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116)

 相约归渡头 2012-11-23
4月26日 祭(jì)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出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意谓父母死后祭品再丰盛,也不如他们在世时作微薄的奉养。
  这里的“祭”是会意字。甲骨文左侧是一块血淋淋的鲜肉形状,右侧是一只手,表示手持鲜肉进行拜祭;从金文形体看,上左是“肉”形,上右是“手”形,下为“示”形,很明显,“祭字是由肉、又、示构成的会意字。“肉”在古文字里就象一块肉,又是右手的象形,示是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形。这个字到秦篆阶段定了型,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左“肉”右“手”,下部为“示”。后来以小篆为基文,发展成为楷书。
  “祭”字的本义就是:用右手持肉以祭鬼神。如《论语?八佾》:“祭神如神在。”意思就是:祭神的时候,好象神真在那里。上古时代,以拜“天地山川”为祭,拜“祖宗先人”为祀。商代和周初,一年分春秋两季,“春祭”和“秋祭”是社会生活的大事。从今天发掘整理出来的甲骨卜辞中,关于用人牲为祭品的记载很多。
  以血祭刀
  
  1941年春,日伪活动加剧,著名爱国老人韩紫石的踪迹被日伪探知。日伪为推进所谓“中日亲善”的圈套,迫不及待地追寻韩紫老。
  9月13日天刚放亮,日寇山下队长率兵百余人把老人住宅团团围住。山下破门而入,要老人出山为“中日亲善”效力。老人拒不相从,山下竟拿出手枪、手铐进行威逼。老人微微冷笑:“吾八十余老翁,死何足畏,谄敌图生誓不为也,请即枪毙!”说罢又进内室,拿出1905年去日本时,日本天皇所送的一把刀掷在山下跟前:“请吧,让老朽的热血祭刀!”山下一看刀上刻字,惶恐地说:“我的,不敢的不敢。”
  一连几天,日伪官员一个接一个地前来威逼利诱,老人志若磐石,坚贞不屈。这帮家伙仍不甘心,想以“移家海安”为名,进行软化。老人捋着胡须冷笑着说:“垂死之人,不愿再见海安惨状!”日伪头目不肯罢手,还欲轮番“劝导”,韩紫老声色俱厉,断然回绝:“离开此地一步便没有我的死所!”弄得他们只好狼狈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