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迷”孔子,可不是谁给官都当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11
“官迷”孔子,可不是谁给官都当
上司无德,官路不正,同僚不仁……请都不干
      


  □ 毕宝魁

  儒家思想的最关键处是入世,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一切努力都在本生完成,不考究前生,也不追求来世。从降生到死亡是生命的完整周期,这个周期之外的事情,孔子从不提及,更不议论,即使有弟子问及,也不做正面回答。

  要解决社会问题,则一定要有地位和权力,即有话语权和决策权。而要想得到这两种权力,则必须当官。因此孔子一生都很想当官,有点“官迷”,但什么时候当官,当谁的官,则需要有眼光和选择。

  孔子一生,最大愿望就是“克己复礼”,重现太平盛世,由小康而达大同。

  孔子三十多岁时到齐国去,回答齐景公的问题,“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这是孔子遇到的第一次机会。但由于晏婴的阻挠,齐景公变卦,孔子没有当成官。

  但孔子也曾经坚决拒绝当官,最能表现孔子政治态度。大家都熟悉孔子和阳货的故事。阳货想要见孔子,可是孔子不见他。他给孔子送去一只烤乳猪。孔子探听到他不在家的时候去回访他。结果在路上碰到了阳货。

  阳货对孔子说:“你前来,我跟你说几句话。”问孔子道:“本身有雄才大略却让自己的国家混乱而迷失方向,这样的人可以称作仁者吗?”孔子说:“不可以。”“想要干番事业却屡次失去机会,这样的人可以称作智者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又说:“日子一天天过去,年龄不饶人啊!”孔子说:“好吧,我就要出来做官了。”

  孔子虽然表面答应了,但一直未去。阳货见自己请不动,又让同党也是下属去请孔子。孔子犹豫,子路反对,也没有去。直到阳货阴谋败露逃跑,鲁国国君和三大家族请孔子出仕。孔子才正式当官,而且出手不凡,干得非常漂亮。一年时间便把鲁国首都曲阜治理成道德楷模。然后被提拔为大司寇,代理宰相,在内政外交两方面都取得完全的胜利。

  季桓子和另外两大家族孟孙氏和叔孙氏害怕孔子威胁三大家族的既得利益,共同排挤孔子,孔子不得已才周游列国。周游列国也还是想当官。到达楚国时,孔子差一点就又当上官。可惜开明的楚昭王突然就死了,孔子在楚国的发展机会彻底失去。

  孔子六十多岁时,晋国大夫赵简子统治下的中牟县县令佛肸背叛,派人来召孔子,孔子又跃跃欲试。还是子路不愿意,说:“我听老师说,‘其自身行为不善的人,君子不会到他那里去。如今佛肸以中牟叛变,老师却要前往,为什么?”孔子虽进行一番解释,但也没去。不过,通过这些事我们可以感受孔子汲汲求仕,想要当官实施自己政治主张的迫切心情。

  被后世大肆渲染,有很多争议的“子见南子”的故事,其实也是孔子想要推行自己之政治主张而采取的行动。南子是卫灵公宠妃,坚决要见孔子,孔子如想在卫国做点事,则只得见了。子路不高兴,孔子才向他解释说:“我如果不见南子,卫灵公就会厌烦我们,我们便什么也干不成了。”至于电影《孔子》中对孔子和南子之间的渲染,那是演绎。

  孔子想当官,但有原则与选择。孔子坚决不与阳货及其同党配合,原因就是阳货属于奸诈小人,欺世盗名,逆臣贼子。与奸诈卑鄙之小人合作,很难清白。李林甫同伙,没有良士;秦桧手下,尽是奸佞;魏忠贤党徒,皆狼心狗肺;和珅提携者,均贪婪佞幸。

  古人非常注意仕途之出处,即官位是用什么方式得来的,是什么人提携的。唐代元稹当宰相,因与宦官有瓜葛,一直被人诟病。梅福看不惯王莽之虚伪,悄悄离职而去。

  子路曰:“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虽出自子路之口,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