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寒玉抱虚心 ------写给画家翁金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代画家郑板桥《竹石》诗。 自古以来绘竹者众多,文人雅士也常喜修竹来取铭斋室等等,写竹的人亦甚者。唐刘禹锡《赠竹》“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吾闽中画家翁金平亦甚爱竹,“非君多爱赏,谁贵此贞心?”“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他酷爱花鸟画与书法艺术,尤其对竹甚爱颇深。平时讨论书画时,他的态度非常的专注和单纯,但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画好画,以扎扎实实,质朴无华的主要特点,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根基于书法入画,其取法似侧重于郑燮等前贤的笔意。他写竹常以三竿、五竿修竹立于画面,清韵潇潇,含雨带露,枝叶飘摇,有潇洒出尘之致。画面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让人感慨;显示出竹子不畏强风的精神,笔笔枝叶呈现出坚贞不屈的力量,抒发出画家胸中的意气。 在创作形式上,金平君擅长竹君子,不求工细而姿态清逸自然,这种风格使其作品在整体上显得统一和谐,体现出金平君对竹君子审美趋向理解与挖掘,而对作品形式与构图成因的成功把握,在平时的创作中在他的笔下做到理想中的具体。所谓“创作”者艰难,要出好作品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笔落墨,就是画家审美情趣和艺术性的充分展现。金平君已人到花甲,在艺术上也已确立了自己的追求方向,师竹实属内心的流露,其画竹乃实心灵的艺术、精神的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以“师竹”打动人心所在。他以墨彩或朱砂写竹,翠竹修长挺拔,竹叶纵横纷披。墨之浓淡相宜相辅,似有临风飘逸之姿,构图大气豪放,笔势劲健自由,有序不乱,情趣天成,其潇洒之姿疑风可动。金平君的墨竹竹法,却以行草书笔意生枝撇叶,以干湿浓淡的水墨变化烘托出满卷的氤氲之气,云弥雾漫之中,竹叶飞扬,似籁籁有声,随风雾动、风雾之中的翠竹,枝叶丛生,叶叶交互、交叉呼应,意象纵横,墨色酣畅,枯湿浓淡兼施兼用。翠叶、细枝刻画得意传神。竹叶多以中锋用笔一气呵成,他能抓住雨中翠竹的湿润形态,以一枝饱蘸水墨之笔,在半生或生的纸上,用娴熟的草书笔法尽情挥写,充分显示出驾驭水墨技巧的水平,随手撇写竹叶。疏朗多姿,皆存书法意韵 ;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俯仰疏密以及前后虚实的透视关系,能处理的恰到好处。浓淡相应,虚实相照。 真诚是为人之道,也是为艺之道,金平君是真诚的,书画俱佳,“内秀”之美。“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人。书画是画者的学问、才气、志向的综合写照,也是画家的人格力量的外观。金平君在艺术上承传统、师造化,不断地深化和完善自我。他之传统功力是深厚的,因而,他写书法还是画画,都有一个“古”韵。“虚心傲骨”、“清香忘忧”。他的余清修竹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如诗如歌,情韵飞扬,翠竹常青。在此祝愿金平君在艺术的道路上“日暖千竿,前程似锦,指日干霄,平安长春!”
黄 鑫 辛卯岁春杪于天乙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