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新课改,敢问路在何方——谈教师自我反思的必要性

 天雷教育 2012-11-20
                                             面对新课改,敢问路在何方
                                                             ——谈教师自我反思的必要性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
                                       ——叶澜


 
       
 
        笔者在从教之初,一直都很兢兢业业。每天总是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当时心里顾及的全都是学生的分数,一心只想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几乎就没有想过补充学习新的理论。当然,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笔者从教近十年来取得的成绩也令人惊喜。但是,随着一届届学生的更换,一轮轮教学的重复,笔者越来越觉得困惑,虽说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上课却总是找不到激情。特别是面对已教过多次的教材甚至出现一种茫然的感觉,笔者也渐渐出现了一种职业倦怠感,慢慢迷失了自我,茫然不知所措。这也许是叶老先生所说的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笔者多次去找专家请教,上网查阅资料。原来这种现象并非笔者一个所面临的。众多教师在从教几年后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越教越不知该如何教,越教越觉得教书很无聊,每天只是机械性地重复同样的内容,连生活节奏也是一成不变的。试想就是吃山珍海味吃的多了也会腻的。所以教师的这种倦怠的心理也是正常的,这在教育学的领域目前被称为“教学高原期”。究其原因,关键是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以往的教育习惯和传统的基础上,而缺乏必要的批判意识和反思理念。许多所谓的有经验的教师却也只是站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吃老本,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他们也会慢慢迷失自己的方向。敢问路在何方?反思是关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能对自己的教学持开放和批判态度,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当代教育专业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型教师,除了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等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研究能力。①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活动总结积累出的经验固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成为教师学习和培训的资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的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义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才=经验+反思。尽管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广大的教师不只是完成教学专家或教育行政部门所交付任务的技术执行者,而是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对自己的教学抱着开放态度,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不断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向。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天天备课上课,如同时钟的钟摆一样准时僵硬,却极少用心考虑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建,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更新,学生兴趣的激发,很少用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教案分析,对自己更没有任何新的要求。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故我。时间一长,没有初上讲台时的慌乱,平添了几份自信和从容,不自觉中便形成一种职业惯性,一种安于现状拒斥改变,反对变革的心理自然生成。可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是永远变化的环境、变化的个体,教师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手段是无法适应的。基于以上种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把反思最为自身发展的动力,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性顶和教学情境,以职业批判和反省为基础来采取教育教学改革行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自我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能让教师自己主动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反思是紧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质。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能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从而产生主动的问题意识,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反思,教师就不会有警悟,也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突破自我的勇气;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摆脱自身职业的惰性和局限;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寻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没有反思,教师也无法成为充满自觉意识和创造活力的专业群体。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从认知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和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②
  反思不仅仅只适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借鉴别人的成果时也一样重要。笔者对当前教育界的某种现象一直非常不解:常常有某某人、某某校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媒体报道,宣传他们的特色教学或办学方法 。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其他的同行一旦得知会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取真经”。初中学洋思,高中学坌茶,学的曾是一度的热火朝天。结合自身的教学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恐怕也只是黑灯瞎火什么也学不到。可现实中洋思还是洋思,坌茶还是坌茶。哪里也没有出现第二个洋思,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坌茶。在此笔者并非是排斥学习,而且笔者也去名校去学习过。但是总觉得只知其表却难以悟出其内在的精髓。最近在齐鲁大地上又绽放出一朵奇葩,那就是杜郎口中学。该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特色,完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据说该校教室内外都是黑板,那么前赴学习的人是否回来后就首先在自己的教室里建黑板。如果真这样做了,恐怕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嫌吧。别人总结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要结合地方特色、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切从实际出发。笔者以为“杜郎口现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几乎那里的每一个教师都能公开批判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允许其他同行批评指正。正鉴于此,那里的老师才得以成长,教学成绩才得以提升。不管别人的经验多么可贵,我们均不能信手拈来,而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辩证的借鉴吸收。这就需要教师要及时反思,取长补短。
  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自身素质,教学行为,教学计划,教学评价,自身成长,学生发展等。目前,较常见的是教后反思,主要涉及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环境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还存在哪些问题?诸如此类。反思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应有相应的模式展现,以作为反思者操作的凭借。据研究和实践证明,自我反思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教育叙事、反思日记、反思随笔、理论学习、微型教学、相互观摩、对话研讨。在此笔者主要介绍教育叙事和反思日记的写法。所谓教育叙事,就是反思者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中暴露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改进的想法。这样教师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能有效地提高自我意识。反思日记是教师将自己生活工作上的经验、教训、困惑等反映在日记上,通过日记来激发自己进行批判的自我反思。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日日反思,日日出新,日日有一个新自我,日日就会有新收获。只有反思,教师才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才能成为有自己教学特色和体系的专业型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