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实验的精神研究思维

 觉知当下 2012-11-14

       用实验的精神研究思维

       对思维的研究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通达的。既然对思维的研究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那么它就和其他科学一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实验步骤,并且每一步都能得到验证。对思维的研究有哪些具体步骤?每一步怎样验证呢?

               第一步      “厌坐”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种身体的不适纷纷袭来,各种念头层出不穷,让你倍感痛苦。这个阶段的特征是:

                                     你会有明显的不适甚至痛苦;身体对思维的响应非常明显

                                心     各种念头相续不断,你很难看住自己的念头,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念头拉走。

               第二步       “乐坐”阶段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不适已经消失,相反,你会觉得身体很舒服;念头也不再那样纷纷扰扰层出不穷了。这时候你会觉得身体好像没有了,但却隐隐的还有一些感觉,不过就是指挥不灵,反应迟钝。尽管你感觉身体好像没有了,但是有一点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那就是眼睛的运动。正是因为眼睛的真切存在,使你不得不承认你还没有斩断身体对思维的响应

                                 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特征是:

                                 身     很舒服,你不由自主地喜欢坐,享受坐,总想抽空去坐,就像抱窝的老母鸡,赶都赶不走;

                                 心     虽然你已经能够不费力地看住念头,但是念头却仍然不断出现,尤其是每一个念头都很容易相续下去,很容易成为连续剧。

               如果能不动不摇地一次就坐上三四个小时基本就可以完成这两个阶段

               经过这两个阶段后,身体对思维的比较明显的响应就变得不很明显了,因此,接下来就可以观察呼吸,进而斩断呼吸和思维的联系

               第三步     思维的事相续性的破坏     接上一步,经过一个比较长地持续地对呼吸的观察,渐渐地,呼吸开始变得微细、均匀、绵长、深沉,在感觉上好像呼吸和思维已经脱离了关系,二者有了一定的距离,联系得不是很紧密了,这一点你将体会得很明显,但事实上二者还没有完全断开。这个阶段,虽然念头还在出现,但是,每一个念头都不再相续下去,前一个念头和后一个念头没有因果逻辑,完全是并列的,就像并联电路。这一点与前两个阶段截然不同,在前两个阶段,任何一个念头都会很容易地相续下去,就像平时的你,会不由自主地盯着一件事浮想联翩。在这里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个念头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放下,而且是真放下,绝无丝毫拖泥带水,不像平时的你,虽然想放下,但心里却偷偷地恋着,怎忍心放下,怎能放下,总要偷偷地想一下,就像猪八戒,总要偷偷瞟一眼。

               静坐到了第三步,由于相续念的彻底打破,你将真正体会到身体不再响应思维的状态,那是一种无法诉说的前所未有的体验:极其清明、轻灵、愉悦等等,你第一次做了思想的主人,而不是被念头拉着跑,不再是念头的奴隶。由于身体的感觉已经彻底消失,从此你再也不害怕任何病痛,你第一次拥有了一种能力,一种告别病痛的能力,即使是癌症后期的极其难忍的痛苦,这时候也彻底消失了,留下的只有难以形容的美妙和喜悦。到了这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偷着乐,原来斩断身体对思维的响应后竟然是如此的美好,想想以前病痛的折磨,简直不堪回首,现在看来这一生没有白活,自己竟然在病痛面前也能够自主。

                 第四步      念头之间距离的出现       经过上面的努力,现在出现的每一个念头再也无法相续开来,无法演变成连续剧,并且你会毫不费力地放下任何一个念头。这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放下出现的念头。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和水到渠成。出现一个,放下一个;再出现一个,再放下一个。就这样,渐渐地,前一个念头下去,隔了一会儿,后一个念头才出现,念头和念头之间开始出现了距离。进一步发展,念头和念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长,有时候会隔很长时间才出现下一个念头。这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怎样才能让念头不再出现呢?任何人到了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没有这种体验的人会说:难道这种想法不是念头吗?还真让你说对了,的确不是念头,念头和思维并不总是一体的只有到了这种程度你才可能亲自验证这种状态。这就是科学,它有时候甚至往往超越我们的经验,因为我们的经验总是建立在思维的某一个状态,当思维跳出这种状态,我们的经验就必须被思维的另一种状态的体验所代替。

                  第五步       思维的根本状态         怎样才能让念头不再出现呢?有两种方法:

                  一     观想“无我”:要用深心发自内心地设想把自己彻底消融,让自己完全和整个大自然溶为一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念头再也不出现了。

                  二     突然的外因:由于此时的你处于一种高度寂然状态,如果有一种突然的外因出现,比如突然的声响等,会立刻打破这种思维状态,让你一下子就来到思维的根本状态。

                  当我们来到思维的根本状态,虽然念头再也不会出现了,但千万不要认为什么也不知道了,恰恰相反,你对一切都极其清楚。这就像大海,虽然没有了波涛(念头),但并不等于因此而消失了大海(思维),你会发现念头仅仅只是思维的某个状态的某种特征

                  在这个思维的根本状态,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那就是你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波涛澎湃了。以前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现在却怎么也无法爱起来,你会很奇怪,你会不由自主地试着再像以前那样去爱、去体会那种心疼的爱恋,但几经努力,你终于还是失败了。那种澎湃的心情再也无法澎湃了;同样的,以前曾经生气的事情,再也无法生气了。你从根本上失去了那种心潮逐浪高的的能力,而以前的你总是强忍着不要生气,但往往无法真正不生气。此时的你,往往很怀念以前的状态,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再回到以前的状态,怎么办?这是这个阶段最迫切的任务。

                 怎样才能回到以前的思维状态呢?这时候你可以想以前曾经生气的样子,虽然你无法一下子生气起来,但是千万不要灰心,不要怕失败,你要努力地想,想生气时的心情,想生气时自己身体上的特征,比如瞪眼、握拳、叉腰、跺脚、竖眉等等,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想,不要着急,坚持就是胜利,要不然你就真的不会再回到现在的思维状态。只要你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会产生一种心力,这种心力突然升起,你会感觉到一种明显的甚至让你很吃惊的心动,这是千真万确的“动”,绝对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那种心动,那不是心动,那其实是念头动。这是一种非常执着的心力,我们只能用执着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心力,因为再也没有更为贴切的词了,人类的词汇仅仅只是思维的某种状态的产物根本无法用来表述思维的所有状态,因此,千万不要总在这些文字的描述上打转,要想真正了解,必须亲自来到思维的这种状态。

                  随着心动,很快就会出现第一个念头,那就是“我”这个念头。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但事实的确如此,科学就是科学,它往往总是超越尝试的,更不会因为你的喜恶而改变其科学性。在“我”这个念头产生后,很快就会产生相对立的“他”这个念头,当然这里的“他”并不专指男人的他。接下来就会产生“喜欢”与“厌恶”等等一对一对互相对立的念头。同样很奇怪,这些念头是一定是成对成对出现的,而且每一对中,首先出现的那个心力很弱,并且这种心力是指向思维的根本状态的,而相对立的另一个念头则心力比较强,并且是背离思维的根本状态的,是指向思维的另一个状态的。因为这些念头是抽象的,绝对不和具体的事情相结合,因此,我们把思维的这个状态就叫做“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

                  接下来,念头就会和具体的事情相结合,你会盯着某一个心情比较明显的事情展开联想。就这样,我们终于又回到现在这种胡思乱想的滔滔不绝中 。值得注意的是,当你从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刚刚来到思维的事相续状态,你会很吃惊地发现自己突然极深极深地深吸一口气,你从来不曾这样深吸气过。此后无论你怎样努力,想再体会一下那种深吸气,那种突然让肺叶张开时的深吸气,但无论如何你再也无法做到,除非你再次回到思维的根本状态,并且从思维的根本状态依次来到现在的状态,要不然你无法做到那种令人吃惊的深呼吸。这时候你会突然明白,这就是呼吸的斩断。其实人身体上许多功能都是和思维的某一个状态一一相应的我们身心上的许多病就是这样,只要能让思维达到另一种状态,这些病很快就会无影无踪。

                  了解思维的这些状态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学科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用科学。同样,我们研究思维同样是为了科学地应用思维,比如:

                  这几天你放假,你的确没有什么事情用来打发时间,怎么办?那就静坐,让思维回到根本状态,因为在思维的根本状态是没有时间感觉的。你会一下子就坐上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天,在别人看来你竟然在那里不动不摇地坐了那么那么长时间,但是你却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你觉得自己刚刚坐下;

                  再比如你得了一种病,一种很痛苦的病,怎么办?那就跳出思维的事相续状态,因为对痛苦的感觉是思维在事相续状态的一个功能,只要跳出这种状态,那么你就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痛苦了;

                  再比如,在思维的根本状态,你会发现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自利,你所拥有的是对他人的不讲任何原因的无私无我的关爱。我们用关爱这个词,其实不是恋爱的爱,应该理解为慈悲,而且是大慈悲。你会因此而明白:我们人类绝对不是永远自私的,自私仅仅是思维的某个状态的一个特征、一个特有表现。我们平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这样不仅给自己,也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假若我们能够经常来到“思维的根本状态”,我们就能彻底破除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从而大大提高个人素质,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必将因之而大大提高,你将看到一个真正无私无我的社会。

                      通过以上试验,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所处的“思维的事相续状态”的几个特征:

                      一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观念;

                      二          时间的观念;

                      三          对身体的依赖和对身体的感知;

                      四          建立在时间基础上的推理思维;

                      五          思想的奴隶,也就是我们往往无法控制思想,无法做思想的主人;

                      六          与物质的对立性和相对性;

                      当然,思维的事相续状态还有很多独有的特征,这里不再一一列出。这些特征是思维的根本状态所不具备的。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思维的所有状态,从而科学地应用这些思维状态,这是我们研究的目的,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

                      研究思维状态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这仅仅只是冰上一角。

                      研究思维,应用思维,人类只有真正完成了自身的改造,才谈得上去完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我们一定能够完成我们人类自身的改造、思维的改造,我们必将因之而创造现在想也不敢想的人间奇迹 !! 如果结合我们另一篇文章《论物质和思想》,你将发现,假若这宇宙中的确有外星人,那么李大钊的那句“拭看未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就不够全面了,应该改成“拭看未来的宇宙,必是赤旗的世界”!!!因为不管这些外星人外到哪里去,他们的思维也一定是由宇宙的原始能量所产生的,因而他们的思维也一定只有这三个状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也正在宇宙深处建设他们的共产主义,让我们为未来的宇宙欢呼吧!大声地欢呼吧!!让我们的欢呼能够惊醒那些局限的顽固的生活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可怜者,相信他们最终必将会和我们一道建设人类的未来,宇宙的未来。我们必将不仅解放自己,而且最终也必将解放我们的敌人,拯救我们的敌人,这就是共产主义者宇宙般的胸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