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名句选读(九上)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语见《老子》三十三章。意思是,战胜别人,只不过有勇力而已;能自我克制的才是强者。这两句话的重点在后一句,原意是要人克制自己的物质欲念。· 现在人们也常用来说明自我克制、战胜自己的重要。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语见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古时泛指有远大抱负、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与现在专指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的人不同。 意思是,有志之士虽到了晚年,雄心壮志并未消失。这两句诗抒发了曹操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语见《论语·子路》。意思是,统治者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命令,百姓也会做得很好;统治者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令,百姓也不会听从。现在常用来说明“身教甚于言教”。教育别人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即使再三告诫,严格要求,也不能使人信服。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语见《国语·周语上》。为:治理。决,开凿水道。宣:疏通。意思是,治理河川的人,要开凿水道,使之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疏通言路,让百姓敢于讲话。这里以“为川”比喻“为民”之道,强调了广开言路的重要。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语见《孔子家语·五仪》。意思是,水能浮起船,水也能把船弄翻。古人把百姓比做水,把国君比做船,借以说明国君对百姓的依存关系,值得为政者深思。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语见《尚书·泰誓下》。意思是,树立品德,一定要使之滋长;清除坏人坏事,一定要干净彻底。这两句表现了疾恶从善的鲜明态度。“除恶务本”现在 多说成“除恶务尽”。 德不孤,必有邻。 语见《论语·里仁》。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单,一定会有人亲近他。现在人们用这句话赞扬品德高尚的人,也说明加强品德修养的必要。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语见《韩非子·有度》。阿:曲从,迎合。挠:弯曲。意思是,法令不能曲从于权贵的意志,绳墨不能随着木头的弯曲而弯曲。法令制度有它的严肃性。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坚持法治,是治国的根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语见龚自珍《己亥杂诗》。抖擞:振作,奋发。意思是,我劝老天爷再振作起来,不要只用一个标准来造就人才。诗人不满当时在清王朝统治下“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热切盼望来一个风雷激荡的巨大变革,使中国成为一个有生气的国家,因而唱出了这样热情呼唤变革、呼唤人才的诗句。后人常用来表达扫除一切清规戒律、择优选用人才的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语见《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灾祸啊跟着的是幸福,幸福啊隐藏着灾祸。这是说,遭祸,可使人谨慎起来,把后来的事做好;得福,会使人骄纵起来,因而导致犯错误。这正是祸福相因的辩证思想。这句话现在用来启发人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沛(pèi)公,刘邦。这两句话原指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在鸿门宴上,项羽的武将项庄出来舞剑,名为助兴,实则想乘机杀害刘邦。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话来说明,说话做事,表面在此,而实质在彼。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语见《庄子·骈拇》。凫(fú):泛指野鸭。胫:小腿。意思是,野鸭的腿看起来短了些,但如果硬把它接长了,那就会成为忧患;鹤的腿看起来长了些,但如果硬把它砍短了,那就十分可悲。说明世上的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凡事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后简化为“断鹤续凫”比喻违反自然规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语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是,野火是烧不尽野草的,只要春风吹来,它又会生长出来。今天常用这两句话来比喻说明,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扼杀不了的,不论遭到多么严酷的摧残,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必然会蓬勃地发展起来。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语见《后汉书·黄琼传》。副:符合,相称。意思是,一个人名气太大了,他的实际情况就难以与之相称。这两句话现在用来规劝名高的人,不要自视过高,要不断进取,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语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原句为“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总得掌握上千支曲子,而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上千口宝剑,而后才能识别剑的好坏。现在常用来说明;只有通过实践,进行比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语见《论语·微子》。谏:阻止,挽回。追:来得及。意思是,过去的事已不能更改,将来的事还可以挽回。现在常用这两句话勉励人要抓紧机遇,及时努力,不要因循坐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语见《易经·系辞上》。原句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方术。古代称天文、医学为方术,这里泛指事物。意思是,事物都是按同类的聚集在一起,东西都是按类别分成一堆一堆的。这两句常用来指坏人同坏人臭味相投,自然会凑合在一起。 不以一眚掩大德。 语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眚(shěng):过失。意思是,不因小过错而抹煞大功绩。现在用来说明,看人要看全部历史,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要因为一时的错误而看不到人家好的主流方面,或抹煞、否定他的全部功绩。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语见韩愈《答李翊书》。遂,顺利地成长。晔(yè),火光很盛的样子。意思是,树根茂盛的,树上的果实自然充实,灯油多的,灯光自然明亮。这两句极其贴切地比喻说明,为学和做人一定要注重根本。 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语见《吕氏春秋·不苟》。意思是,即使尊贵,也不仗势胡作非为;即使被信任,也不阿谀奉迎。这两句从正面提出了做人的准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