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培小语: 第二讲 促进学习的日常教学评价(大纲)

 走万里路 2012-11-17

    第二讲  促进学习的日常教学评价(大纲)


一、日常教学评价及其逻辑关系

    李英杰:教师的日常教学评价可以按照评价的时间分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的评价。

    其中课前评价,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的目标,对学生既有发展状况进行的评价。其功能主要是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课中评价,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实时评价,其功能主要是监控学生学习的进程。课后评价,指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其功能主要是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在一节课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结果,又可以成为下一节课开展教学的起点。这样,课前寻找起点——课中监控进程——课后巩固效果,寻找新的起点,形成一个教学和评价的循环。


二、课前评价,找准学习起点

    首先我们来看课前评价。

(一)为什么开展课前评价

    奥苏贝尔的起点理论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很多特级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时也会谈到: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

    这些谈的都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影响问题。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所谓逻辑起点,指的是对于特定年龄段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状态。我们的教材是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设计适当的目标点,希望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实现逻辑起点到目标点之间的发展。

    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接触的人、物都不尽相同,他们的学习经历也不尽相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一刀切地处于逻辑起点上。

    李英杰:正因如此,就有了学习的现实起点,也即学生实际达到的学习状态。现实起点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找准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或者说我们教学的现实起点呢?有效的课前评价,是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现实起点得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课前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学情基础。上一讲我们说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于教师设计的探究过程,如果学生不需要探究就明白了,那这种设计就是无效的;如果教师设计教学环节难度很大,学生不能回答、不能操作,新旧知识之间没有建立联系,那么这个设计也是失败的。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重视新旧知识过渡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教学设计。而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做好前测。通过前测明确学生学习的问题,确定教学重点。

    其次,课前评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数据基础。语文学习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母语,许多语文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母语环境的熏陶下已经具备,甚至很扎实。因此,当教师新授教学内容时,应区别哪些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在母语环境中习得,哪些还没有习得;哪些需要巩固熟练,哪些还能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等等。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需要重复讲;学生较模糊、有争议的认识和未知的内容则需重点研究、讨论解决。老师明确了教学起点,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还不清楚等等,这样上出高效的课就比较容易了。比如于永正老师讲授的《小稻秧脱险记》。把学生已认的“生字”甄别出来,集中处理那些不认识的生字,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则存在着重复已有经验的情况,学生则会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一节课常常要教很多个生字,教师们常常反映教学的任务太重。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先评价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对于所有学生都掌握了的生字,课上就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对于只有少数学生没有掌握的生字,就可以少花些时间和气力,或者采用同学间的相互学习;而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的生字,则要着重、细致讲解。这样,教师的教学就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怎样开展课前评价

    该怎样开展有效的课前评价呢?

    李英杰: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大兴两位老师执教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来具体谈谈。两位老师也可以多向我们介绍一点经验。

    贾素然:我们第一步做的工作是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对学生的初步分析,我们确定了两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执教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郝丽萍:《卖木雕的少年》这课书虽然是贾老师和我两个人分课时上,但是教学的核心是一致的,两课时的教学安排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贾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帮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想买——挑选——放弃——送给”理清思路,我的教学设计师按情感线“卖木雕的少年不仅送给我的是一个小木雕,还送的是一个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友谊”这样的学习思路,这两条学习线索在板书的设计上都有体现。我们通过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第二课时的三个目标:1、默读课文,通过抓住卖木雕少年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的质朴善良。2、分角色朗读,感受中非人民之间友好的情谊。3、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读写训练。

    李英杰:课前评价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为此,首先要明确本节课要发展学生哪些能力,在这些能力上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也即确定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才可能确定在这样的能力上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如何。如果不清楚目标水平,不知道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课前评价就成了无的放矢,失去了意义。

    贾素然:我们做的第二个工作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前评价。1.看拼音写词语。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积累成语及初步运用。4.理清课文顺序。5.想象写话。其中,第几题针对教学目标1,第几题针对教学目标2……

    李英杰:课前评价内容应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展开。下一步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反映确定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了吧?

    贾素然: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本课字词上的问题主要是“沉甸甸”的’“甸”“模样”的“模”的读音;“构思”的“构”“诚恳”的“恳”“爱不释手”的“释”的字形。至于了解课文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把最初想买木雕与挑选木雕调换了位置。

    李英杰:课前评价的结果显示了学生学习的当前水平。通过与逻辑起点之间的对比,可以找到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之间的差异。学习的目标水平减去学习的当前水平,等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学生的学习需要,即是教师开展有针对、有重点的教学的起点。

    郝丽萍: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本课四字成语的掌握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对意思的不理解而写错别字。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设计了情境听写这个环节。通过听写,互相检查,改错,再把正确的词语写两遍,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写字的基础,达到人人达标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

    围绕课后的习题: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送给“我”一个小木雕?卖木雕的少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我设计了补白想象,感悟主题的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前诊显示,由于对课文理解的不深入,所以写得内容平淡,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仅仅写下了“我要雕个小的木雕送给夫人,于是就雕了小的木雕给夫人送来了。”这些句子是在课下预习和第一课时读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留下的表层印象的句子,达不到深入理解课文,也走不进少年的内心世界。少年为什么“遗憾”?为什么知道“我是中国人“遗憾?为什么不要“我”的钱,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如果只从课文的描述中寻找答案,结果是浅层次的。由于本课所要表达的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根源,来自于60年代中国人帮助非洲人民援建了坦赞铁路,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60年代发生在非洲的事情别说是四年级的孩子,就是他们的父母也是未曾经历过的。这既存有空间距离,又存有时间距离。由于文本暗含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对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很大的困难,于是我就在这节课上补充了图片、文字、音响效果的资料,通过资料的铺垫和气氛的烘托,给学生的不解搭了个梯子,学生豁然开朗,有了理解的深度,有了感情的热度,有了想象的广度,也就有了可写的内容。

    李英杰:郝老师不仅谈了确定学生现实起点的问题,还谈到了如何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灵活调整教学设计。贾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哪些调整呢?

    贾素然:首先是加强了字词的学习。前测显示学生对字词掌握得不扎实,因此我注重了字词教学,课上通过自学、互学巩固了新生字,然后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对重点字进行指导。其次,对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重点指导。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归纳主要内容还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对本环节进行了分层教学。    李英杰:嗯,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当前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其中既包括根据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作出的调整,也包括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的调整。

    最后,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之间并不是“建筑图纸”与“施工过程”的关系,即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很大意义上,将两者关系比喻成“足球预案”与“足球比赛过程”的关系更为恰当,因为在足球比赛的过程中,教练和球员都要根据实际比赛状况进行即时的调整。(三)课前评价的灵活运用

    课前评价是挺好的。可是,语文课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时有两、三课时,课堂教学的时间又非常紧,我哪有那么多精力设计专门的测试题目,进行课前评价呀?

    李英杰:其实,课前评价并不是一个刻板的过程,它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是纸笔测验;也可以是课堂提问,包括教师向学生提问,也包括学生之间的提问;既可以是预习作业,也可以是访谈等方式。比如于永正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中就是采用了课堂提问的方法。

    它可以是学习之前的测验,也可以和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朗读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从而找到学生朗读的现实状况。总之,前测过程是相当灵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