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远的凤凰街

 苏迷 2012-11-14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 《诗经·大雅》

苏州城东南葑门内有一条马路叫凤凰街。它没有山塘街、平江路那样出名,也没有观前街、石路那样繁华。和苏州众多的大街小巷一样,曾经坐落在古城的一个角落里,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不迫。

现在的凤凰街在干将路和十全街之间,中部在原南仓桥与十梓街垂直交叉。其实,老凤凰街只是指十梓街以南的一段,十梓街以北段旧称甫桥西街。据《苏州地方志》记载:凤凰街古名孔圣坊巷,唐宋时有孔圣坊立于北口,因北端有南仓桥,故又名南仓桥巷。民间传说,清皇帝南巡时的行宫曾设在街南端东侧带城桥下塘现市十中内的织造府,有好事者以为“圣上”出入即逢“孔圣”,于礼仪上不符,遂借街南端西侧原金雀弄名,以“金雀对凤凰”为由改称凤凰街。

我记忆中的凤凰街是民国时期拓宽后的规模,大约有十米左右宽的样子。因两旁的人行道空间少,通常只能容一个人在上面行走,使得整条街益发显得狭窄修长。那时候,连接葑门和阊门的四路公共汽车,沿着凤凰街从南到北行驶。凤凰街马路笔直,所以只要四路汽车从十全街转上带城桥,就是站在十梓街北第一人民医院的站头上,也可以远远地望得见。因为马路不宽,两辆公共汽车交汇的时候,常常比肩而过。

凤凰街从北到南有善家巷、孔付司巷和带城桥下塘三条向东的小巷,醋库巷、水仙弄和滚绣坊三条向西的小巷。另外,在中部向东、向西还各有一条无名的小巷,向东的巷子里曾有过一家废品收购站,向西的则通往友谊菜场。因为老家就在凤凰街附近,我至今对街上曾有过的一些商家还有几分印象。北端街东从北到南依次是糖果烟杂店、大饼油条店和熟肉店,街西依次是水果店(好象叫丰盛)、钟表店、储蓄所、天湘园饭店、纬纶绸布店和凤凰百货店。天湘园饭店我进去吃过一顿豆腐饭,记得他们的百页烧得很好吃。南端街东只有一家益大杂品店和南酱店,街西从南到北依次是老虎灶、糖果烟杂店、糕团点心店(也卖面和馄饨,好象叫红霞)、天益生中药店、腌腊火腿店、点心店(卖鸡鸭血汤、线粉油豆腐)和大饼油条店。母亲告诉我,当初她和父亲结婚的时候,房管所给了她两处房子挑选,其一是五卅路32号,其二便是在天益生中药店楼上。

凤凰街虽然是沧浪区的一条主要商业街,却从来不象观前街那样人来人往而熙熙攘攘。来这里购物的多半是附近的居民,就近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凤凰街的商店集中在北端的南仓桥和南端的带城桥,中间从醋库巷到水仙弄一段,基本上还是以住家为主。完全不象现在的苏州,大凡城内宽一点的街道,都是商店鳞次栉比,好象沿街房子不用来开店就是大大的罪过。那时的凤凰街,安静却不冷清,热闹却不喧嚣。

凤凰街沿街种植着许多法国梧桐。夏天的时候,高大梧桐的树叶把马路遮盖成很好的林荫,人走在马路上不会感到一丝一毫的暑热。记得一九八四年七月份高考是在市十中,从我家走去,出醋库巷到孔付司巷,要走一小段凤凰街。虽然路不长,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记得最后一科英语考完的那个下午,从考场出来,走出孔付司巷,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决定往南沿凤凰街多走一段路从滚绣坊回家。西斜的太阳在马路上投下浅浅的影子,梧桐树上的知了一直在叫个不停。到了滚绣坊口的那家点心店,我进去犒劳了自己一碗小馄饨。

中学有一阵子早晨时兴锻炼长跑,我常常沿着平桥直街、十梓街、凤凰街和十全街的线路跑,好象后来的涉外宾馆,都会为客人准备类似一份跑步地图。那时清晨淡淡晨雾中的凤凰街,有从人家弥漫出来的煤烟,有从油条店里飘出来的香气,有挑担从葑门进城到友谊菜场卖菜农民的吆喝声,有骑自行车上班人的铃声,还有买菜买早点的市民晃来晃去的影子。当阳光开始照上法国梧桐叶子的时候,凤凰街记录了小城人们温馨淡定的生活。

我也曾在晚上和耦园随笔一起在凤凰街上走过。那时候,除了十梓街口的那家糖果烟杂店以外,其它店七点左右都会打烊关门。天黑以后,街上显得格外安静,路灯静静地把橘色的灯光洒在柏油马路上。路旁人家有灯火的窗口里,有时会飘出有线广播里幽幽的评弹声,好象是蒋调,又仿佛是徐调。

前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又有机会走在了凤凰街上,却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马路陡然宽出许多,而法国梧桐倒好象稀疏了许多。它现在是所谓的美食一整条街,街边有很多颜色庸俗的霓虹灯,要人进去吃喝消费。我想起了那碗小馄饨,可是带城桥边的那家点心店早已没有了,吃馄饨可以去熙盛源,不过那不是苏州的小馄饨。我只好匆匆地走开离去......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是为我的凤凰街的挽歌,也为曾经从容娴静的姑苏小城,我的故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