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薯麦峨防治-图文识别技术

 私库皆书 2016-07-21

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属鳞翅目,麦蛾科。近年来在我国有为害加重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

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属鳞翅目,麦蛾科。近年来在我国有为害加重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以幼虫吐丝啃食新叶、幼芽成网状,幼虫钻入芽中,虫体长大后啃食叶肉,仅剩下表皮,致被害部变白,后变褐枯萎。发生严重时,叶片大量卷缀,呈现“火烧现象”,严重影响甘薯产量。

甘薯麦蛾幼虫
甘薯麦蛾幼虫

【形态特征】

成虫为黑褐色,头顶与颜面紧贴深褐色鳞片,前翅狭长,具暗褐色混有灰黄色的鳞粉,翅和翅脉绿色,近中央有白色条纹,后翅菜刀状,暗灰白色。卵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淡褐色,表面有细网纹。幼虫纺锤形,头部浅黄色,躯体淡黄绿色,中胸至第2腹节背面黑色,第3腹节以后各节底色为乳白色,亚背线黑色;在第3—6腹节,每节有1条黑色斜纹与亚背线相连;腹足细长,白色;全体生稀疏的长刚毛,着生在漆黑色的圆形小毛片上。蛹纺锤形,初蛹期,体淡黄褐色,后渐呈黄褐色,体散布细长毛。

【发生规律】

华北、浙江一年发生3—4代,江西、湖南5—7代,福建、广东8—9代。东北及北京等地以蛹在残株落叶下越冬;而福建、江西、湖南以成虫在甘薯枯落叶下、杂草丛中以及屋内阴暗处越冬;广东以老熟幼虫在冬薯或田边杂草丛中越冬。越冬蛹于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在田间即见幼虫卷叶为害,第1代幼虫发生于7月,8月中旬第2代幼虫出现,9月发生第3代幼虫,10月份后老熟幼虫化蛹越冬。7—9月为发生高峰期。成虫日间栖息在薯田荫蔽处,每受惊动,即作短距离飞翔。成虫羽化后的当晚或第2天交尾,次日晚产卵。卵大多产于叶脉之间。幼虫共6龄,1龄有吐丝下坠习性,剥食叶肉,但不卷叶;2龄开始吐丝作小部分卷叶,并食息其中;3龄后食量增大,卷叶亦扩大,—叶食尽后又转移他叶,并排泄粪便于卷叶之内:2龄后的幼虫特别活泼,善跳跃,叶片遇扰动,即滑落而下掉。老熟幼虫在卷叶或土缝里化蛹。高温中湿有利于甘薯麦蛾的发生。7—9月份是为害猖獗时期,为害损失程度与甘薯的生育阶段关系十分密切:如在甘薯生长前期,甘薯需要充分营养供应而又遭受严重为害时,则影响产量较大。捕食幼虫的双斑青步甲在薯田中数量较多,适应性强,捕食量大,对甘薯麦蛾早期发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秋后要及时清洁田园,处理残株落叶,清除杂草,田园内初见幼虫卷叶为害时,要及时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或摘除新卷叶。应掌握在幼虫发生初期施药,喷药时间以16:00—17:00为宜,此时防治效果较好。首选药剂如下: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2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50%亚胺硫磷乳油500—800倍液;50%倍硫磷乳油10的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75k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