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减少散乱心的几个方法

 逸心茶舍 2012-11-23

漫谈减少散乱心的几个方法

(2011-10-13 11:02:45)

楞严曰: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杂阿含经》: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可见清净六根,不生攀缘粘着心,对于初期的修行至关重要。有感于此,将一些体会化于文字与诸善知识分享:

一、收回眼根。六根当中,相对容易管住的是眼根。行住坐卧时,自然的将眼光回收,垂目落在前方2米左右,似看非看,眼神不外露,“眼观卧牛之地”,在这样的状态下,进入我们视野的信息就会减少大半,起心动念的机率就减少许多。因为眼神的收敛,我们不会东张西望;遇到自己想看的对象,自己也能够很快的察觉到心理动机。长期坚持,就能够培养在不同的环境下,不管是喧闹或安静的地方,不管是行走或入坐时,趋向一心不乱。生活中,特别在经行中,练习收摄眼根,是非常好的减少散乱心的方法。

二、善用耳根。在六根当中,耳根最敏锐,对心理影响也非常直接、持久,有时别人跟我们说的话,时间过去很久,当时是什么情景也模糊了,但是回想起来,说的话仍然能在耳边回响。“返闻闻自性”用的就是耳根,即我们专注去听自己的声音,心安止在声音上,此时,妄想自然不起,即使偶尔闪过,也能即时觉察。比如,金刚念诵法门,行者一边以金刚微念的方式持咒或念佛,一边口念耳闻,听自己念佛或持咒的声音,此时其他的四根受到抑制。念诵之后,会觉得心特别清净,听力甚至较以前更敏锐。

三、看住意根。意根是在六根中最活跃的部分,我们凡人常被境所转,执着妄想为实,一个念头生起,烦恼心就会生起,由此流转不止。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解脱烦恼心,因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只是我们不识。佛法中诸多修行的方法其出发点都是“以妄止妄”,通过一个佛号、一个疑情、一个动作、观想或者观察身体的呼吸等让心不再飘移,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此时意根就如同一个调皮的猴子被“拴”住了,不再东跑西跳,不再攀缘无常的外境,由定生慧,定慧等持,久而久之,智慧之门亦可能打开。除了有为法之外,如果行者时时觉知自己的念头,念头未生起时不“迎”,念头已生起后不“随”,慢慢地觉照力就会增强,我们就能够主导意识,认识到五蕴的虚妄性,不为意识、情绪所迷。我们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禅诗,其意即在于此,即当我们沉陷、纠缠于念头、情绪、感受之中时,是难以识得其真相的,除非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从整体上来认识其特性,不缚结于具体的内容,转化烦恼才会有成为可能。

四、拢住身根。打坐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收拢到一个平衡而安定的状态,打坐除了要靠意志力克服盘腿带来的疼酸胀麻以外,身体、呼吸的放松、调和也非常重要。记得有人说过“肩部的放松”是最难的,因为我们平时用手用得最多,因为手臂一直在用,肩关节随之处于紧张状态。打坐时,双手环结禅定印,肩部仍然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要体会到肩部放松,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经行,“垂手”,自然将两手垂下悬挂,少摆动,此时,我们将感觉不到肩部的存在,感受不到肩部的存在是最放松的时候,有一个放松的意念就已经不放松了。有了几次这样的体会,我们在坐姿时,也能够自然将双手垂放,体验那个“肩部不存在”的感受,手臂自然靠近身体但不要完全贴着,肩部稍有点塌也没有关系。此时,要注意拔顶拔背,垂目垂手,手臂自然落放身体两侧。

此外,南传的行禅方法是将双手交织置于身后,专注观察脚步移动的状态和过程,这是身念处的一种。如与行者相应,也是一个收拢身心、培养觉知的好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