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劳动者2010 2012-11-21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认真执行新课程计划,有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特制定本方案。
第2条 通过研究性学习,改革以往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体验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学会与人交往、培养生动、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第3条 结合我校实际,在主动发展教育模式下,把研究型课程纳入必修课。
第4条 学校本着严密组织,全员参与,注重过程,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年级为实施单位,以班主任为组织管理核心,以学科教师为骨干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5条 为统筹全校研究性学习工作,学校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唐才忠 副组长:谢维琼、王建中
成员:李凯鹏、韦萍、贺诗康、陈柱、李中尧
第6条 为了有效组织实施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成立年级课题工作小组。
组长:贺诗康。
副组长:陈柱、李中尧。
成员:高一全体教师。
第7条 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讨工作要点;年级组教师每月召开一次例会,进行专题研讨或提出工作要求。
第8条 学校按新课程计划要求,每周安排三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每学期作为一个周期,每学年按计划组织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有必要可延伸到假期)。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9条 研究性学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9条、第13条、第19条)。
准备阶段(9~10月或2~3月)。
认真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期开始,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计划和有关研究性学习等文件、资料,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与本质,掌握基本的实施方法。
(1)研究性学习的观点:
①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目标、内容、特点。
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环节和评价标准。
(2)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①选题(含论证)。
②制定研究计划。
③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
④撰写研究报告。
第10条 培训教师和学习。自学相关材料、集中辅导和专题讲座相结合,落实学习容。
(1)第一个辅导的主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观点等。
(2)第二个辅导的主题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等。
(3)学校(年级)不定期地举行一些专题讲座,研讨等。
第11条 教师设计指导方案,积极做好实践准备。包括:提出课题,对研究领域、研究意义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导收集资料的方法;确定研究的时间、步骤、手段;传授报告的 撰写方式等。
第12条 通过动员讲话、家长会、媒体等向学生、家长、社会广为宣传研究性学习,以期取得理解、支持和帮助。
第13条 实施阶段(10-12月或3-5月)。
实施的一般程序(包括第13条、第14条、第15条三个阶段)。问题情景阶段一10月或3月(即“开题”,占评价的20%)
(1)各科备课组拟定10个左右与本学科有关的课题供学生参考。教师开设讲座,举出课题实例。就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形式等做一次比较详尽的示范辅导。
(2)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以班为单位),双向确定导师,确定选题,填写开题报告,进行课题论证,拟定课题计划。
第14条 实践体验阶段一10—12月或3—5月(即“过程”,占评价的50%)。
年级工作组批准立题后,即进入实践阶段:学生收集资料、社会调查、做好研究日记(活动记录、访谈记录、实验记录)。
第15条 表达交流阶段(同时进入评价阶段)一12月至次年1月或5~6月(即“结合”,占评价的30%)。
学习归纳整理,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难过验收(表达交流)到最后结题。
第16条 每个教师都要承担指导和评估任务,做到指导到位而不越位。明确教师首先是学习者和参与者,其实,才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第17条 要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18条 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务求体现:
(1)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学习途径是开放的,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习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主动性。从选择课题题目到进行课题方案设计、实施、解决以及课题结题报告,都
要求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4)过程性。与注重结果的现有教育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与收获。
(5)研究性。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研;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
第19条 总结评价阶段。
评价应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重点是三个环节: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况等等。
指导教师要有计划地至少安排一次中期评价。学期末,年级以班为单位,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对每个研究小组进行总结验收。学校统一开题报告、研究设计、研究目的、研究报告的格式。
第20条 研究报告形成以后,学生首先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然后通过由指导教师主持的“答辩”(年级统一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