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302)

 相约归渡头 2012-11-19

10月31日 言(yán)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意谓无言之桃李,果实累累,树下自然人来人往。喻指只要有高尚品德真才实学,不要自我标榜,也会受人敬重。

这里的“言”字是会意字。根据甲骨文字形,似乎也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言字是从嘴里伸出舌头的样子,‘舌’上有一横画,是指事符号”,另一种说法是:“上部是萧管之类的吹嘴子,其下的‘口”表示用嘴巴吹。”看来还是邹晓丽的解释最接近本来意思。即:“言”从“辛”从“口”,口上加辛(薪)表示口中发出丛杂的声音。金文形体的上部略有变化。小篆是金文的变体,最后发展成现在的“言”字。

“言”字的本义是“丛杂声音”。后世本义几乎不用,而多用它的引申义,当“说话”讲。如《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说:那个人不说话,说就说到要害。

也可引申为“话”。如《史记·鸿门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意思就是:把沛公的话都告诉项王。

 

 

言行一致

 

著名历史学家张舜徽在他很小时,父亲就常常对他说:“凡是用文字写成的书只要肯专心钻研,没有看不懂的,我早年用功于天文算法,便是无师自通。”父亲的几句话,使他受到很大鼓励。从那时起,他就决心走自学成才的道路。

20岁刚过,他就在长沙高级中学担任语文、历史教师,授课钟点虽多,但每当走下课堂,他便伏案读书,在不长的时间内,他精读了《史记》、《两汉书》和《三国志》,又通读了《资治通鉴》正续编,他发宏愿,一定要在35岁前读完“全史——二十四史”对唐代以前的诸史,悉加圈点,细作眉批;对唐代以后的各史,也要仔细阅读一遍。前后用十年时间,他才把这部3259卷的大书通读一遍。

张舜徽形象地说:“读书如攻名城。”攻克了一个阵地和读完一部大书是同样值得高兴的事。读《史记》时,他更加景仰司马迁,认为司马迁将汉武帝以前的自然变化和社会变化都写出来,这是何等的气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苦心读书,学有所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