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性

 文山书院 2012-11-18

【说文解字】性

 

性【性】(xìnɡ)

  “性”,形声字,从心,生声。

  “性”从“心”表示与人的心情、情绪和内心小篆活动有关;“生”的篆文像草木破土而出、发芽生长之形,喻示生物的繁衍生息。《说文?心部》:“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本义是本性、天性。生来之本心即为“性”。“心”为内在,“生”为表现。人性有善恶,物性有刚柔,气性有阴阳。“性”是人的品性和事物的性质,又泛指一切人、事、物的本质。就事物而言,有性质、性能、性状、属性等;就人而言,有性格、性情、性爱、性别等。人与物有共性和个性,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不管是物性还是人性,皆由内而发,性由心生,故“心”“生”为“性”。“心”为心情、心绪、心灵,是思想;“生”为生长、生成、产生、发生,是行为。“食色,性也。”色乃天性,故“性”也指男女。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人出生时所具有的禀性叫做“性”,即本性。我国自古便有性善与性恶两说。《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的本性是善的,就像水总是往低的地方流;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往下流的。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荀子》则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本来是恶的,善良只是外面的伪饰。孔子则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人的本性本来是很接近的,人性本来不分善恶,只是后来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才分化开来,有人习而向善,有人习而向恶。

  “性”中之“心”是心理、性情、精神,是内在的东西;性中之“生”是生理、性命、物质,是外在的东西。“性”是心理与生理的结合,性情与性命的综合,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互动。心生为性,性由心生。心为性之本,性为心之貌。心善则人性向善,心恶则人性趋恶。向善之性应养,趋恶之性必修,修恶性应先修恶心,养善性亦先养善心。人性是发自内心的,是应该与爱结合的,是善良的、美好的。

  《广雅》:“性,质也。”为人、事、物之本质。牟融《理惑篇》:“物类各自有性,犹磁石取铁,不能移毫毛矣。”物体各有自己的物性,就像磁石可以吸,却不能吸毫毛。《梦溪谈》中也有“此物性之不同也”的解释。

  先天的、内里的“性”是本性。后天的、外在的“性”是性情、脾气。陶潜《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自年少时起便没有趋于流俗的想法,我的天然本性就是热爱大自然。人之天性最是宝贵,能在物欲横流之中保持天性则更为难能可贵。《红楼梦》里的宝黛二人为人率真随性,虽然有时候乖僻邪谬,有时候痴狂疯癫,但数百年来却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就是因为他们的作为都是源自于人的天然本性。顺应天性,让它在自然中自由流淌,不虚伪、不矫饰、不违拗、不放纵,既能赢得朋友的欢迎,也会保有身心的健康。

  天地有阴阳,人类分男女,动物辨雌雄。“性”又特指生物的生殖或性欲。性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基础。有了性,自然界才生机勃勃、生生不息。《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两件事,是人之本性。孙思邈《备急千金方》:“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男人不能没有女人,女人也不能没有男人。男人没有女人与之交合,旺盛的情欲长期得不到顺遂,会导致阴阳失衡,耗损精气。女人也是如此。但长期的纵欲同样也会伤及体内平衡,损害健康。男女与天地一样均有法有度。适当的房事可以调和阴阳、益寿延年,古人将其称为“房中术”。房中术是房中节欲、养生保气、调和阴阳的方法。房中的修为与保养不仅关系到性生活能否和谐美满,还关系到人的养生和保健。古代房中术提倡欲不可绝、不可纵、不可早、不可强等,宣传性生理、性心理、房事卫生、优生学以及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养生保健等知识,是丰富而重要的医学宝藏,应当合理认识与利用。

  古人养生讲究“性命双修”。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此处的“性”主要指的是神与心,或者说是心神;“命”指的是气与形。性命双修就是说要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进行修养,内外兼修,由表及里。性与命,是不能分割的,修性不能离开修命,因为心神与气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修身养性要从整体上把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