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老店重现 前店后坊旧模样

 苏迷 2012-11-16

  蒋世颖 摄

  “小时候杜三珍的镬子一开,一条街都能闻得到香。”昨天,石路百年老店杜三珍,在食品加工企业普遍追求“大配送”以缩减经营成本的潮流下,尝试回归“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在门店后面摆起了作坊。

  昨天一早,位于石路阊门的杜三珍卤菜店,显得跟平时有些不一样。不少顾客发现,店里多了几名大厨,不时把刚烧好的卤菜端出来。随着腾腾热气,一阵阵卤菜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店堂里。原来,从昨天开始,这家店的卤菜改变过去成品配送的模式,改成前面卖后面烧的“前店后坊”传统模式。“我小时候,卤菜店就是这样后面烧前面卖的。”这种模式,让不少前来买卤菜的老苏州,觉得非常亲切。

  “恢复前店后坊,是尝试更好的回归传统。”老字号杜三珍的负责人周斌说,姑苏老字号的“前店后坊”,一直都是石路、观前的一大特色。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作坊式的老店逐渐被逼出寸土寸金的繁华商圈,“前店后坊”变成了“前店外厂”。以杜三珍为例,这家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二年的百年老店,一度在苏城消失。经过这几年经营,目前全市有三十家门店,全部统一采用配送经营的模式。而“大配送”模式,正是目前食品加工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

  “前店后坊自有它的好处。”周斌说,现做现卖,热腾腾的更能让顾客可品尝老字号更醇正的苏州好味道。恢复传统的经营模式,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既能让老苏州重温旧时的记忆,也能向新苏州人展示姑苏的传统文化。接下来,他要努力在近期内力争在每个区至少开出一家“前店后坊”的传统店,探路老字号新的经营模式。当然,这样做会大大增加他们的经营成本,要派有经验的大厨坐镇就得花不小的一笔钱,场地等也会受到不少的局限。

  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群体记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苏州老字号协会秘书长刘骥认为,历史上,老字号基本都是“前店后坊”。现在,要全面恢复这种模式已经不现实了。但杜三珍等老字号结合行业特征,挑选几家门店重现“前店后坊”的格局,对老字号文化的传承肯定是有好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