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者应变而动,变生於时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6-19 发布于河南

事者应变而动,变生於时,故知时者无常行。

--汉·刘安《淮南子·道应篇》

简释王寿游说要“负书为师”,徐冯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说了这句话。意思是:做事的人总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行动,而变化总是随着时势而发生的,所以知道时势的人没有一成不变的行动。

事不豫辨,不可以应卒。

--汉·桓宽《盐铁论·业务》

注:豫:同“预”,预先。 辨:音义同“办”。办理,治理。应卒(cǜ促):应付突变。卒,同“猝”

简释不管办什么事情,如果预先不作好准备,就不能应付突然出现的情况。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间》

注:索;探索,求取。

简释人一生在于勤奋,如果不求取,什么收获也得不到。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简释 楚国春申君黄歇不听人劝告,没有及时把权臣李园除掉,结果被李园谋杀。司马迁在评论这件事时,引用了当时的这句俗语。意思是:该决断时不决断,反而要受到别人的祸害。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简释 赵国弱小,赵武灵王决定学习北方的少数民族,穿短衣,习骑射,以富国强兵。但是,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大臣肥义支持他,鼓励他坚决果断推行胡服骑射,说了这句话。意思是:研究最高德行的人不附合于一般人,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和一般人持一样的看法。赵王后来力排众议,推行胡服骑射,果然使赵国强大起来。


明者远见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无形,祸固多藏於隐微而发於人之所忽者也。

--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简释 汉武帝喜欢围猎,以至政事松驰。司马相如上疏劝谏,疏中有这句话。意思是:聪明的人在祸患还未萌发时就能预见到它,而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未形成时就设法避免,因为祸患本来多隐藏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发生在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注:诺诺:连声附合的恭敬样子。 谔谔(è饿):说话直率刚正的样子。

简释 很多人唯唯诺诺随声附合,不如一个人坦率地直说。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简释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大臣肥义支持他,说了这句话。意思是:对事情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功,对自己的行动取怀疑态度就不会建立功名。

这句话现已用作成语。

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注:御:写车。

简释用书上的介绍来驾车的人,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用古代的规定来约束现实的人,不能通达事物的变化。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汉 ·刘向《说苑·攻理》

简释 在认识事物时,耳朵听见了不如亲眼观察它,亲眼看到了不如亲自脚踏实地去做一做,做了不如亲自动手仔细辨别它,彻底认识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