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010304 甘薯麦蛾

 LM0318 2012-11-11

Brachmia macroscopa Meyrick

  

  甘薯麦蛾在国内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各省(区)都有发生,而以南方薯区发生较重。以幼虫吐丝卷叶,在卷叶内取食叶肉,留下白色表皮(图1)。幼虫尚能食害嫩茎和嫩梢,发生严重时大部分薯叶被卷食,叶肉几乎尽失,严重影响甘薯产量。除为害甘薯外,尚能为害蕹菜、月光花和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


( 图1 嫩叶片受害状 )

                              形  态  特  征  

   甘薯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成虫(图2)体长约8毫米,翅展约15毫米,黑褐色。前翅狭长,锈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眼状纹,其外部灰白色,内部黑褐色,翅外缘有1列小黑点。后翅宽,淡灰色,缘毛甚长。卵长约0.6毫米,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淡黄褐色,卵面有细纵横脊纹。老熟幼虫(图3)细长纺锤形,长约15毫米。头稍扁,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黑褐色呈倒八字形纹,背板外白色。中胸至第2腹节背面黑色,但中、后胸及第12腹节的前侧方均为白色。第3腹节以后各节底色为乳白色,亚背线黑色,第3~6腹节的亚背线又有1条黑色向后斜伸的分支。全体生有稀疏的长刚毛,着生于黑色的圆形小毛片上。蛹长约8毫米,黄褐色,全体散生细毛,腹部前4节背面节间有深黄色胶状物,第4~7节背面近后缘处有深黄褐色短小刺毛群,腹末有钩刺8个,环状排列。

( 图2 成虫 )

( 图3 老熟幼虫 )

 

生 活 史 及 主 要 习 性

  甘薯麦蛾在广东一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冬薯或田边杂草内越冬。田间世代叠置,每年3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出现,4月中旬春薯开始出现大量幼虫卷叶为害,直至11月下旬均可见此虫为害,以春薯(5~6月)及秋薯(9~10月)期间为害最严重。成虫有趋光性,夜间产卵在嫩叶背面的叶脉交叉处。幼虫行动活泼,老熟时在卷叶或土缝中化蛹。


1. 清洁田园 收薯后,处理薯蔓,烧毁残株落叶,清除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

2. 人工捏杀幼虫 当薯田初见幼虫卷叶为害时,结合薯田栽培管理,随手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

3. 药剂防治 掌握在幼虫发生初期施药,施药时间以下午4~5时为宜。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亚胺硫磷乳油500倍液或50%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每亩喷药液150~200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