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属

 chh71 2012-11-26

葡萄属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葡萄  
葡萄

中文名:葡萄属 拉丁学名:Vitis L. 英文名:Grape.Vine分布: 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25种,南北均产之

中文学名: 葡萄属
拉丁学名: Vitis L.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属: 葡萄属
分布区域: 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编辑本段简介

基本

  
葡萄

  葡萄

中文名:葡萄属
  拉丁学名:Vitis L.
  英文名:Grape.Vine
  分布: 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25种,南北均产之
  分布量:世界:60种;中国:25种
  引种状况; 非引种

概述

  Vitis L. 葡萄属,约60种,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25种,南北均产之,其中葡萄V. vinifera L. 为著名的果品,西北部出产的最佳,有些为庭园的荫蔽植物。藤本,有卷须;叶为单叶,多少掌状分裂,很少为掌状复叶;花5数,通常杂性异株,常为与叶对生的圆锥花序而有时有卷须;萼微小;花瓣粘合而不张开,成帽状脱落;下位花盘明显;雄蕊与花瓣对生形态特征
  攀援木质藤本,茎皮成片剥落;髓心褐色;卷须与叶对生。单叶,稀掌状复叶。

葡萄属

葡萄属(5张)
  葡萄属的花花单性或杂性,常成聚伞花序,或为圆锥状复花序,花序梗有时有卷须;花萼小,杯状或盘形,近全缘或不明显5浅裂;花瓣5,顶端粘合,开花后成帽状脱落;雄蕊5;花盘下位,5裂;子房基部与花盘合生,2室,每室2胚珠,花柱短锥状,柱头不明显。浆果球形或近球形;种子2-4。子房2室,每室有胚株2颗,花柱短圆锥状;果为一肉质的浆果,有种子2-4颗!

编辑本段种群

欧亚种群

  仅有一个种,即通称的“欧洲种”葡萄, 在所有栽培种中价值最高。现栽培类型中鲜食及加工品质最好的品种多属此种。该种起源于黑海、里海、地中海沿岸,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该种果穗、位都较大,具有各种不同的外形和色泽,雌雄同株,具有完全花或雌能花。该种抗寒性较弱,抗旱性很强,喜光,对真菌病害抵抗力较弱,不抗根瘤蚜。
  山葡萄

东亚种群

  有40多个种,源于我国的有10几个种,多为野生类型,其中利用价值较高的有山葡萄毛葡萄。其浆果可鲜食,也可酿酒。用山葡萄酿制的葡萄酒在国际上独树—帜,颇受欢迎。山葡萄是葡萄属中最抗寒的一种,能耐-40℃以下的低温,是培育抗寒葡萄品种最好的种质资源。

北美种群

  有28~30个种,作为果实利用的主要是美洲种。用作砧木的有河岸葡萄、沙地葡萄、冬葡萄等。美洲种葡萄耐寒性强,较抗真菌病害,栽培较易。浆果有狐臭味。有肉囊,果皮较厚,果肉与种子不易分离。适应性强,耐潮湿,与欧洲种杂交培育出大量优良品种,如康拜尔、白香蕉、巨峰等。

编辑本段抗病性的分析

  葡萄病害是世界葡萄生产中一个严重问题,虽然各国学者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根本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至今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防治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降低葡萄及其加工产品的品质。利用植物自身的抗病性,研究和培育抗病优质葡萄新品种是最经济的方法。为了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品质量、实现良种区域化、扩大栽培区域和育种目的,国内外的果树科学工作者对葡萄属野生种和主要栽培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抗病机理

  植物的抗病机理极其复杂。葡萄属植物对某种病害表现出抗性,可能是各种抗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除生理生化抗性以外,形态结构上对病原物也有限制和防御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果树的生理生化抗性。

生理生化抗性

  生理生化抗病性是由于组织中有毒物质的作用及植物在其环境下分泌抑制剂,或者由于寄生和病原菌之间
葡萄

  葡萄

缺乏相互识别因子及组织中缺乏病原物所不能合成而需要从寄生植物中摄取的某些重要化合物。这几种抗病性是不依赖于病原物的侵袭而存在的植物特性,同时,植物体内还存在着保卫反应,它是在受侵染后才开始起作用的,是一种诱导抗性。
  植物抗毒素是植物受到各种病原物侵染或化学和机械损伤后,产生的一种毒性物质。当其累积到一定浓度时即可限制病菌发展,出现抗性。具有植物抗毒素的物质已从20个科中的许多植物中分离出来。抗病的叶片染病后产生坏死斑,抗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植物抗毒素的积累。
  氮代谢也是抗病性机制研究中的重要方面。Margaryan, A. A对葡萄品种的氮代谢进行发了研究,发现所有感病植物的叶片,总氮和蛋白氮含量下降,非蛋白氮在抗病品种上普遍降低而感病品种的则上升16%~28%,在抗病品种上铵态氮的含量水平提高。Antonyan,AS,对感病的和抗病的杂种葡萄叶片及枝梢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两者的健康植株的蛋白质含量相似,而在感染后3天,抗病类型的蛋白质含量下降而感病类型的则上升。
  一些研究表明,含量多的葡萄,抗病力较强。较高的K/Mg比率的品种更抗病,过多的施肥会使感病性增加。氮的供应水平增加会使霜霉病的抗性水平和植物抗毒素的合成下降。
  还有的研究认为,植物叶片和花茎中的绿色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与霜霉病的抗性有相关性。刘会宁等研究人员的报告表明,几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与相应的霜霉病的病情指数呈正比。

结构抗病性

  植物固有的一些结构性状在抗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表现为植物对病原物接触、侵入和扩展等作用的抵抗。
  抗霜霉病类型的叶背气孔小而稀少,且孔口周围有一圈白色的填充物,这些物质可能是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它可能会影响病菌的侵入;而感病类型的气孔大而密集。而这只是少数类型的观察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有待证定。
  除对气孔进行研究外,还发现表皮的结构也与抗性有关。Boubals,D.(1959)认为,对芽管侵入的抗性部分取决于表皮的结构。有的品种下表皮多毛低凹,有的下表皮有一蜡质层,这些结构使叶表面不易潮湿而使游动孢子不易发芽。

栽培条件

  适当的整枝方式有利于提高葡萄的抗病性。在黑提葡萄(黑大粒、瑞必尔)上,同扇形整枝和高宽垂整枝相比,水平整枝明显降低了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的发病率。在酿酒葡萄品种雷司令、白诗南上,“丁”字形整枝果实的病害最轻,多主蔓“扇”形整枝病害最重。
  在南方葡萄园中,采用高畦深沟栽培,使土壤同期状况得到改善,有效降低土壤和架面空间湿度,可以增强树体的抗病性;粘质土壤施用垃圾土可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叶片发病率下降;施用适宜磷钾配比肥料,可使葡萄叶片和果穗发病率下降,如在南方4~6月份,巨峰葡萄发病率与叶片中磷钾养分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叶片中磷含量达到0.14%、钾含量达2.1%时,叶片发病率比对照降低40%左右,果穗发病率降低38%~43%。

抗病性的稳定性

  葡萄属植物对主要真菌病害的抗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并且表现出高度的持久性。
  贺普超王跃进等通过对中国葡萄野生资源抗源抗病性和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的遗传研究,认为我国野生葡萄对黑痘病的高度抗性向后代遗传的能力很强。以中国野生葡萄作为亲本与欧洲葡萄品种杂交,无论欧洲品种是抗病还是感病,其杂种F1代均表现出抗黑痘病的特征,没有分离的现象出现,表现出明显的显性特征。
  张振文等利用配对设计方法,田间人工接种,系统地研究了白诗南等7个欧亚种葡萄和3个品系杂交后代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分布。供试品种(系)后代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病性分布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即自交后代对两种病害的抗病性属于伴性遗传),并初步证明了这种伴随遗传现象是由葡萄抗病基因的多效性引进的。
  不抗病的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中,存在着可以稳定遗传的微效抗病基因,这些微效抗病基因具有累加作用。在种内杂交或自交时,这些基因可以通过取代而积累于同一基因中,从而提高其抗病性。李华等的研究表明,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存在着白粉病抗性的显著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是可以遗传的,受具有累加效应的微效基因控制。
  万怡震等对7个欧洲葡萄品种与4个中国葡萄野生种组成的11个杂交组合的果实抗白粉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杂交后代群体的抗病性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多基因遗传的特征。在供试的中国葡萄资源中,华东葡萄、毛葡萄和秋葡萄具有将其抗性遗传给后代的较强能力。
  根据贺普超等的研究结果,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为多基因控制,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种间杂交后代抗霜霉病的程度主要由野生亲本的抗性所决定,欧洲葡萄品种中存在的微效抗性基因可以加强主效基因的作用。在种间杂效后代中,抗性基因的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
  通过田间接种对葡萄属种间8个杂交组合的亲本及其311株杂种对果实白腐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的研究表明,后代群体的抗病性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多基因遗传的特征。在供试的中国葡萄资源中,毛葡萄、华东葡萄对果实白腐病具有较强的抗性。

编辑本段营养价值

  浆果中含有约15%-30%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戊糖),含各种有机酸(苹果酸、酒石酸以及少量的柠檬酸、琥珀酸、没食子酸、草酸、水杨酸等)和矿物质,以及各种维生素、氨基酸、钙、磷、铁、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
  现代医学发现,葡萄皮和葡萄籽中含有一种抗氧化物质白藜芦醇,对心脑血管病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所以,吃葡萄不吐葡萄籽是科学的。

编辑本段种植

  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即通过种子)和无性繁殖两大类。为了保证品种的延续性,无性繁殖是目前采用的比较广泛的形式,具体方法有扦插、嫁接和压条。

编辑本段所有物种

  
葡萄

  葡萄

  夏葡萄Vitis aestivalis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峡谷葡萄Vitis arizonica
  加州葡萄Vitis californica
  山平氏葡萄 Vitis champinii
  甜冬葡萄Vitis cinerea
  杜恩葡萄 Vitis doaniana
  南加葡萄Vitis girdiana
  华北葡萄(V.dryonifolia)
  刺葡萄(V.davidii)
  复叶葡萄V. piasezkii Maxim
  燕山葡萄(V.yanshanensis)
  加州葡萄(V. califorrnica)
  华东葡萄(V.pseudoretichlataW.T.Wang)
  毛葡萄(V.quinquangularis Rehd)
  乌头叶蛇葡萄(Ampelosis.aconilifolia)
  小果野葡萄(V.balasaeana)
  葎叶蛇葡萄(A.humilliifolia)
  葛藟葡萄(V.flexuosa)、
  蘡薁葡萄(V.adstricta)
  郎吉氏葡萄(V. Longii Prince)
  冬葡萄(V. berlandieri Planch)
  红绒毛葡萄(V. rufotomentosa Small)
  美洲葡萄Vitis labrusca
  林氏葡萄Vitis lincecumii
  甜山葡萄Vitis monticola
  白亮葡萄Vitis mustangensis
  掌叶葡萄Vitis palmata
  河岸葡萄Vitis riparia
  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 圆叶葡萄( Muscadinia rotundifolia)
  沙地葡萄Vitis rupestris Scheele
  夏特沃氏葡萄 Vitis shuttleworthii
  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
  霜葡萄(心叶葡萄)Vitis cordifolia Michx
  森林葡萄 V. silvestris Gmel
  林西氏葡萄 V. lincecumii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葡萄属(5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