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鸿山隧道

 馱夫 2012-11-23

中午时光,从虎溪岩下侧树木掩映的洞口,进入鸿山隧道,随意漫步。鸿山隧道是建于60年前鹰厦铁路南端的最后一个隧道,时过境迁,而今已改造成市内铁路公园的一个部分。


进入洞口,左侧石壁的浮雕,粗放地再现了当年建设鹰厦铁路的情景。那工人、那战士,还是解放初期的着装和简朴,那粗壮的竹杠,那抡起的大锤,那众人齐力抬起的长长的钢轨,随着你的脚步,缓缓把你拉回淳朴的上世纪50年代初期。


走过入口处20 多米弧形的弯道,隧道一下子变得笔直了。石壁上两排黄昏般断续的灯光,与地面上两条长长的钢轨,延伸着向着正前方远处火柴盒般大小的洞口交汇射去,射线由宽变窄,在洞口处几近聚焦,你感觉仿佛进入一条时光的隧道。两条笔直延伸的轨道,静静地冷冷地牵引着你走向过去,钢轨旁铺着的小石子,宛如破碎的记忆散落其间,而今又浮现你的眼前,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时而明灭。隧道中花岗岩铺砌的拱顶和石壁,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洞中渗水的浸渍,以及蒸汽火车燃煤的黑烟,岩石表面早已不见原先青白的本色,呈现着斑剥沧桑的黑褐色。


洞中音响轻轻响着的是上个世纪60 年代的歌曲,“绿岛小夜曲”、“美酒加咖啡”……只播着曲子,没有歌词。这是文革期间复课闹革命时我们私下传唱的黄色歌曲,少年冲动的压抑,爱情朦胧的憧憬,在那个贫乏的年代,在心中吟唱。熟悉的旋律伴着柔柔的回忆,听着自己一个人的脚步声,泛泛走去。而后播的是70年代末期“兰花草”、“小城故事”曲子,略带着忧郁,略带着向往,已经是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望着墙上一幅幅四十多年前老厦门轮渡、中山路、厦禾路美仁宫的照片,暮然回首已成陈迹,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几缕回忆,几缕感慨。时光匆匆,人们就这样走过一个又一个十年。


这隧道,从早年解放军战士的荷枪站岗,到改革开放初期轰隆隆的蒸汽火车直奔和平码头,到后来城市化进程的大步推进、高铁时代来临,这段城中铁路却停止了运行,野草丛生,最终改造成铁路公园,这也是当年铁路建设者所始料未及的。鸿山隧道默默静卧在山麓中,见证这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让我们漫步其中,宛若倘徉在时光隧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