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風景攝影—基本構圖篇

 storeroom 2012-11-20

三,基本構圖篇:

風景攝影之構圖,橫幅構圖與直幅構圖都有相當高的比例,正確的作法是隨著環境而改變,但一般橫幅構圖的機率較高於直幅構圖。
橫幅構圖在表現景觀的寬廣度,直幅構圖在表現景觀的深遠度。
在橫幅與直幅的畫面中,景物的安排尚有以下幾種構圖方式。

井字構圖、三分構圖、線條構圖、對角構圖、…………。

 

1,井字構圖

講到構圖,不得不先介紹井字構圖!

何謂井字構圖?

畫面中四條線相互交叉之結果如同一個「井」字,因此稱為「井字構圖」,也稱為「黃金構圖」。
紅色橫線及直線為「井字線」,橫線與直線之交叉點為「井字點」。而橫直線條所劃分出之三等分即為三分構圖之運用範圍。以上之位置只是大約位置,構圖時可視狀況自己斟酌,不必完全符合此一位置。
因目前還有所謂的「新黃金構圖」,就是四個井字點的位置稍微往外移了一些,所以構圖時不必完全符合此一位置。

註:「井字點」、「井字線」與三分構圖的位置就是我們安排景物的基本依據,也是一張作品生命、靈魂、精神、主題、重點......的所在位置。

 

橫幅井字構圖

橫線與直線之四個交叉點為「井字點」,井字點通常是安排主體的地方

 

直幅井字構圖

橫線與直線之四個交叉點為「井字點」,井字點通常是安排主體的地方 。

 

新井字構圖

四個井字點的位置稍微往外移了一些

            

         

左圖的主體是樹木,右圖的主體是船,一般會安排在井字點或井字線上。

                        

 

左圖的主體是降落傘,右圖的主體是人,一般會安排在井字點或井字線上。

註:1. 只要是攝影,不論是何種題材類別,都可運用井字構圖,不侷限於風景攝影。
         2. 構圖時並非一定要將主體安排在井字點、線的位置上,應視環境、氣氛、意念而定,若因畫面整體需要,安排在畫面中間或其他位置也無妨。     

 

2,三分構圖

三分構圖有上、中、下三分法及左、中、右三分法,兩者交疊形成井字構圖。

   

 

左圖為上、中、下三分法。圖中為左、中、右三分法。右圖即為兩者交疊所形成之井字構圖。

                 

 

這兩張照片為二比一之三分構圖法,天空約佔三分之二,地面約佔三分之一。

                

 

這兩張照片也是二比一之三分構圖法,天空佔三分之一,地面佔三分之二。

 

3,三分構圖法與風景攝影之前景、中景、背景的基本安排

一張標準的風景照片,我們希望它能擁有前景、中景、背景三個部分,在畫面中各佔三分之一 ,但也常有二比一的情況。而這些比例只是大約值,其比例多一點或少一點無妨,不必執著。

註:如何分辨前景、中景、背景(背景也可稱為遠景)?有兩個簡單的方法!...

第一是以拍攝環境為準,最靠近鏡頭的景物是前景,最遠的是背景。

其二是選定主題(或稱主體),主題之前為前景,主題之後為背景。

以上兩項是一般常用作法,但並非絕對。

 

此圖下方紅色部分為前景,中間綠地及山脈為中景,

上方天空部分為背景。

 

此圖下方草地及樹木部分為前景,中間綠色山脈為中景,

上方天空部分為背景。

 

此圖下方梯田為前景,中間山脈為中景,上方天空彩霞為背景。

 

 

此圖下方金黃色樹木為前景,中間較暗之山脈為中景,

上方天空部分為背景。

 

 

一般在取景構圖時需先找出主題(主體),也就是找出最想要表現的東西,主題設定後再搭配前景或背景。

以此圖為例,若以富士山為主體,則畫面三分之二的綠色植物即為前景(或稱配景、賓體)。

若以綠色植物為主體,則富士山即為背景(或稱配景、賓體)

 

註:攝影中常有賓體與主體混淆不清的狀況,何者為賓?何者為主?這只能由作者及觀賞者自由心證了!

 

此照與左圖一樣,若以富士山為主體,則畫面三分之二的田地即為前景(或稱配景、賓體)。

若以田地為主體,則富士山即為背景(或稱配景、賓體)

 

此畫面若以下方前景之花朵做為主題,則中間綠色草地為中景,上方天空部分為背景,但也可以將中間綠色草地及上方天空統稱為背景,如此更為簡潔。

重點整理

 

如何分辨前景、中景、背景(背景也可稱為遠景)?其實有兩個簡單的方法!...

第一是以拍攝環境為準,最靠近鏡頭的景物是前景,最遠的是背景。

其二是選定主題(或稱主體),主題之前為前景,主題之後為背景。

以上兩項是一般常用作法,但並非絕對。

 

這裡所舉例之照片是風景攝影的基本構圖方式之一,但在實際拍攝中往往因地理環境因素及強調某部分而無法兼顧前景、中景、背景,因此得捨棄前景或背景,這也是正確的作法,請看下段「三分構圖法之進階構圖法」。

 

 

 

4,三分構圖之進階構圖法:六分法、八分法

三分構圖法之使用時機為畫面的上、中、下都有可取之影像最為適合,若背景為天空,但畫面上方天空部分不佳或不可取以及意在強調前景與中景部分,則應捨棄或減少背景天空比例。以下列舉三張圖片...

 

此照片之天空不理想,因此構圖時天空只佔六~八分之一而已

 

此照片之天空不理想,因此構圖時天空只佔六~八分之一而已

圖 403

為了強調山脈及湖水,因此捨棄三分構圖法,改採六分構圖法而將天空之比例減少。

這三張照片在強調畫面的地理環境,且因天空部分較為平淡,不是表現重點,因此在構圖上不管有無明顯之前景也都可減少天空之比例,此時畫面上少部分的天空 可能不再以背景稱之,而只能算是點綴畫面而已。

以左圖403為例,湖水部分可當前景,山脈當主題。

註:所謂的六分構圖、八分構圖是筆者為了區分三分構圖所提出的,其六分構圖與八分構圖就是將畫面分成六等份或八等份,而六分、八分比例只是大約值,意即 畫面某部分所佔比例較多,而某部分所占比例極少之意 。

 

5,線條構圖

風景攝影中會有一些自然的線條如山之陵線,河流,海岸線…等。
也有人為之線條如馬路,吊橋,圍牆…等。
兩者之造型有如斜線,有如曲線、S形…等,這些線條在畫面的經營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線條的構圖只要記住三個點,即是「起點」、「終點」與「轉折點」!

起點:一般以畫面四個角落為起點往對向延伸(也就是所謂的斜線構圖),如圖501~504。

終點:一般以線條起點之對向新井字點附近為終點(但有時也會超出畫面)。

轉折點:一般常見於彎曲線條或S形線條上,其轉折點一樣在對向三分之一範圍內,如圖505~509。
 

註:線條有引導視線之作用
       S形構圖依曲線方向不同亦有倒S形之稱,如圖506。    

 圖 501

斜線構圖

畫面的四個角落是線條起始的地方

圖 502

斜線構圖

圖 503

斜線構圖

圖 504

斜線構圖

圖 505

曲線、S形構圖

圖 506

曲線、S形構圖

圖 507

曲線、S形構圖

圖 508

曲線、S形構圖

圖 509

曲線、S形構圖

重點整理

畫面的四個角落是線條起始的地方。

曲線、S形構圖中,其轉折點大約在井字線附近 ,但這只是一般狀況,並非絕對。

註:一般環境中若線條適合以水平或垂直走向構圖者,則應以水平或垂直方式構圖,不必刻意改變!

 

6,對角構圖

此構圖方式就是在主題的對角方向安排賓體、配景,此種構圖很簡單,以下列舉數張圖片就可明白。

 

 

此圖左下角是塔型建築物,右上角是熱氣球,形成對角構圖。

 

此圖右下角是小船,左上角是月亮,形成對角構圖。

 

此圖右下角是火紅的帳棚,左上角是山丘,形成對角構圖。

對角構圖可穩定畫面重心,又可填補畫面的空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