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创作讲求了一种身体力行的参与感。它将转瞬即逝的真实重现,同时又赋予作品新生的人文关怀。黄少军将他对事物鲜活的敏感气质,转述成自我的镜头语汇,给作品赋予了开阔的视觉享受,也将个性经验渗入其中。他在尊重拍摄对象内在气质的基础上,适度地调整、发挥特质,凸显整体作品的感染力。而这种行走间的智慧是以一种敞开的姿态契入观者的日常经验,也形成了对观者审美态度新的冲击。这不是仅仅只为孤立地表现一件作品的张力,而是要在所有作品中体现一种深刻的心灵体验。
视觉文化今天由多方构成。摄影作品之于美术馆已经从往昔的鲜有出现,成为今天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源自艺术本身开放性的特质,也是文化的深层需求。而此次,黄少军由里及外的转述,无遗是将现实图景重新切割与定义,展现了变动不居的当下情怀。
太和”——黄少军摄影展开幕
2012年5月19日上午,为期九天的黄少军摄影展在位于百子湾路苹果社区的今日美术馆举行了揭幕仪式。
“太和”——乃天地阴阳交合之气,人之元气。元气乃生命之本,有生命就有生活,有生活就有艺术。
“太和”作为摄影展的名字,体现着黄少军先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期待,也表达了黄少军对摄影艺术充满生命之元气,更加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
本次影展首次呈现黄少军多年来使用国内少见的宽幅617相机拍摄的共33张作品。617 相机的一种宽幅机型,6代表底片是6厘米宽,17代表底片的长度是17厘米,适合大场景拍摄。
参展的33幅作品中多为震撼磅礴的大自然景象,黄少军先生特别用617相机的拍摄诠释,使作品本身更加富有张力,另外,黄少军先生非常注重自然状态下的精彩瞬间抓取,特殊的拍摄角度,精湛的拍摄技巧加以黄少军为了摄影艺术不畏艰辛跋山涉水的艺术修养,种种因素综合,才能创造出今天的这令人蛰伏的震撼之作。
开幕仪式上,黄少军谈到自己的个人经历:黄少军生活在海边烟台,行走于天地四方。当过工人,做过生意;读过中文系,写过诗词赋;在学校任过职,在政府当过差。好摄影,观感于自然万物,察览于人生百态,颇示己志,略有心得。
对于记者提出生活经历对与摄影师本人的拍摄方向有无影响时,黄先生有感而发:“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岁月烙下的印记有谁能够拿去。经历了喧嚣、寒暑的起起伏伏后,我更多的是平静的看待身边的一切。当然,与人之初的平静不同,这种平静是有知有感的平静,是刻意寻找的平静,是在梅里雪山脚下小客栈的露台上一个人孤独的坐着与千年的雪山相望对话的平静。这些感受必然传导到我的摄影作品中。”
就像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先生亲自为此次摄影展撰写的前言主题一样:“行走与观看,记录与再现”,正是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从中领悟到的人生感受带给了黄少军对摄影艺术与众不同的理解及不一样的拍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