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58年,余江县率先在全国消灭血吸虫病。余江县的秘诀仍然是高效的政治动员,组织全民挖沟挖土填埋钉螺。那几年,一首歌谣迅速在余江传唱开来:国民党不倒,苦难无尽头!瘟神不驱走,生命终难保。 在消灭天花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1959年,世卫组织才终于开展了全球天花消灭行动。而此时,中国还不是世卫组织成员国。 点上疫苗,用一支较粗的针在酒精擦过的皮肤上划一道,伤口不能出血。随后,伤口处会出现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变为疱疹,再转为脓疱疹,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留下疤痕。 这道疤痕,在几乎所有1980年前出生的人臂膀上都存在着,就像一个模糊的年轮。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经历 接种天花疫苗。那是一场全民运动。 数据显示,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5亿多人口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而从1963年之后,中国每隔6年仍然要普种一次天花疫苗,直到1981年。 在全球扑灭天花委员会宣布已经彻底消灭天花的一年多之后。1981年,宣布停止种痘。 虽然如此,北京为了巩固成果,又连续种了3年。 北京市疾控中心老专家戴科对本刊记者说,所有的疫苗都是免费的。 全民种痘行动 控制有3种状态 消灭,比如天花;消除,比如脊髓灰质炎;还有一种状态是控制,那就比较多了。 戴科说。 对于媒体报道中说到已消灭了3种,他并不清楚是哪3种。 只有天花可以说是消灭了,脊髓灰质炎是基本消除,部分消灭。 他说。接种天花疫苗几乎是全民记忆,对于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从事疾控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更是抹不去的生活痕迹。 小孩也种,大人也种,需要的种痘员很多,我们经常要培训他们。 从1957年开始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的黄素娟今年已经78岁, 那时候要求60岁以下,除了有禁忌症、外出、临时发病等情况外,必须普种,接种率必须要达到80%。 北京在1950年天花疫苗接种率就已经达到了80%。那一年,北京有80万人接种了牛痘,再加上1949年接种的31万人,已经建立起了预防天花的屏障。在新的大中城市中消灭天花,北京应该是第一个。第二个是上海,比北京晚了一年多。 在1969年之前,接种的天花疫苗都是牛痘苗,这种疫苗的成熟度不如后来的组织培养疫苗。 种痘后出现一些异常反应是难免的,即便是组织培养疫苗也可能有异常反应。 在黄素娟的记忆中,有一次北京曾经有几十例的异常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