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者的妥协

 zcrxqk 2012-11-23

领导者的妥协

在现代社会,多数竞争已不再是“你死我活”,从“地球上抹掉敌人”的情况少之又少。博弈论告诉我们:当人们必须长期共处时,合作和妥协往往是明智的选择。作为领导者,妥协有时是必须的。在领导工作实践中,应该正确地认识妥协,科学地运用妥协,在维护大局、着眼长远利益的前提下,以让步的方式化解矛盾,越过障碍,防止无谓的冲突,避免争执和纠缠,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该妥协时要妥协

首先,如果不妥协就会危及组织生存和班子团结。由于思维方式、生活体验以及所处角色、地位的不同,对许多问题,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认识,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团结。只要不涉及总体奋斗目标及达到此目标的奋斗方式的大问题,只要不涉及整体战略及策略的大问题,只要不涉及原则和立场的大问题,都需要采取妥协的态度,求同存异,以免引起纷争,削弱战斗力。

再次,如果不妥协会危及问题的及时解决。工作中有些问题,或由于意见不一,或由于某方面的干扰,往往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为防拖延造成工作的损失,妥协就是至关重要的方法。任何时候都不知妥协为何物,许多问题就只能拖着、挂着,妨碍工作的正常进行。

妥协不是最终的投降和放弃,而是一种高超艺术的体现。一是妥协和退让是暂时的,不是最终放弃,而是为了最终的获得;二是妥协和退让是手段和方法,不是目的,不是最终结果。 当然,妥协也应有“度”,在不该妥协时妥协则是根本性的错误,适度妥协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妥协,关键是要把握适度。

给人台阶下

俗话说:“领导者只有给别人台阶下,他们也才会有台阶下。”这句话简单明了,却又耐人寻味。学会让人体面下“台阶”在日常工作中可营造一个美好的空间。成功地运用它,不仅使他人保住了面子,而且会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敬。

在工作中,领导若能适时地给部属“台阶”下,其实就是给他们留一点“面子”,多一点理解,说几句宽慰和鼓励的话,让他们有适当的“理由”或“借口”迈过那道难堪的坎儿。 不仅能获得下属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团结更多的人,巩固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

其实,给部属一个下的台阶并不难,只需要领导多做点“换位思考”,适时地站在他们的位置和立场上想一想。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出现失误甚至犯下错误的初衷是好的,是从工作利益出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领导对听不顺耳、想不顺心的一些话,看不顺眼的一些事,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对部属多一些体谅和关心。给别人一个下的台阶,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提升人格魅力、个人威信的台阶。

在给别人提供“台阶”下的时候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不动声色 这样做会让当事人很体面地“下台阶”,而在场的其他人却又难以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

2.恰当运用幽默语言作为“台阶” 一句幽默的话能使对方在欢声笑语中相互谅解,彼此愉悦,这也堪称最轻松的“台阶”

3.给“台阶”再添点儿彩 如果及时为对方挽回面子的同时再增添一些光彩,对方会更加感激你,并真正从心底敬佩你。

学会以退为进

善于以退为进,是一种重要的领导策略。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或时机不成熟的时候,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尤为必要。退,意味着暂时放弃眼前的一些局部利益,是时机不成熟时作出的一定程度的让步和妥协,其实质或是为了顾全大局、化解矛盾,或是为了等待时机、蓄势待发。不顾客观实际、逞一时之能的匹夫之勇,势必会给事业带来不利后果。

以退为进是有谋略、有计划的积极进取,并不是消极退让和逃避。在特殊情况下,积极的、理性的退让是一种智慧和艺术。只退不进是懦者,只进不退是莽汉。只有进退得当,才能审时度势,控制事物发展的方向。领导者在工作中应该善于运用妥协的艺术,敢于有节制地退让,把握好进与退的尺度,不拿原则作交易。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只要能顾全大局,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和谐、双赢的局面,有利于矛盾的尽快解决,就可适度退让,最终达到以退为进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