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女子查到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投加药剂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 一、 1、 BaCl2+SO42-——BaSO4↓+ 2Cl- 注:因可溶性钡盐如氯化钡、碳酸钡、硝酸钡对人体有剧毒,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不建议使用。 2、 碳酸钡法是利用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溶度积差而实现分离硫酸根的目的。 BaCO3+SO42-——Ba SO4↓+ CO32- 但是该法的缺点也很明显,BaCO3溶解度较小,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管道堵塞现象,该工艺尚不成熟,需要在生产中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只有1家氯碱企业应用该法去除硫酸根。 注:因可溶性钡盐如氯化钡、碳酸钡、硝酸钡对人体有剧毒,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不建议使用。 3、 CaCl2+SO42-——CaSO4↓+ 2Cl- 由于CaSO4溶度积较大,尤其在盐水中的溶解度要增大三四倍,故该法去除SO42-不如氯化钡法法彻底。 二、 由此,SO42-的交换顺序还是比较靠前,被交换的能力较强(哈哈,估计着说)! 网上查,对于油田回注水除SO42可用弱碱阴离子树脂,用饱和NaCl溶液再生树脂(同软化),用BaCl2油(在BaCl2中加入絮凝剂、助凝剂和PH调节到沉淀罐中)沉淀再生液中的SO42-。 三、 NF或者RO(NF或RO的成本是一样的)。 四、 1、 用氢氧化锆作为离子交换体。 2ZrO(OH)2+NaSO4+2HCl——[ZrO(OH)]2 SO4+2NaCl+2H2O 且ZrO(OH)2对SO42-的吸附值随PH降低而升高,但若PH过低,将会发生以下反应: ZrO(OH)2+2HCl——ZrOCl2+2H2O ZrO(OH)2+4HCl——ZrCl4+3H2O 而ZrOCl2易溶于水,导致ZrO(OH)2流失,所以PH不宜过低。即:ZrO(OH)2是一种极难溶物质,可再生循环使用,采购费用几乎是一次性的。 2、 优点:不但除SO42-也除F-。 缺点:去除率不高,容易达到溶解度平衡。 3、 优点:去除率高。 缺点:有待进一步查询。 4、 适用于高浓度SO42-的处理。 5、 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6、 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 1、 2、 氯化钡中毒的预防 从你的工艺路线判断,属于隔膜电解工艺。隔膜电解工艺中硫酸根一般不易富集,会随着成品碱被带出系统。隔膜电解如果采用硫酸根含量在Wt0.5%以下的原盐(粗盐水含硫酸根不高于2g/L),一般不需要除硫酸根,但如果原盐中含硫酸根再高一些,哪么蒸发在处理结晶盐过程中,回收盐水中硫酸根含量很可能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控制。
中毒机理:钡是一种肌肉毒,大量钡离子进入机体后,对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各种肌肉组织产生过度的刺激和兴奋作用。兴奋心肌使心肌应激性和传导增强,心跳加快,严重时可转而抑制,产生传导阻滞,严重的异位心率和心室颤动,以至心室停搏。兴奋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尤使小动脉痉挛性收缩,使血压明显升高,晚期可使血管麻痹而出现休克。兴奋胃的平滑肌,使其蠕动亢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可引起流产。兴奋骨骼肌产生搐搦和颤动,最后导致麻痹性瘫痪。钡中毒时,可能由于钙的转移,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大量钾进入细内,导致血清钾降低,出现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
非职业性急性中毒
口服可溶性钡盐产生的急性中毒症状,多数于食后0.5~2小时左右出现。最早出现口腔及咽喉部干燥,烧灼感,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刺激症状。同时可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复视、无力、发麻等症状。病情加重时除上述症状外,还表现为:
a.进行性肌麻痹: 先由腿肌,依次向臂肌、颈肌、舌肌、膈肌、呼吸肌发展。
b.心血管改变: 心率增快伴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或颤动等。严重者可发生心跳骤停。血压开始时明显上升,最后因心律失常、休克而降低。
心电图有异常者,血钾往往降低,这可能与钾离子直接作用于心肌有关。
严重中毒者肾功能可受损,尿量显著减少,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升高。肝功能一般正常。
职业性急性中毒
急性钡中毒少见。研磨和粉碎钡化合物时可吸入大量钡尘,特别是吸入多量可溶性钡及其化合物的烟尘,可引起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与口服氯化钡引起的急性中毒相仿,但消化道反应较轻。
经受损皮肤吸收致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口服中毒相似,但消化道症状轻微或缺如。
有报道1例患者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吸入及经皮肤吸收大量收敛酸钡而发生低钾血症。
处理
吸入者立即脱离现场。
皮肤接触者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创面,应予清创。同时注意有无全身中毒情况。
口服者,尽早清除毒物,立即催吐,用清水或 5%硫酸钠溶液反复洗胃,然后再服硫酸钠20~30g 导泻,使未吸收的可溶性钡盐结合为无毒的硫酸钡。洗胃和导泻后,可再用1%硫酸钠500~1000ml,静滴或10%硫酸钠 200ml,缓慢静滴,连用2~3日。如无硫酸钠时,可采用20%硫代硫酸钠20~40ml,静注,每日1~2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