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醫基礎理論 第7講 奇恒之腑: 腦,髓,女子胞

 LM0318 2012-11-15

上一節我們講了六腑。重點要掌握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六腑生理功能簡表
  主要功能 生理意義 病理意義
儲藏和排泄膽汁
膽主決斷
膽汁來源於肝,注於小腸中,以助消化,與人的勇怯有關 膽汁排泄障礙,可致黃膽, 且影響消化功能。
膽怯易驚等精神情志
受納水榖
腐熟水榖
胃主通降
為水榖之海
初步消化食物
將食麋下移於腸,胃氣以下行為順
食慾異常  消化障礙
胃氣上逆,可致中焦不合,
影響全身氣機升降
小腸 受盛化物
小腸主液
傳導由胃下移的初步消化的飲食物,進一步消化和吸收
分清:吸收精微
泌濁:將水液和糟粕滲入膀胱和排到大腸,形成尿液和大便。
消化吸收障礙
二便失常
大腸

傳導糟粕
大腸主津

形成糞便,排出大便
再吸收水分
大便異常
膀胱 儲存尿液
排泄小便
膀胱氣化作用,發揮儲尿和排尿功能 小便異常
三焦 通行元氣
運行水榖
上焦如霧, 中焦如漚 ,下焦如瀆 影響全身的氣化活動
  1. 膽具有貯藏排泄膽汁和主決斷的功能,膽主決斷是比較難的一個學習的內容,它的生理意義,同學們掌握,它和人的勇、怯有關就可以了。
  • 胃的生理功能,受納水谷、腐熟水谷,它的生理意義在於,人以胃氣為本,胃為水谷氣血之海,中醫學強調胃氣在生命當中的重要意義。
  • 小腸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我們在講這個功能的時候,分別講受盛化物、泌別清濁,實際上,受盛、泌別清濁,可以包括在化物範疇,把這兩個功能,分別用八個字,兩個術語概括它,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來濃縮概括,受盛化物就可以了,小腸受盛、化物,在化物的基礎上,來分清別濁的功能隸屬於脾的運化功能。
  • 大腸為傳導之官,傳導糟粕、吸收水液,它重在傳導。
  • 而膀胱,膀胱的氣化功能,表現為貯存尿液和排泄尿液,膀胱的功能取決於腎臟氣化功能。
  • 三焦在六腑當中是一個特殊的概念,我們在這裡,僅給同學們介紹三焦的概念,從功能角度論述三焦的內容,一、要求同學們掌握三焦部位的劃分。二、掌握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氣、排泄水液,運化水谷、排泄水液,三焦為氣血運行的通道,為水液運行的通道,在此基礎上,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掌握三焦的三個生理特性。

      第三節 奇恒之腑

      接下來我們講臟象的第三部分叫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定義是指腦、髓、骨、脈、膽等的合稱,其中膽,我們在六腑當中已經講到了,膽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二、骨、脈,我們將在形體這一節裡面,進行講授,因此在奇恒之腑這一節,我們主要介紹腦、髓、女子胞。

      一、腦

      第一個介紹腦,腦,中醫學又稱髓海,是精髓和神明高度匯聚之處,腦,又稱元神之腑。

      (一)腦的生理功能

      1. 腦的第一個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動,這裡面首先要熟悉幾個概念,一、元神,什麼是元神?按照中醫理論,形神之間的關係,中醫學認為「形俱而神生」,有形才能有神,將來同學們在學兒科學的時候,會進一步講,將來學習內經的時候,還會進一步來闡述形俱而神生,我們在這裡,從中醫基礎理論角度,從形神的關係來說明元神的概念,那什麼叫元神呢?就是人出生之前,隨形之俱,是隨形體的生成而產生的神,謂之元神,「男女媾精,胎孕乃成」,這個胎孕在母體內,經過十個月的發育成熟以後,形俱而神生,內經講「形骸畢至,魂魄乃成」,中醫的兒科學關於胎兒的發育過程,形和神的發育過程,講述得非常細緻,將來同學們可以讀兒科學的序論,總論這一部分,各種兒科學的專著,以及現行的教科書兒科學,都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講述,在胚胎發育不同的時期,它是個什麼樣子,什麼形象,都說得非常細緻,也就是說胎兒在出生之前,隨著形體的完整發育成熟,隨之而來,神也就產生了,我們把這個神定之為「元神」,就這個意義講,元神來源於先天,因此元神又稱做「先天之神」,這個元神藏於何處呢?藏於腦髓之中,出生以後,賴後天不斷地培育,使神逐漸地發育成熟,元神有什麼作用呢?中醫學認為,元神是生命的樞機,主宰人的生命活動,為什麼這樣說呢?中醫學認為,有元神才有生命,生命的標誌不僅要形,還要有神,形神合一,是中醫學的基本的生命觀,元神敗,則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就這個意義講,腦具有主宰生命活動的作用,在內經裡面,並沒有這樣論述,腦主宰生命活動的機制,但是內經裡面,已經認識到腦是生命的中樞,因此在靈樞經裡面,告誡人們,使用針刺的方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刺腦,頭部的解剖學,有個穴名叫腦戶,就是枕骨大孔,就在腦戶,強調針刺腦戶立死,針刺的角度深淺,有嚴格的限制,一旦超過規定限制,就有可能刺到生命中樞,人就死亡,所以內經裡告誡人們,實施針灸的時候,刺這個穴要把握好度,否則入腦立死,這一點,同學們將來在學習針灸學的時候,學習針刺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過去在臨床上,也出現了不少的臨床醫療事故,由於針刺的方法不當,在臨床病人也出現過針刺死亡的例子,這樣一個結論,在針灸學的研究過程中,在實驗室用動物實驗的時候,實驗結果證明,驗證了這麼個結論,從動物實驗上證實了這種針刺,會刺入動物的生命中樞,所以會導致立刻死亡,從這個方面,我們進一步來看,內經從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那天開始,就已經建立起了,用我們今天的話說「腦為元神之府,腦主神明」的學說,換句話說,心主神明和腦主神明,在內經學裡面,是兩個學說並行的,在中醫理論體系發展過程中,一直是這樣的,只是由於中國傳統文化所決定的,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堅持以「心主神明」說為主導地位,但是並不排除腦為元神之府,在這裡,我們講腦主宰生命活動,我們在心主神明的時候講,說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為全身生命活動的主宰,這裡講,兩者功能是完全一致的,那麼為什麼不講腦藏神,非要講心藏神,就像上面我說這個理由。
      2. 它具有主藏元神的作用,元神,我們上面講了元神藏於腦中,那麼元神從總體上,它是人體生命的主宰,與全身的生命活動都受元神控制,這是一,從總體上講,具體講,元神所發揮的生理作用,表現為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特別是任物這個過程,任物在中醫理論當中,又叫做識神,有元神、有識神,識神的作用是由腦神執行的,那就是對事物進行觀察和認識,是我們在前面講那個心主神明,那個作用,那個任物作用,屬這樣一個範疇,在心主神明裡面,講任物作用,講認識作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我們在講腦的功能,它是元神所執行的,從腦的生理、病理來理解,古書已經記得很清楚,和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有關,也就是說,我們從腦主神明這個體系,也闡述了,我們前面講心主神明的作用,兩者講的都是同一個內容,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也正因為這樣,前面我們講,在中醫的神志學說當中,心主神明說和腦主神明說,從內經開始,兩個學說並行,只是兩種學說沒統一起來而已,這是一,第二,由於中國傳統文化思維方式,決定了把腦主宰生命活動,主藏元神的功能,隸屬於心主神明的功能範疇,第三,腦的功能,主管人的感覺運動,感官在解剖學上是指眼、耳、口、鼻、舌等等感覺器官,中醫稱之為五臟的外竅,眼、耳、口、鼻、舌為五臟的外竅,感官,這些感官都位於頭面,位於頭面這些感官都與腦相通,我們前面講任物的時候,講「別黑白、審短長、識萬物」,那就是感官的作用,通過感官將事物形態、顏色、位置,這些信息接受以後,經過腦元神的作用,進行識,任物,即分析處理,判斷出事物的顏色、形狀、位置,得出結論,這個過程是先通過感官來實現的,中醫從內經開始,已經記載了感官和腦之間的關係,到了清代,我們前面提到的,王清任在醫林改錯裡面,他提出了「靈性記憶不在心而在腦」這樣一個命題,這樣一個原理,進一步從解剖學論證了腦為元神之府,腦主神明,在這本書裡面,講腦的作用的時候,把感官和腦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的論述了,總結內經關於感官和腦的關係,以及腦的功能,不僅具有感覺作用,它和肢體的運動也有密切關係,所以,第三個功能,講腦具有主感覺、主運動的功能。

      (二)腦與五臟的關係

      第二個問題,我們講一講腦和五臟的關係,從總體上看,某一個器官,某一個腑,某一個臟,和五臟之間的關係,臟象學說將腦的生理、病理歸於心,而分屬於五臟,盡管說心為君主之官,它前提是按照中醫的思維方式,在五臟藏神的基礎上以心為主導,強調心的君主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定義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而將腦隸屬於心之下,我們在這裡講腦能主宰生命活動,主藏元神,主感覺運動,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腦臏有主神明的功能,在這裡並不是堅持心主神明說,腦主神明說,兩者可以並行,我們在這裡講,腦和五臟的關係,可以進一步來理解,腦是在五臟藏神基礎上是隸屬於心,為什麼說腦與五臟有密切關係呢?腦從形態來說,從物質結構來說,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腦為髓海,我們首先定義的時候提到,它又稱髓海,髓是指精髓,髓聚於腦而形成腦髓,這個髓,來源於精氣,精化為髓,從臟象學說來說,主要是指腎精,而我們在前面講腎藏精的時候,反覆強調,腎所藏的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後天的五臟六腑之精,腎所藏的精,是指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兩者在腎中結合,化生為精氣,貯存於腎之中,那麼腎精化生為髓,由髓聚而為腦,因此,就從物質來源說,腦髓取決於五臟六腑之精氣,因此,腦與五臟密切相關,就這個意義講,腦之元神,腦主神明,可以理解為五臟藏神的代稱,而五臟藏神,我們前面講,心主神明的時候,反復講,按照中醫的思維方式,五臟藏神,心為主導,因此,腦主神明在中醫臟象學說裡面,換句話說,在中醫的神志學說,包括將來同學們可以進一步去鑽研,中醫的心理學,甚至可以放大研究中國心理學史,一直是強調腦的神明作用,隸屬於心主神明之下,這就是腦與五臟的關係,第一、它和腎關係最密切,是通過腎精這個機制來實現的,第二、腎精源於五臟六腑之精,說五臟的精氣聚集於腎,因此,在五臟系統中,既強調腎精和腦的關係,同時也強調五臟整體的精氣,對腦的作用,由此,根據中醫這樣對腦的認識,中醫學治療腦病,腦的病變,第一、從整體進行調節,要從五臟系統入手,第二、又突出地強調從腎入手,它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點,在這裡面,剛才提到了一個中醫心理學,有興趣的同學注意,中醫心理學,是咱們中醫學理論體系當中一個分支學科,它是專門講心理,如果同學們有精力,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叫中國心理學史,是江蘇師範大學,我們國家心理學界的元老,高覺敷老先生撰寫的,被稱為我們國家心理學界的經典之作,翻譯成多種文字,如果把這本中國心理學史,如果能通讀一遍,就會理解我們剛才反復強調心主神明,而不講腦主神明的道理,它從中國的文化,歷代的經典作家,對心理學的範疇的論證,心理學的理論,可以把心主神明和腦主神明,理解得更加深刻。

      二、髓

      第二,我們講髓,首先講髓的定義,什麼是髓,髓是骨腔中一種膏樣的物質,在中醫理論體系當中,髓有骨髓、脊髓和腦髓之分,換句話說,在中醫學當中,髓是骨髓、脊髓和腦髓的合稱,骨髓是藏於骨中的髓,脊髓是僅指、特指脊柱當中的髓,腦髓就是上面我們所講述的,構成腦的髓樣物質,髓,它的來源是什麼呢?它是怎樣產生的呢?髓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由後天之精所充養,是先天和後天之精共同化生為髓。

      (一)髓的生理功能

      髓有什麼生理功能呢?

      1. 它能夠充養腦髓,髓聚而為腦,只有人體內的髓,這種膏樣物質,源源不斷地化生,才能夠保持腦髓充盈,腦髓充盈,腦的功能才能夠維持在正常狀態,發揮其主持生命活動、主藏元神,這樣的作用,換句話說,發揮腦在神明當中的作用,這一個功能,它的理論依據是從髓的角度,闡述了腦、神明作用的物質基礎,闡明了腦主神明這樣一個生理功能。二、在實踐上,髓的功能無論是髓的多少,或髓發育得如何,都會影響生命的功能,都會表現為異常的生命過程,小兒科裡面有五軟、五遲,什麼叫五軟?什麼叫五遲?將來同學們在兒科學,進一步學,那就是指,用現代語言說,就是先天性的發育不全,比如,有遺傳性的,也有後天在胎兒期間所造成的,也有遺傳性造成的,叫大腦發育不全,表現為生命的過程發生異常,尤其是表現為神明功能異常,中醫學來看,責之於腦髓先天不足,再比如,有的小孩生下來以後,頭非常大,智力低下,用現在的話說叫腦積水,用咱們中醫的術語說,兒科有一個病叫解顱,囟縫不能合閉起來,這裡面有水,中醫治療這個病,就說他腎經功能失常,舉這個例子,旨在說明腦的功能異常,由於髓的功能異常,導致腦的功能異常,出現了異常的生命特徵,髓的功能異常,還可以表現為生、長、壯、老這個過程,人到老年以後,我們前面講,腎精在生長壯老已的過程,由壯年進入老年,腎精不斷地衰減,那表現在髓上呢?到了老年,人的腦髓,從容量上變為逐漸減少,用現代的語言說,叫腦萎縮,用中醫的術語說,將來同學們在學習臨床課的時候,有一個疾病的名稱叫腦痿,它表現的特徵,大家知道老年人記憶力不好,說話反復重覆,再進一步發展,傻了,不識親疏,生活不能自理,咱們用現代語言來說,叫老年性痴呆,在中醫學裡面叫呆病,治療這個病,認識這個病,中醫認識到腦痿,腦髓海不足,為什麼髓海不足,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腎精虧少,五臟六腑之精虧少,因為到了老年,特別是衰老階段,隨著腎精不斷地虧少,腦逐漸地萎縮,腦痿而產生這樣一些病變。
      2. 它具有滋養骨骼的作用,髓藏於骨之中,稱之為骨髓,通過骨髓具有養骨的作用,骨骼的生長發育,它的物質基礎取決於髓,髓主要的來源,我們從腎精的時候講過,源於腎精,由腎精所化生的,就這個意義講,得出一個結論,中醫說「腎主骨」,我們在前面講五行的時候,五行屬性的分類,講骨和腎和髓同一系統,那是從五行分類說的,我們在這裡講腎主骨,從骨髓和腎的關係,從生理上來論證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因此,中醫學在認識骨的生理、病理的時候,雖然是骨與五臟六腑都有關,那麼突出強調它和腎關係最密切,將來同學們在學骨傷科學的時候,比如,骨折了,我們除了用中醫的手法進行復位,甚至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手術,但最後都給藥吃,叫接骨藥,這些藥物,著名的方劑,常常是從治腎入手,它的理論依據,就是骨髓養骨,腎主骨。
      3. 第三個功能,化生血液,前面我們在講腎精的主要生理作用的時候,講到第三個功能,化生血液,說腎精,就是精氣,腎所藏的先天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在腎的氣化作用下,可以轉化為髓,由髓可以化而為血,中間省了髓這樣一個機制,就稱精化為血,我們在這裡從髓這個角度,來說明精、髓、血的關係,換句話說,髓是化生人體血液的重要物質基礎,這樣一個理論,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我們中醫在臨床上,治療血虛性的病理變化,常常首先想到,從補腎入手,這是第一,第二、在治療血虛病理改變的時候,最終也是以補腎收場的,治療血虛的病理改變,中醫也是從五臟入手,按照血液化生的調節機制,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治療,但是到最後,最後一種手段就是從補腎入手,當前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或者各種各樣的貧血,西醫的疾病,對這些疾病,用中醫中藥進行治療的時候,人們主要的立論思想是從補腎入手,這也是當前中醫藥,來治療西醫的病,血液生成障礙疾病,一種治療思想,這種思想就源於髓能化生血,精髓能化血,再比如,像腫瘤,除了手術治療之外,常常採用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它有一個重要的副作用,就是使人體的白細胞減少,出現骨髓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中醫對腫瘤放療、化療,所產生的這些毒副作用,表現為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這類疾病,認識它的時候,首先想到,腎、精髓和血液的關係,從這個角度入手,去調節、去治療,放療、化療所產生的毒副作用,在這裡面也提示,同學們在高年級時要從事中醫的科學研究,如何建立假說,就是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步的假定性說明,叫做假說,這也是應用西醫的知識和中醫的理論,去認識現代西醫臨床上某一個疾病,要想從中醫藥去入手,去治療,如何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繫,我上面分析的是腫瘤放、化療毒副作用,所產生的骨髓抑制和白細胞減少,這種病理改變,我們用中醫認識,屬於中醫的血虛範疇,那麼中醫治療血虛,雖然五臟同治,但是首先是從補腎入手,根據這樣一個理論,所以對這些疾病治療,其中補腎是一個治療手段,舉這樣一個例子,一、進一步講述精、髓和血的關係,同時也旨在說明,從西醫學來說,這些疾病如何用中醫來認識它,怎樣應用中醫藥的知識,對它進行治療,怎樣來進行考慮。

      (二)髓與五臟的關係

      第二個問題,講髓和五臟的關係。

      1. 同學們必須明確認識,髓化生於先天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後天之精,因此,髓與五臟密切相關,這是第一點,就是髓的化生功能如何與五臟密切相關。
      2. 在五臟當中與腎關係最為密切,因為髓是由腎精所化生,所以髓的生理、病理和腎的生理、病理密切相關。

      三、女子胞

      女子胞這個名詞,請同學們注意,在中醫歷代文獻裡面,對文獻進行系統整理之後,它的又稱不下幾十種,現在學術界共識,按照現代術語學的要求,又稱不得超過三個,所以我們的教材是根據術語學的規範,把最常用,目前學術界公認的,它的又稱列出來,包括它的本稱、原稱,那麼女子胞又稱,給同學們提供兩個,一、胞宮,二、子臟,其餘的過去文獻中記載用的,而我們現代的中醫學不再用,今後將來國家名詞委批準了,名詞規範以後,大家都要遵守,那就是法律,又稱,按照現代術語學要求,規定不得超過兩個,包括原稱在內,只有三個。什麼是女子胞?女子胞是女性的內生殖器官,關於女子胞的解剖部位,在中醫歷代文獻當中,記載的與現代解剖學非常相近,我們在這裡主要講述它的功能。

      (一)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首先講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第一個功能,叫主持月經,月經,它也有許多的別稱,為大家提供了三個別稱,又稱月信、月事、月水,按照術語學的要求,同學們記住,月經又稱月信、月事,就可以了,月水比較少用,它也有十幾種名稱,月經是女性,注意是健康的女性發育到十四歲左右,我們前面講腎精的時候講過,說「二七天癸至,女性月事因時以下」,就是指健康的女子到十四歲左右,隨著腎精發育的充盛,在體內產生的一種,具有促進生殖機能成熟,和生殖器官發育的一種物質,叫做天癸,有了天癸,這個時候就能夠,月經正式來潮,表現為經血按照周期溢泄,女性月經的按時來潮,標誌著女性具有了生殖能力,這個月經的經血,我們前面提到過沖為血海,肝為血海,實際上這個月經的經血,貯藏在女子胞當中,女子胞所謂主持月經,是指女子胞是血海,是月經貯藏和排泄之處,我們前面講了沖為血海,肝為血海,旨在說明女子胞和沖脈有關,女子胞和肝臟有關,後面我們講女子胞和臟腑經絡關係的時候,再進一步來講述,這節課就到這裡。

      三、女子胞

      上一節我們講了女子胞。女性特有的內生殖器官,別名「胞宮」,「子臟」。.

      (一)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主持月經

      它第一個生理功能就是主持月經。一、同學們要明確什麼叫做月經,將來在婦科學的時候,還要進一步講,這裡僅做一般知識,要求同學們來掌握,月經是女性進入青春期,也就是說,進入生殖機能發育成熟時期,由於天癸的作用而產生了經血,因為這個經血是按時來潮,因時而下,這個「時」,用中國的時間單位來計算,大約一個月左右行經一次,由此起這個名叫「月經」,我們理解月經這個概念,這個術語,一是指血而言,二是指這個血因時而下,有個時間的概念。

      2. 孕育胎兒

      女子胞的第二個生理功能,叫孕育胎兒,女子胞既是血海,是月經貯藏、排泄的場所,又是女性孕產的器官,孕,胎兒在體內,從男女交媾形,成胚胎到發育成熟,分娩之前,這一段,這個胎兒都在胞宮裡,產,胎兒由母體內,經過胞宮的作用娩出,呱呱墜地,出生,從出生一開始,就進入後天了,這個過程也是由胞宮來形成的,所以說胞宮具有孕育胎兒的作用,女性月經因時而下這個階段,意味著具備了生殖能力,在男女交媾,陰陽和合的條件下,胎孕乃成,形成了胎兒,胎兒從開始直到娩出這一段,都是在母體內發育的,在母體什麼地方呢?在胞宮內發育的,這個發育過程,上一節跟同學們提到了,將來同學們在學習兒科學的時候,認真讀兒科學的文獻,講的惟妙惟肖,它以不同的時間單位為界,講胎兒逐漸發育的情況,那麼中醫學關於胎兒的發育,和現代生物學關於胚胎的發育,人的胚胎的發育過程,基本上一致的,講述這個過程,也看出來我們中醫學,中醫理論形態學有相當的基礎了,對人的形態的認識,有相當的認識,不僅僅是從功能狀態來把握的,兩性交媾,兩精相合,表現為陰陽和合,構成了胎孕,胎孕在胞宮內發育成熟,胎孕形成以後,月經不再因時而下,月經停止,這個時候胞宮裡面的經血,供給胎兒發育的需要,保證胎兒生命的發育過程,必需要的營養物質,直到胎兒發育成熟,依靠胞宮的作用,將胎兒娩出體外,新的生命誕生了,由此,這個胎兒在娩出之前,作為這個胎兒來說,它是屬於先天,胎兒被娩出以後,生命開始,開始了它的生命歷程,這個過程,就是由胞宮行使,所以胞宮不僅孕、育,而且要娩出胎兒,把孕、把育、把娩這三個字,我們習慣上在中醫理論當中,概括為孕育,那麼胞宮施行這樣的生理功能,它和哪些臟腑、經絡有關呢?

      (二)女子胞與五臟的關係

      第二個問題,我們講女子胞和臟腑經絡的關係,在中醫基礎理論這門課裡面,只要求同學們做個一般了解就可以了,關於女子胞的生理,將來同學們在婦產科學裡面,中醫的婦科學,會詳細地論述,第一,我們從五臟系統來論述、來講述女子胞和五臟系統之間的關係,女子胞內的月經是血,血是由五臟六腑之精,化生而來的,依靠五臟六腑系統的功能活動,在正常狀態下,它才能源源不斷地,化生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等轉化為血,將來第三章,我們講氣血津液,講血的化生的時候,還會從五臟系統進一步來說明,血液的生成過程,講血和五臟的關係,胞宮裡面貯藏經血,血液的化生,和五臟六腑的功能密切相關,比如,我們已經講五臟生理功能,說心主血脈,肺助心行血,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肝藏血,腎精化而為血,月經是經血,所以,胞宮裡面所貯存的月經,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這是第一點。回答了女子胞和五臟的關係,在五臟當中,我們前面講,說肝為血海,所講到女子以肝為先天,這第一強調了肝對女子胞功能的影響,二、前面講脾與胃,就是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與經血的化生關係最為密切,又強調了脾胃與女子胞的關係。三、經血因時而下,標誌著在腎精的作用下,女性的天癸充盛,具備了生殖能力,由此又強調了腎與女子胞的關係,既有總體,又有局部,一般與特殊相統一,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女子胞與五臟密切相關,尤以肝、脾、腎為最,這樣一種思想、這樣一種理論,貫穿在婦科學當中,將來同學們在學習婦科學的時候,講婦科的生理、病理,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會進一步能夠加深理解,和進一步體會到這個理論的實踐作用。

      (三)女子胞與經脈的關係

      第二、講女子胞與經脈的關係

      1. 大家必須明確,經脈、經絡,將來我們在經絡系統進一步講,它是人體的結構學理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在開始講中醫學的定義,中醫學的定義時強調,理論核心是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核心,也就是它的主要內容,在此不講經絡的定義,只提出這樣一個概念,經絡學說是從經絡的系統,來說明人的生命過程,說明人的生理病理,就這個意義來理解,女子胞和全身經絡系統,都有密切關係,這是第一點。將來在學習經絡的時候,大家可以進一步來體會。
      2. 它又和經絡系統當中某些經絡有特殊的關係,我們在這裡旨在介紹,和哪些經絡有特殊關係,在教學書裡面提到過奇經八脈,我們這裡面沒有介紹奇經八脈的全部內容,只點出四個經脈,叫衝脈、任脈、督脈、帶脈,沒有把奇經八脈這個概念全都表述出來,將留在學習經絡系統的時候再說,這裡只要求同學們掌握衝脈、任脈、督脈、帶脈,這四個脈和女子胞的功能,關係最為密切。
        • 與衝任二脈的關係,就是與衝脈、任脈的關係,這個我們在講肝為血海,肝主藏血的時候,肝有調節性生殖能力的時候,曾經提到,說衝為血海,任主胞胎,這兩條經脈,同起於一個地點,叫胞中,同起於胞中。一、和腎的經脈並行。二、和陽明的經脈相通,至於哪是腎的經脈,哪是陽明的經脈,暫且同學們要知道這個名詞就可以了,將來在經絡系統去進一步研究,這個衝脈和任脈,重點記它有什麼功能,記住,它能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叫十二經脈,在經絡系統中,以十二經脈為主體,暫時大家這樣記就可以了,十二經脈是運行全身氣血的通道,講到這裡,同學們就會問,在講臟腑生理功能的時候,講到三焦通行元氣,是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這裡面又講十二經脈,是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請大家注意,中醫理論,經絡學說是從經絡系統這個角度,來講逋人體氣血的運行,講人的生理,我們講五臟六腑,講臟象學說,是從臟腑的生理功能這個角度,來論述氣血的化生和運行的,至於說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將來在經絡學說,甚至同學們在學經絡學的時候,來進一步去探討,這裡面提到幾個新的詞,經絡、經脈、腎經、陽明經、十二經,這裡要求同學們從整體上理解,那麼衝脈和任脈的功能,能調節十二經的氣血,把十二經再省略,就是衝脈和任脈,它的功能,調節全身氣血,那麼全身氣血,是生命的物質,在女性的胞宮,表現為月經,也就是說女性胞宮所貯存的經血,源於十二經脈的氣血,就這個意義講,女性的胞宮與十二經脈的氣血有關,在衝脈和任脈這兩個脈,特別是衝脈,它的功能,有血海的功能,我們在前面講,肝主生殖機能的時候,講肝主藏血的時候,女子以肝為先天,已經不只一次的提到,肝為血海、衝為血海,衝脈是經血聚集之處,我們從胞宮來講,那麼聚集在胞宮,從經脈來講,因為衝脈和胞宮的功能有關,就是衝為血海,就這個意義說,女子胞和衝脈有關,任脈,它的功能,能調節陰的經脈,陰經,什麼叫做陰經?這是對十二經進行分類,分為陽經和陰經,哪些是陰經,將在經絡學說這一章再去論述,這裡只要求同學們記住,任脈調節陰經,成為經脈之海,它所起的主要作用,主胞胎,就和女性的孕育胎兒有關,正因為它兩者有這樣的作用,中醫學才有一個結論,叫「衝為血海,任主胞胎」,把那個衝和任結合起來,就是衝任具有主持月經,孕育胎兒的作用,從經絡學說來說,衝脈和任脈有這個作用,而衝脈、任脈能夠主持月經,調節月經,孕育胎兒,與女子胞的功能相通,所以女子胞與衝脈、任脈,關係非常密切,理解這裡面的條件,就是抓住經血這樣一個重要條件,從經絡學說來說,衝脈和任脈的功能如何,直接關係到女性的生理,月經的功能如何?產育如何,胎孕如何,從經絡學說來說,衝脈、任脈的功能失常,常常會出現,女性的月經功能障礙,出現孕育的功能障礙。
        • 和督脈密切相關,督脈,是經絡系統之一,又是奇經八脈,屬於奇經八脈之一,在經脈系統當中,有一個特殊的系統叫奇經八脈,它屬於奇經八脈之一,在這裡,只要求同學們記住,這樣一點就可以了,督脈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前面提到,任脈為陰經之海,陰脈之海,它的作務,調節全身屬陰的經脈,督脈,督和任相比較,任屬陰,督屬陽,督脈調節全身的陽經的氣血,它也具有調節全身氣血的作用,月經和全身氣血密切相關,就這個意義講,督脈的功能與胞宮的功能,有密切相關,有著密切的關係,就這個意義上說,女子胞與督脈有關,將來在學習經絡學的時候,學習經脈的循行,會進一步來理解,我們這裡從督脈的功能,來論述它和女子胞的關係,衝脈、任脈、督脈講到此,三者合起來,來執行調節全身氣血,就經脈而言,叫做調節全身十二經脈的氣血,調節的結果,為胞宮主持月經,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保證胞宮執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月經因時而下,胎、孕、娩正常,從經絡學說來說,進一步來說明胞宮的功能,最終回答了女子胞和經絡的關係。
        • 除此之外,還與帶脈相關,奇經八脈的帶脈,為什麼又和帶脈相關呢?「帶」,這一個單音字,在中醫學裡面,一是指女性,正常的陰道分泌物,維持胞宮的功能,維持正常的生理環境,它必須具有這種分泌物,中醫學把它理解為胞宮的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是第一個含義。第二,指奇經八脈的帶脈而言。第三個含義,這個帶,是指女性陰道的分泌物,發生了病理改變,稱之為帶下,或者叫帶下病,我們在這裡面取它的含義,是指帶脈,對女性陰道的正常分泌物帶的關係,從言而言的,帶脈的循行特點,就像我們繫的腰帶一樣,繞身一周,這個也不需要大家背,就是說將來學習經脈的時候,再進一步學,這裡強調帶脈和什麼有關,一、帶脈將我們上面講的,任脈、督脈、衝脈三條經脈聯繫起來,這是它的第一個作用。 第二、它有固護胎兒的作用,保護胎兒在胞宮內,完成正常的發育過程,把這個作用叫做固護胎兒的作用,因此,說帶脈與女子胞的功能有關,女子胞的功能--孕育胎兒,那麼孕育胎兒這樣一個功能,要從經脈學說來說,需要帶脈參與,予以固、護後,固,使它不能過早地娩出,早產,護,保護胎兒生長發育正常的內外環境,起到這樣一個作用,這就是帶脈和女子胞的關係。

      在這裡面,我們講女子胞和經絡的關係, 一、講逋它與全身經絡氣血,都密切相關, 二、著重講在奇經八脈當中,衝、任、督、帶四條經脈,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之間的密切關係,將來同學們在學習經絡學的時候,將學習針灸學,用針刺來治療病病的時候,治療婦科疾病,比如治療經、帶、胎、產,經,是指月經,帶,是指帶下,胎,是指胚胎,產,是指娩出,女性疾病的概稱,就叫經、帶、胎、產四個字,那麼治療經、帶、胎、產的疾患,從針灸學來說,既調節十二經,又重在調節奇經八脈的衝、任、督、帶,這是從針灸學、經絡學,從理論到實踐,來考察女子胞的生理、病理,在奇恆之腑。

      我們講到女子胞,大家看最後附一個精室,精室這個概念已經是第二次出現了,在我們的課程裡面,已是第二次出現了,在講肝主疏泄的功能,最後一個具體生理作用,調節性生殖的功能,調節男性的性與生殖的功能,提到一個「精室」和「精關」,女性叫月經,男性由天癸發育成熟以後,所產生的物質,叫精液,也叫男精,這個男精貯存在什麼地方呢?給它起一個名字,叫精室,精室又稱精藏、精宮、精房,也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我們現在取精室作為它的本稱,中醫理論認為,精室是男性的奇恒之腑之一,女性的奇恒之腑叫女子胞,男性的就叫精室,精室的位置,在直腸之前,膀胱之後,將來學習針灸學的時候,講穴位的時候,還會講兩個穴位,叫關元、氣海,在關元、氣海穴之間,現在大家就記住,它在直腸之前,膀胱之後,它有什麼功能呢?。

      • 化生精液,在天癸的作用之下,轉化男性的精液,在哪呢?在精室,注意,它是在腎的作用下,通過天癸轉化而來的,產生了天癸,通過腎的氣化,將天癸轉化為精液,這是第一。
      • 精液化生以後,貯藏在精室,那麼精室有什麼功能?就是,它的基本功能是,主持生育繁衍,換句話說,就是生殖機能,性與生殖機能,因此說,精室是男性的生殖器官之一,我們講女子胞是女性的生殖器官,那麼精室就是男性的生殖器官。
      • 精室的生理功能,和哪些臟腑有密切關係呢?
        • 精室和五臟系統,都有密切關係,精室裡面所貯藏的精液,雖然是直接由天癸所化生而來,但天癸源於腎精,而腎精是由先天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相結合而化生的,因此,精室所化生的精液,所貯藏的精液,與五臟系統密切相關。
        • 尤以腎關係最為密切,因為精液源於天癸,天癸直接由腎精所化生,因此說,它雖與五臟系統都有密切關係,其中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這樣一個理論,決定了在傳統上、在習慣上,在調整男性的性和生殖功能的時候,人們的思維方式首先想到腎,其次再想到其它臟,這也就符合作為一門科學,認識事物先是由具體、特殊,然後再到一般、普遍,這樣一個原理,思維規律。

          男性的性和生殖功能,一、和全身都有關,和全身五臟系統的生命機能密切相關。二、和腎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在調節男性的性和生殖機能的時候,也就是說,調節精室的功能的時候,既要從整體上來調節,還要突出強調調節腎,那麼精室和奇經八脈,有什麼關係呢?女性的女子胞和衝、任、督、帶有關,和十二經脈都有關,尤其是和衝、任、督、帶有關,注意,男的精室,與衝脈、督脈、任脈有密切的關係,在歷代文獻上提到精室這個概念,它和臟腑的關係,和經絡的關係,沒有提帶脈這個概念,帶,是女性陰道的正常分泌物,女性所專有,所以帶脈和女性女子胞的功能有關,因此在男性的精室,僅僅提到與衝脈、任脈和督脈密切相關。

      所以從針灸學這個角度考慮,從經絡學說來看,調節男性的性和生殖功能。一、是從十二經脈著手來進行調節,二、突出強調衝脈、任脈、督脈,對男性生與生殖功能的作用,我們講五臟六腑、奇恒之腑,從臟腑系統講,人的性和生殖功能的關係,這裡又聯繫到經脈,講到奇恒之腑的女子胞和精室,又聯繫到經脈,從經絡系統角度,來考察、來認識、來說明,人的性和生殖機能,那麼這兩種理論,後者--經絡學說,將來同學們在基礎課裡面的經絡學,特別是研究針灸的人,針灸系的學生,在臨床學裡面有針灸學,都會進一步來闡明經絡和人的性和生殖功能之間的關係,內科學著重從臟腑來論述,從臟腑、從藥物手段來進行調節,到針灸學著重從經絡學說來論述,著重使用針刺按摩,用這樣的手段,來調節人的性與生殖功能,運用不同的學說,採用不同的方法,殊途同歸,都在調整人的性與生殖的功能,那麼中醫學的理論,雖然我們前面定義,中醫學的理論是以臟腑經絡為核心,而臟腑和經絡,尤其強調臟腑的作用,這就是中醫理論當中,為什麼講人的生理病理,重在從臟腑生理來說,從臟腑角度去講人的生理病理的道理。

      到此為止,我們從總體上已講完了,五臟六腑、奇恒之腑,按照臟腑的分類,講述了臟、腑、奇恒之腑,它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分別地講述它們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同學們在理解了五臟、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的時候,在學習的時候,可以這樣逐一地去理解、去掌握,在此基礎上,要記住從總體上,把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當做一個整體,來理解、來認識,五臟、六腑、奇恒之腑,每一個生理功能,為什麼要這樣來認識呢?因為中醫學,它一個最重要的指導思想,叫整體觀念,考察生命過程中,任何一個生理功能,是在整體調節的基礎之上,來考察每個臟、每個腑,每個寄恒之腑當中的每一個生命功能和生命特性,比如,我們強調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舉這個例子,我們說水谷精微轉化為氣血,主要責之於脾胃,我們突出強調了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那麼脾胃要想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在五臟、六腑、奇恒之腑,都處於正常狀態下,在這個整體正常情況下,脾胃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正常生理作用,從五行的生剋制化的角度理解,這個土居於中,與其他臟腑木火金水,都有密切的關係,那麼這個土要想處於正常狀態,意味著它和其它四行的關係,處於一個協調關係,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其它四行處於正常的協調狀態,才能夠維持土處於正常協調狀態,土才能夠正常執行它的功能,所以中醫理論有一個叫「土主四臟,以灌四方」,強調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為其它臟腑提供生命物質,反過來,它要想主土,灌溉四方,主四臟,必須是在四臟都處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體現了中醫學這個整體觀,就是整體與局部的統一,講這裡,旨在強調在學習掌握,進一步加深理解中醫學,臟腑每一個生理功能,它在生命過程中,執行每一項任務,都是在整體調節下來完成的,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就是中醫學的思維方式,同學們將來學習現代生理學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

      我們現在講五臟六腑和奇恒之腑,回過頭來,同學們來想、來回憶,五行事物屬性的分類表,說五臟系統,就是按照五行來分類,分成五臟系統,除了臟和腑之外,還有形體,還有官竅,比如,目對應的臟是肝,對應的腑是膽,對應的體是筋,對應的竅是目,把筋、目,這個體和竅,中醫稱之為形體官竅,如果說臟和腑是內的話,那麼竅、體見之於外,人體的臟腑系統,既體現為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形體官竅,它們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所以,學習中醫的臟象學,不能僅僅著眼於臟、腑、奇恒之腑,必須把形體官竅聯繫起來,形體官竅表現出來的生命表徵,就是五臟六腑生命活動,表徵於外的現象,它們密切相關,不僅在生理上,它們是一個系統,在病理上也是一個系統。

      中醫學在考察,臟腑的生理功能的時候,建立臟象學說方法,我們曾提到,內外相襲,司外揣內,司內揣外,我們前面講的,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其中一個,這個理論,這個概念的建立,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考察形體官竅,表現於外的生命表徵,然後按照五行學說給我們提供那個系統整體的思維方法,觀物、取象、類比、運術、求道而得出來的規律,換句話說,具體的就是從形體官竅,所表現出來的生命徵象,然後按照五行的歸屬,五行的歸類方法,判斷這個生命表徵、這個生命現象,屬於哪一系統,在此基礎上,看它們這些形體官竅,和哪些臟、哪些腑處於同一個系統,從而把整體、局部,內和外聯繫起來,用這樣一個由內而外,由外而內,內外相襲的方法,建立起中醫的臟象學理論,這是同學們在學習臟象學的時候,必須時刻注意的,這就是中醫的思維,它不僅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我們在前面講辨證證治的時候,反復講四診合參,靠人們的感觀去觀察,在疾病狀態下各種各樣的生命過程,又提出同學們在學習中醫的時候,要養成嚴密的觀察、仔細觀察,這樣一個良好的習慣,旨在從形體官竅,它所發生的異常生命過程,以此作為分析、判斷的資料和依據,按照中醫的思維方式,進一步完成辨證的過程,這就是臟象學為我們提供的思維方法,也是中醫學難能可貴的思維方法。

      回到我們前面第一章講的,中醫的科學思維,這就是中醫的科學思維,為什麼在這裡反復強調,學習臟象要用這個方法呢?我們講臟象的時候,同學們會容易按照現代解剖學、生理學的思維方式,來學習中醫的臟象學,把一個整體的理論,分割為互不相連的若干部分,從而只注意地去研究臟腑的每一個生理功能,每一個生理特性,然後按照每一個生理功能,每一個生理特性,用線性的方法,去推導它們的病理變化,去指導將來認識疾病,那麼把中醫的思維方式,就全都拋在腦外了,那麼我們的思維上,學習中醫用的是近代科學的,分析的、還原的思維方式來學習,那就建立不起來中醫學的科學思維方式,這節課到這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