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治杭州的交通 让市民头疼不已的城市道路“拥堵病”,正在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迅速蔓延,在一些大城市,经常出现长达一到两小时的早晚高峰堵车壮景,杭州也同理。说“寸步难行”一点也不为过。这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行车难、走路难、停车难丝毫没有逐渐缓和的趋势,相反是越演越烈。这些问题何时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有效的抓好、抓实,已成为百姓衡量一个政府工作能力的风向标。 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杭州市土地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3.8万人,是中国超大城市之一(城市中等,人口超多)。 一、城建急于求成。早些年市区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拆除了数量相当的房屋,外迁了众多的人口。据了解,自2000年后,杭州政府实行货币拆迁安置政策,部分市区居民房屋拆迁后因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只好委曲求全的居住到郊区。另外,市区的高房价,令部分家庭也只能买郊区房,以及大量的楼盘在杭州郊区落地开花,如此一来,加剧了人流往返出行频率。 二、单位向杭州以外迁移。一些单位为解决职工的上下班问题,相继购买车辆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除需要上路,这些车辆有的挤占小区有限的停车位泊车。另外,职工自行购买小车解决上下班。 据 三、 四小轮车。据了解,杭州市区有证“残疾车”达千余辆,可无牌照的却高达5000余辆,目前除一些残疾人用车外,大都在作“营运”。另外,外省农村的一些“农用正电动三轮车”成了一些“物流公司”投送物件的运输车辆。“电动三轮车”,普通三轮车改变成电动三轮车、电动摩托车充斥杭州大街小区。杭州市区于2000年已禁止“摩托车”上路。 四、不合理的市场设置。有市场必有车流、人流、物流。特别是杭州市区的一些老市场,没有相应配套的设施跟进,大都挤占路面停车、甚至作业。如,位于交通繁忙路段凤起路上的“风起花鸟市场”、“杭州环北市场”、秋涛路上的“四季青面料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安琪尔”市场。举个简单的例子,沿江干区“秋涛路”四季青花鸟市场一路往北,(南是“清江路”属上城区管理),到“四季青派出所”门口、“四季青面料市”、“体育用品市场”的行人道上,慢车道几乎全让“货运汽车”、“农用正电动三轮车”、“电动三轮车”,“普通三轮车”、“残疾车”占去了路面,有时连公交停靠的马路也被占了。再一路往北,到了“艮秋立交”,桥下是停满了外地来杭州专业补漏的车辆,另一边“同方国际”大楼旁的道路上目前也已形成了一个“物流中转站”,严重影响交通。而早些年被拓宽后的“艮秋立交”匝道,竟成了“安琪尔”市场商户们的停车位和作业区,以及拓宽后的“京江桥”也丝毫没有给人带来畅通感,一到高峰,堵车相当严重。还因为在这个桥边有一个发往“富阳”等地的长途汽车站,以及在桥边随意停车上下客的一些外省大客车。实不夸张,交通要说多乱就有多乱。 五、慢车道上划停车位。如此一来,造成了挤中加挤,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安全堪忧。有些慢车道上标明是晚上至早上另时停车,但实际已变成了不合法、但“合理”的固定车位。(在江干区药品食品检验局旁的慢车道上就有这种情况存在,当前因为造“高架”的原因,车辆难以继续停泊)。原本拓宽道路是想解决道路问题,可事与愿违,实际是在“马路上”建了一个停车场,达不到初衷,反而饴害交通。 六、个别驾驶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一边慢车道上已停满了汽车,但时不时还有一些车辆强行挤占非机动车和行人道行驶、或逆向行驶,甚至在道路上双向交会。 七、其他。杭州钱塘江三桥由杭州方向进入萧山的“转盘”处,几乎天天堵车,特别是每周一、五,以及雨、雪、雾天堵得更加厉害。造成这些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1、“信号灯”随心所欲,往往是一会儿自动,一会儿手控,这样无序的操控,本意是加速车辆通行,可事与愿违,反而造成了候等秩序的混乱。2、钱江三桥是连接杭州老城区与滨江、萧山两区及萧山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之一,自 窥一斑,足可见全貌。“城市化”和“机动化”是造成城市拥堵的最重要因素。目前交通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大幅度增长,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大大滞后,难以应对爆发式的交通需求。 诚然,城市交通结构、路网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慢些,难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加上个别市民文明交通素质不高,一些陋习根深蒂固,违法行为面广量大,客观上也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 此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交通组织、管理设施、执法规范等方面均有待科学规划和完善。 以上所展现的只是杭州交通的冰山一角,不知相关部门看了以后有何感想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