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词运用的十大误区

 昵称8088609 2012-11-20

一.错用关联词语

一个复句选用哪个关联词语,是由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所决定的。如果不认真辨明分句间是并列关系,还是转折关系;是假设关系,还是条件关系……就很容易将关联词语超出范围滥用,甚至用错。如:

① 老张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反而继续干他的傻事。[“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上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句中“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其结果必然是“继续干他的傻事”。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应删去“反而”]

② 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尽管”应为“不管”。“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后面连接的内容是唯一的;“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后面连接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具有多重选择性。“工作怎样忙”,很明显,其内容是不确定的]

③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该用“因而”。“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进而”则表示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更进一步之意,不表因果、目的、结果。记住:“因而”表示因果,“进而”表示递进,“从而”表示目的或结果]

④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滥用了“因为”。第一分句中明确出现了“……的原因”,第二分句中再用上“因为”,纯属多余,应删去]

⑤ 他因为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该用“所以”。“因此”“因而”常单用在后面分句中,相当于“因为……所以”,此处用“因此”就跟前面的“因为”重复了。当然,修改时还可以将前一分句中的“因为”删除,保留后一分句中的“因此”]

二.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使用关联词语时,是单用还是成对成套地配合使用,都有一定的规则,违背了,就会造成搭配不当的毛病。如:

① 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虽然”只能跟“但是”搭配,表转折关系。而此句是让步条件关系,应将其改为“即使”,后边的“也”才能与之搭配]

② 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或“更是”搭配,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则表并列关系。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③ 只有阳光充足,禾苗就会长得旺盛。[“只有”应与“才”搭配,表必要条件,“只要”与“就”搭配,表充分条件。因而应将“就”改为“才”]

一.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关联词语放在什么位置,有一定的规则。前后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如:

① 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此句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尽管”应放在主语“他”之后]

② 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短。[此句后面两个分句主语不同,“不是”应放在主语“价格”之前]

二. 滥用介词

遣词造句时,“滥用介词”指的是用了不该用的介词后,使整个句子变为介宾短语,谓语失去了应有的陈述对象,造成主语残缺或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毛病。如:

①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去掉“对于”,这样整个句子才有主语]

②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前后主语不一致。宜改为: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他的怒气才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③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删去“对”。或将最后一句改为:人们仍然不以为意。总而言之,整个句子缺乏主语]

三. 混用介词

有些句子,介宾短语该用甲介词却用了乙介词,这类句子要换用恰当的介词才通顺。如:

① 研究员决定把节约下来的外汇进口急需的仪器。[改“把”为“用”。固定搭配是:“用……购买(进口)”或“把……用来进口(购买)”]

②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介词“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上、下)”多表示范围、条件、处所,“从……中”才表示事物的来源]

③ 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改“当”为“在”。固定搭配是:“在……前”或“当……时”]

④ 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向对于老师很尊敬。[“对于”应改为“对”。当“对”表示“对待”“朝”“向”等的意思时,不能换用“对于”]

⑤ 对于招生问题,招生办有个详细说明。[该用“关于”。“关于”是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的范围,而“对于”则表示指出具体对象,如:对于招生,他是很熟悉的。]

⑥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该用介词“由”。“由于”表示原因和理由,一般用在第一个分句之前,而“由”则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表示动作的起点、凭借等]

四. 漏用介词

与滥用介词相反,有些句子因为缺少必要的介词而使句子表意不明。只有补上相应的介词,才会组成完整的介宾结构。如:

① 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由本土向……为中心”,“向”字后应加一个介词“以”,构成“以……为”的格式]

② 可见削价销售的妙处在于,它貌似不应有的亏本,获得了更大的赢利。[动词谓语“获得”的主语是“它”,“貌似不应有的亏本”处在状语的位置,应加上介词“以”,构成介宾短语“以貌似不应有的亏本”,作“获得”的状语]

③ 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过的好朋友见了一面。[介词“和”的后面应加另一个介词“跟”,使之构成介宾短语“跟自己”,作“出国”的状语。因为介词“和”是与“好朋友”构成介宾短语,所以“自己”前面就欠缺一个介词了,要补上“跟”“同”“与”,最好不要再用“和”,以避免重复。这种情况叫一个介词遮盖另一个介词,要特别引起注意!]

五. 副词误用

副词的误用主要是由于对副词意义的理解不准确而导致的。如:

①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再”应改为“又”。虽然“再”“又”两个副词都表示重复的动作,但“又”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而“再”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我又吃了一碗”表明已经吃了,现在完成时;“我准备再看一遍”表明准备看,将来时]

② 今天的孔庙曾经具备了一个小型汉代雕刻陈列馆的条件了。[改为“已经”]

③ 近一个月来,他一向不愿意参加这类应酬活动。[改用“一直”。“一向”和“一直”两个副词,表示行为的一贯性。但二者有区别:“一直”着眼在动作行为的连续性,时间相对较短,多在一年以下;“一向”着眼在行为习惯的从来如此,时间跨幅比较长,多在几年以上]

④ 和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报纸杂志相比,电视无疑是一种更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改为“很”或“较”。“更”和自己比,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如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⑤望着这片丰收在望的景象,那喜悦的感情啊,几乎浮上了每个农民的眉梢了。[“几乎”是“近于、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之微。根据句意应改用语气比较肯定的“简直”]

⑥就是这冬末夏初的时候,而且是夜间,我偶然得了闲暇,去访问了他。[“偶然”有“不期然而遇”的意思,跟“必然”相对;应改为“偶尔”,它是“间或、有时候”的意思,跟“经常”相对]

六. 连词误用

连词在连接词或短语时,要区别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的各种关系,分清主次,弄清范围,否则就会误用。如:

① 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包括“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前后不能并列,应删去“和各种”加上一个“等”,或在“各种”前加上“其他”]

②  奶皮子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或锡林郭勒盟牧区的名产。[改“或”为“和”。因为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这两个地方都盛产奶皮子]

③ 不久,我和妈妈及其几个朋友也被关进了监狱。[“及其”是两个词,“及”是连词,“其”是代词,相当于“他的”或“他们的”,“及其”的意思是“和他们的”。因此,“及其”应改为一个连词“以及”]

④ 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但“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中,“或者”不能]

⑤ 论事,或者对,或者错;论人,或者你,或者我,总之要有个交代。[“或者”改为“或”。“或”用在单个词之前:或对或错,或你或我。双词之前则用“或者”:或者是对的,或者是错的;或者是你去,或者是我去]

七. 助词误用

为了增强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歧义或语意矛盾,必须分辨助词的用法,如果不弄清楚助词的区别,就会导致助词误用。如:

① 她经常穿的整整齐齐。[改为补语的标志“得”,因为后面的“整整齐齐”是对前文的补充交代]

② 事情未必像你想象得那么简单。[改为定语的标志“的”,因为“你想象的”构成一个“的”字短语,后面是陈述“你想象的”内容怎么样,而不是补充交代,如是补充交代,就要这么说话:你想象得太简单了!]

③            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科学种田的新高潮。[现在完成时“了”与现在进行时“正在”意思上前后矛盾,应删去“了”]

④            他的意见深受大家的(所)赞成。[应删去“的(所)”]

八. 错在重复累赘

    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随意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如:

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

②当个体权益受到无理的侵犯或粗暴的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诸”是一个文言合音词,相当于“之于”,已包含有一个“于”字在内,所以要去掉后面的“于”字,以免重复。类似的词语还有“忍俊不禁地笑起来”“目前的当务之急”“公开宣称”“十分酷爱”“很轻飘飘”“最多不超过”“来自于”“并非是”“诉诸于”“是否是”“付诸于”“涉及到”“可以堪”“还尚待”“要不是……否则”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