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149)

 相约归渡头 2012-11-20
5月29日 力(lì)
  


  “力能胜贫,谨能胜祸。”出自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意谓辛勤劳动可以创造财富,谨慎小心可以避免灾祸。
  这里的“力”是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就是古代耕田用的犁,上部弯曲的部分为犁把,下部就是铁制犁头。也称为“耒耜”。到了金文、小篆阶段,形体根本看不出犁的模样了,反而有些象三齿叉。因为耕田需用力,所以后来就用作“力量”的“力”了。当“耕田”讲的“力”被新造字“犁”所代替。
  “力”字的本义是一种耕田农具。后世已不用。也可以引申为“力气”。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意思是说:一根羽毛都拿不起,那是因为不肯用力呀。 还可引申为“权力”、“威力”等义。如贾谊《过秦论》:“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意思是说:较量一下权势力量,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力攻诗书
  
  沈尹默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书法理论家。其祖父、父亲皆工书法。他从小就对书法有特殊的偏爱。遗憾的是,书法和诗词对他来说,皆无师承,完全是自行在暗中探索的。每当遇到有人谈诗论字,他就从旁边注意听取,回家后再翻阅古籍加以印证,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就按人家说的去做。
  先生学诗、不独尊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长。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对《红楼梦》特别喜爱,一连看了好几遍。在日本进修时,一位日本著名学者问:“你写诗,老师是哪一位?”先生笑道:“我写诗不曾拜过老师。若说有,那就是曹雪芹了。”弄得这位学者莫名其妙。先生接着说:“在读《红楼梦》中的诗时,我就用手遮住诗中的一个字,假使我是曹雪芹,我应该用什么字,这不是在请教曹雪芹吗?”
  抗战期间,汪东以词称雄。人们问其为何不作诗?他说:“章士钊之豪放,沈尹默之飘逸,好诗已被他们作尽,我只好去填词。”可见,先生诗的地位之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