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李培根《粤剧写唱基本板式》

 西湖三少 2012-11-24

《粤剧写唱基本板式》  

2010-04-01 19:48:19|  分类: 学作词写曲 |字号 订阅

 

 [  ]部分为本人理解

 

根师对我好慷慨,才第二次饮茶,就将渠嘅毕生才华心血结晶送俾我,只为了我对渠嘅才华表示了赞赏以及表达了对粤曲写唱好有研究兴趣的想法。受宠若惊呀,这是根师的一篇演讲稿,里面系渠本人粤曲写作的心得,经验的总结。

根师是以前鹤山粤剧团的头架师傅(二胡),当时剧团的文武生是彭炽权,听讲当时两人合作无间。彭炽权名声在外,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可以适当异地交流,就到佛山青年粤剧团发展,根师则因故没有接受邀请而留在当地。粤剧音乐头架师傅,在戏行中江湖地位是非常高的,重要性不遑多论,根据记载是棚面中聘金最高嘅一位,比掌板师傅都要多。其中不乏多才多艺之能人,能作曲,可写词,深谙粤剧传统精髓。

今日第一次通篇睇完这份讲稿,或者可以讲系论文,虽然其中许多不甚了了,但系其中根师的见地与分析已经使我叹为观止。

以下记录其中一些精彩部分。

一、         粤曲唱腔音乐十分灵活,可塑性较大。同一曲牌,往往因节奏强弱不同,而表现情绪亦随之变化。[现在则是千人一腔,应该系拜粤剧全面改用简谱之故]

二、         广东原有就龙舟、木鱼、粤讴几种音乐,其他梆子、二黄、西皮、滚花、二流、南音都系吸收自兄弟剧种,因为在唱念中使用了广州方言,这才逐渐一种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戏曲。[广州方言是粤剧最重要嘅特色之一,所以绝对不能抛弃,所以工尺谱嘅沿用非常有必要,现在全用简谱,广州方言特色几乎湮灭。]

三、         粤曲的主要调式有“52”(合尺);“63”(士工);“74”(乙反)三种。[送我作品时根师顺便帮我上了一堂课,其中讲到这段,当时我立即表示唔系好明,根师就即席画左一把二胡板面嚟讲解我听,非常直观生动地显示出区别就在于在二胡上按嘅的板位唔同。二胡共有五个板位,常用就是顶上数起三个板位,愈往下,板位嘅宽度愈窄,粤剧常用就是三个板位,从上起数第一板是“52”(合尺);第二板就是“63”(士工);第三板就是“74”(乙反)]

四、         以1=C来定音,以“52”来定弦,即为“正线”,习惯称为唱C调。

五、         有时会碰到一些演员要“唱高一板线” (1=D)或“唱低一板线”(1=bB)的情况.尽管定调不同,但调式是一样嘅。定调同调式是两个唔同嘅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六、         粤剧唱腔有“大喉”、“平喉”、“子喉”三大类。

七、         大喉又称霸腔,它嘅唱腔高亢激越,威武雄壮,本属“小武”、“武生”角色的 专用唱腔。有时因内容或气氛需要,一般男角也可使用。

八、         同一曲牌,“大喉”、“平喉”、“子喉”各有不同唱法的情况,主要有梆子里面嘅首板、滚花、中板、慢板等。

九、         “平喉”、“子喉”通用嘅曲牌,主要是二黄和梆子里面嘅芙蓉腔。

十、         其他所有行当通用嘅曲牌,主要是反线、乙反、歌谣体的曲牌。

十一、              “喉”是指不同角色行当嘅唱腔。

十二、              “腔”一般是指唱者嘅风格流派,如薛腔、马腔、红腔、芳腔、任腔[任腔系我加上去嘅,根师对任剑辉认识不深,嘻嘻]。由于这些艺术家在唱腔艺术上有杰出的创造,独树一帜,自成流派,为世人所推崇,故用其姓氏来命名其唱腔。

十三、              粤曲嘅基本节奏有四种。

1、          慢板(一板三叮)___4/4

2、          中板(一板一叮)___2/4

3、          流水板(只有板没有叮)___1/4

4、          散板

十四、叮板与粤剧:

根叔说法,本来工尺谱是极不准确的[根数是乐师,其演奏必须根据简谱],但它的叮板概念与学唱粤曲有很大关系,而且至今还沿袭使用。

比如一句中板的唱词有四顿,唱腔过门共十六拍,每顿过门占多少拍?从哪一拍起唱?至哪一拍结束?[听见问题脑袋已经胀了一倍,连找答案的心都淡了,这么复杂,天!]

用叮板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明了------叮起唱,板收[不用管它多少顿,不用数它多少拍,嘻嘻]。

十五、工尺谱的节拍符号:

(一)

x__板(或叫头板),手掌平伸轻拍一下。

、__头叮,食指尖一点

、__中叮,中指尖一点

、尾叮,无名指尖一点

(二)

1、板 头叮 中叮 尾叮=4/4| x   、   、   、|

2、板叮=2/4| x   、|

3、板  板  板=1/4| x  x  x|

4、工尺谱的休止符; 底板、底叮(符号一下子没找到输入法,暂略)另外底板底叮也用来表示过门的时值。

十六、粤曲的唱词大多数使用偶句,即一句上句接着一句下句,周而复始,组成一段唱词。

十七、上句-----尾字一定是仄声。下句------尾字一定是平声。所以要学会准确区分一个字属于平声还是仄声。

十八、平仄区分,主要靠声调。

(一)从延长发音的变化来区分

1、          平声字------把一个字一口气念下去并尽量延长,如果它嘅字音、声调、口型、发音部位都不改变,那么这个字就系平声字。

2、          仄声字------字音短促,不能延长,就算勉强延长拖下去,它的口型、发音部位就会改变,最后连原来的字音也变了,例如拖长读,谷---变屋;演----变烟

[这种分法十分直观,最容易理解]

(二)用声调来区分

粤语共有九声

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中入

阳入

阳去

阴上

阳平

3

2

1

高音30

高音10

60

6

71

5

 

 

 

 

 

 

 

 

分析:

1)阴平与阴入同发3音,一个可以延长,一个则是短促的顿音。(区别在发音时值唔同,抑扬有别)

2)阳去与阳入同是6音,区别同上。

(三)五声调用唱字来区分

低音5

6

1

2

3

高音30

阳平

阴平

湿

--

--

--

[记得我手头有一部广州音字典,其中6声音调法“1诗、2史、3市、4时、5试、6是”这个我用得多,相对熟悉些,其中1(阳平)诗4时(阴平)就是平声。等于根师讲嘅“番凡、”;“分焚、” ;“夫扶、”;“威唯、”

(四)两声调调声法

低音5代表阳平,3代表阴平,填词时当要调一个平声字时,便要这个字能够用5或3两个音阶唱出(注意排除短促的高音3)。

若果不属上述两个音,就是仄声字拉。这叫做两声调声法。

十九、粤曲唱词必须押韵,而且往往一场戏或一首粤曲习惯一韵到底。

二十、唱词句式------粤曲词的格式及其规律。

(一)基本形式是偶句,一句上句接着一句下句。

(二)主要格式有:

1、          “七字句”(中板、南音、龙舟、木鱼、二流、叹板、白榄、口古等曲牌);

2、          “十字句”(梆子慢板)

3、          “八字句”(?);

4、          “长句”(滚花);

5、          “自由句”(?)。

(三)粤曲唱词句式变化------可以多字,不能减字,因为少于规定字数就很难唱,稍多却无妨。

(四)每句唱词要分顿和每顿要符合平仄并押韵。

1、          七字句------按4、3分两顿.。具体填词要求

七字句上句第一顿尾字-----平声;第二顿尾字仄声(押韵);

七字句下句第一顿尾字-----仄声;第二顿尾字平声(押韵);

2、          十字句------按3、3、2、2分四顿(此外二、三顿之间还可以加插一个活动句,活动句以4-7个字为宜活动句尾字与第三顿一致。加插活动句,第一、二顿尾字声调就不限制了)

十字句上句第一顿不限,第二顿尾字-----平声;第三顿尾字------平声,第四顿尾字仄声(押韵)

十字句下句第一顿不限,第二顿尾字-----仄声;第三顿尾字------仄声,第四顿尾字平声(押韵)

二十一、如何分句顿。

(一)看曲牌(固定曲牌有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有固定分分顿)[收窄范围,注意十字句有否加插活动句。]

例句:(梆子慢板)青山绿水紧相连九曲红桥跨江面潋滟碧波浮光闪凭栏纵目艳阳天心旷神怡舒笑脸但见桃红柳绿分外娇妍

[以下我根据根师教导的方式自己试分顿,居然做对了,有点沾沾自喜。]

分析:

1)          十字句,分顿3、3、(活动句)、2、2;

2)          句顿(括号是增加字数)

(梆子慢板)上句:

第一顿:(青)山(绿)水(紧相)连,----3

第二顿:(九曲红)桥跨江(面)---3

活动句:(潋滟碧波)[阳平]---四字活动句,平仄要同第三顿

第三顿:浮光[阳平]---2

第四顿:闪闪[仄、韵]---2

下句:

第一顿:(凭栏纵目)艳阳天,---3

第二顿:(心旷神怡)舒笑脸,---3

活动句:但见桃红柳绿[仄]---六字活动句,平仄要同第三顿

第三顿:分外[仄]---2

第四顿;娇妍[阴平、韵]---2

二十二、填词注意:

(一)在编写唱词的时候,按句式规定的字数仍未能把意思表达完整,在不违反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字数,是完全允许的。如果通篇唱词都系工工整整的七字或十字句,这样唱起来节奏反而呆板,唱腔也会单调枯燥。

(二)节奏较快的就要注意简炼,否则演员会唱到透不过气来。

(三)分顿后要求每顿唱词要意思完整,没有语病。

(四)一首好唐诗,念起来就象唱歌一样。旋律优美声韵悠扬,按照句式要求去编写唱词也能起到同样地作用,因为唱词句式是根据抑扬顿挫的对比而制定的。

(五)譬如上句用短促的仄声字结尾就有未尽之意,下句用悠扬的平声字收句便有结束之感。

(六)又如用上平声(?)收句,更显其声调高昂;用下平声收句,则使其拉腔婉转低徊。

综上所述,句式规律本身就体现了高低强弱、快慢、轻重的对比,给行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切莫片面地认为唱词句式是一种约束,而应看到它反过来对表达内容会起到促进作用。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根师真系高见呀]

最后,写好一首有一定质量同时又合乎句式规律的唱词,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只要多练多实践,慢慢就驾驭规律,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了。

根师的大作并未就此打住,往下内容就是一些具体填词必须了解的术语以及具体填词写作分析教导练习例句, 非常珍贵。一时之间我也掌握不了这许多,留待以后有时间再慢慢研读应用。

至此我更加惶恐,所谓无功不受实禄,我什么都没有付出便得到根师这一无价宝。此文真系根师嘅心血结晶,学术价值非常高。由于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显浅而易懂,论理又透彻,比我在香港、广州购买的多本介绍相同或类似内容的书籍有更内涵,更有深度,更有学习实践价值,这是比较出来的结果。连我这个门外汉都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一下子就能够掌握并完成上面举出的梆子慢板的句顿。

至此,心中庆幸找到名师,但也不觉有了压力,真的要学写出点东西来才可以不辜负根师的一番好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