”的作品。元曲有一种文化精神在里边。它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虽然元曲也描写“性爱”,而且其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但这些“性爱”描写不脱离人间真情,不仅没降低作品品味,反使元曲魅力十足。

 

  由于文人的介入,元曲比现代的二人转的文化底蕴深厚得多,所以留下了名垂后世的关汉卿,以及传遍古今的窦娥冤。

 

   元曲所反映的,不仅是“市井趣味”,而且还有百姓的疾苦。这些文人创作群,他们没有经济地位,他们穷困潦倒,本身已是弱势群体也正因为他们浮萍的命运激发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使元曲与日月同辉。

 

   反观现代二人转,除了一些传统老段子,没有一件作品是能够传世的。比较“古代二人转”元曲,他们一则缺失文化底蕴,二则差在悲天悯人的思想情怀同为谋生的产物,千年之后,差距如此之大,不禁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