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团扇共徘徊 ———蔡念群藏扇、制扇作品赏析
在文人雅物中,扇子是必不可少的,也由于历代精英文人的参与,扇子的制作越来越精致并向艺术品跃进,以致在当今的艺术品拍场上,扇面每每单独成类。但在大众的观念里,说到扇,基本上都会理解为折扇,而据传,折扇是宋代由日本传至中国,团扇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 苏州的收藏家蔡念群在业界有“团扇蔡”的雅号,皆因他对团扇的痴迷所致。十余年前,蔡念群开始收藏团扇,至今他收进的团扇成扇和扇面总数已过百,但由于团扇扇面多是丝织物,易霉易蛀,极难保存,在蔡念群的收藏中成扇也仅仅20余柄。“收藏团扇一是出于个人爱好,二也是想扭转大家对团扇的错误认识。”蔡念群说, 一般大众都会认为团扇是 女 士所用,但其实在宋以前称 扇子,都指 团 扇而言。宋徽宗的草书团扇相当有 名,唐代诗人王昌龄《长信愁》诗句:“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在清代王廷鼎所著《杖扇新录》中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念,蔡念群在收藏团扇之际,还留心收集与团扇相关的图文资料,其中一张似拍于江南庭院中的清代照片,十余人分排立在假石山前,几乎每人都手执一柄团扇。而据介绍,明清之际,苏州玩扇、斗扇成风,各式精致无比的团扇也成了富家子弟身份的象征。在蔡念群的藏扇中,有一柄是载泽和奕谟合作的刻漆戗金团扇,无论是扇面还是装潢都透着皇家范儿。蔡念群另一柄心爱之物是由晚清苏州画家金心兰绘的梅花图团扇。金心兰乃苏州人,擅长花卉,尤以画梅著称。扇面中的梅花正是金心兰的典型画风,梅花清雅瘦朗。 团扇虽是小众雅玩,但也透着大千世界。唐寅在《秋风纨扇图》上曾作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明中期后,随着折扇的流行,团扇的使用日益减少,至清代中期几近消亡,直至清中期阮元得到一柄宋代马和之与杨妹子合作的团扇,照样复制分赠友朋弟子。从此之后团扇复现于世间,流行于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庶民百姓。 收藏把玩之余,蔡念群还亲手制作团扇。购来老竹,置办好各式工具,一柄柄精美的团扇妙手天成。若不是亲眼所见,万万也想不到这是出自一位苏州爷们之手。难怪人说苏州文化精致格!□继 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