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科技学院赋

 如少水鱼 2012-11-16
       神州圣地,古郡零陵。地扼楚粤通衢,壤接逶迤五岭。舜歌南风,德明千载;柳论封建,旗张民本[1]。元结作大唐中兴,宋迪绘潇湘八景[2]。敦颐濂溪之水,滥觞宋明理学,藏真怀素之书,开启翰墨新风。人文于斯,云蒸霞蔚。

       潇湘秀美,莫过西山钟灵;登临远望,满目缭白萦青。近观而心凝神释,久坐则万化合冥。山之南麓,古樟葱郁,新篁滴翠;水之西岸,楼台亭榭,飞檐竞俏。红墙碧瓦,屋宇井然。丹桂树下,书声琅琅;爱莲湖畔,笙歌悠扬[3]。欲问学府何名?此乃湖南科技学院是也[4]


    科院,上续潇湘文脉,下传文明薪火。传道解惑,豁蒙心扉。倡德才兼备,求自强不息。人文研究,和同存异;科技探索,真理独尊。学子以科院为荣,科院因学子而名,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溯源忆昔,国运时艰;倭寇侵我,民愤难言。有志士振臂高呼:民族欲要崛起,教育必当先行。寻觅濂溪故里,草创省立七师。寒来暑往,风雨兼程,历时十年有二,培育弟子百千。为图发展,北迁零陵。择址于永州城外,建楼于潇水之滨。黄莺啼柳,晨迎朝阳旭日[5];渔舟唱晚,暮送西山落晖。隔江眺望,零陵古郡尽收眼底;缘径漫步,柳子文章不离须臾。


       年值弱冠,风潮乍起,文争武斗,教育殃遭。视名师如弃履,牛棚改造;叹生徒多失教,颠倒是非。荆轲刺孔,礼法全抛。薪火不传兮,校门冷落;良知匮乏兮,道义烟消。时至一九七一,开班培训,偃武倡文。分院成立,师生雀跃。
 

      越明年,望归雁。恢复高考旧制,创设择贤新径。春回大地,迎来三湘学子;老九归队,重彰师道精神。士子云集,专注格物致知;名师荟萃,通力传道育人。风雨无阻兮百舸竞渡,上下求索兮万众攀登。


      又过四春,年届不惑。易名师专,建制日臻。奖掖后生,赵老朴初题写校名;承继先贤,唐公朝阔筹办学刊。时逢盛世,文化研究从此勃然兴起。


       历届领导,求贤若渴,广罗天下才俊;全体园丁,高唱主调,共育社会英贤。科研气氛渐浓,教改精神日盛。历尽艰苦,成绩斐然;三项创新,四上皇册[6] 。获教育之大奖,登科技之高台;蒙主席之接见,作典型之发言。名闻遐迩,杏坛声震。

      国运兴隆,又逢新纪,升本之梦终成现实;文理相济,工商并进,强校措施稳步推行。一年而后,学院再度更名,号曰湖南科院。学生始超一万,规模建制翻番。内抓质量,文化与科技并举;外树形象,师资比高楼更重;注重创新,教学与产研合一;服务地方,学院与企业双赢。时至戊子,人事异动,春风春雨恰遇其时;众望所归,宏图壮志催人奋进。


    洋洋学海,事在人为,时不我待,惜阴如金。喜看昔日学子,或科海求索,名居院士之列;或乐于舌耕,身晋山长之尊。文坛旗手,业界富贾,政界才俊,不乏其人。


    噫吁嚱,创业不易,守业维艰!任重而道远兮,其志惟笃;传道而解惑兮,其业贵精。饮西山之朝露,闻潇水之奔涛。忘春秋之轮替,沉书斋以自豪。燃虞舜之烛火,照南楚之征程。学术是尊,育人为旨。开智化德,推陈出新。社会之愿景,学院之皈依;民族之福祉,教育之重任。伟业哉!把握机遇,扬帆何惧逆风逆水;迎接挑战,成功全赖同德同心。


    诗曰:五岭祥云,大唐中兴。子厚文章,濂溪神韵。沧桑风雨,杏坛舌耕。培桃育李,一片赤诚。书山辟路,须坚须韧。泱泱科院,弥久弥新。


    余,沐科院之甘露,被前辈之恩泽,然学识浅陋,无力绘之以重彩,言辞拙劣,实难献之以华章。胸臆难抒,语不达意;感慨万千,赋不成体;东施效颦,寄以我思。



注释:

[1]
舜:即虞舜,为五帝之一,歌《南风》,制《韶乐》,以仁政德化生民而成为中国上古之圣君。《史记》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县),故人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贬谪永州。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其《永州八记》、《江雪》、《渔翁》、《捕蛇者说》、《封建论》等文章被选进各类教材而广为流布,尤其是他那利安元元为务的民本思想对后人影响甚大。

[2]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郎。河南人,天宝进士,广德至大历年间任道州刺史。后家居祁阳浯溪,刻《大唐中兴颂》于其悬崖之上,成中国摩崖石刻一绝。宋迪绘《潇湘八景》,其第一景潇湘夜雨所描绘的便是永州潇湘二水汇合处的图景。

[3]
由学院正门入,前有一湖,名曰爱莲湖。湖广十亩,水深数尺,清澈见底。湖中有七孔石桥,桥东,睡莲贴水面,红鲤戏碧波。桥西,莲叶田田,清香浮动,蛙鼓阵阵,蝉声唧唧。桥头有一巨石,正面刻有碧水风荷四个大字,背面为周濂溪《爱莲说》。院内有一东西向的主干道,名曰丹桂路,路旁全是碗口粗的桂树,每当中秋来临,桂花满枝,香溢十里,蔚为大观。

[4]2002
年春,经教育部批准,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为零陵学院,尔后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溯其历史沿革,最早为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建于1941年,校址在道县。1953年迁至零陵城西,改名为零陵师范。1971年开办零陵地区师训班,197611月经湖南省委批准,由师训班而扩建为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与零陵师范的关系是名虽有二,实为一体。19795月,师范分家,迁至城内,原址留给零陵分院。19817月零陵分院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
朝阳旭日,永州八景之一,朝阳,指朝阳岩,位于潇水西岸,毗邻湖南科技学院,唐代元结刺史道州,途经永州时发现此岩。因其面东,故取名朝阳岩。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时常来此,作《渔翁》、《江雪》、《游朝阳岩二十韵》等。其后,文人墨客题咏之声不断,周敦颐、黄坚庭、邢恕、何绍基等,均曾在此摩崖勒石,题咏怀古,留有石刻一百余方,现为永州城区的一大人文景观。

[6]
学院先后进行了四轮教学改革,相继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