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复将军与城顶山战役

 8801dz 2012-11-26
        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西南部山区的绵绵峻岭之中,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书院风景区。这里因山顶上有齐长城而得名“城顶山”,又因山上有公冶长书院,又名书院山。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和女婿公冶长曾在这里读书授学,后人思念先贤,在此建公冶长祠,后又在祠西建青云寺。在青云寺与书院之间,并立着两株银杏树,相传是孔子看望佳婿时携来的苗子,公冶长亲手植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树径茁壮,四人合抱尚不能围,为中华第一雌雄银杏树。“千年古树隐布谷,万脉苍山吐奇泉”的妙景异色就出于此。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居东出平原、西入群山之关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横亘山顶的齐长城就是最好的见证。这里还驻扎过太平军、捻军,山东抗战史上仅次于台儿庄战役的“城顶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1938年底,国民党鲁苏战区成立,原东北军爱国将领于学忠被任命为战区总司令,中将周复任政治部主任,在沂水东北乡设立了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开辟了鲁中南抗日根据地。自1939年夏至1942年春,战区总部一直驻在113师防区的圈里一带各村,直接指挥和控制着沂水、安丘和莒县的三角地带,方圆有二百余里的防区。部队在此驻防期间,军民团结,同仇敌忾,抗敌御侮,开创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鲁苏战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地威胁着日寇的后方安全。特别是敌人的主要交通命脉———胶济线、津浦线和陇海线三条铁路干线,以及横贯鲁南的台潍公路干线,随时都有被我军切断的可能。为此,自1941年冬———1943年夏,日寇连续不断地对我鲁中南抗日根据地实施了多次大“扫荡”。其中敌人出动两万到十万多人的大规模“扫荡”就有三次,即圈里、唐王山和城顶山三大战役。而在这三大战役中,以城顶山战役最为惨烈。
  1943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三),日军驻胶济铁路沿线的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及独立混成第7旅团一部,并配属吴化文伪军,共计2.5万余人,在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指挥下,扫荡安丘西南城顶山地区,企图寻找机会全歼战区主力113师。敌我兵力相差三倍之多,情势十分严峻。20日凌晨,游击第2纵队厉文礼部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撤向城顶山,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顶山。被围在山顶的还有第113师司令部及该师第678团。随着日军包围圈逐步缩小,战斗日趋激烈,日军仗着飞机大炮大举进攻,我军据险死守,枪炮声响成一片。当时113师司令部及678团被困在城顶山的核心,战斗到白热化时,短兵相接,杀声震天。日军仗着投降的吴化文部伪军熟悉山势地形,且具备我军的游击经验,他们在各山头点燃火堆,虚悬旗帜,故作疑兵;在山沟要道,则布置多层伏兵,构成了方圆百余里的火网。经过多次拼杀,678团千余人突出重围。此次战役历时七天,鲁苏战区部队损失惨重,阵亡将士500余人,伤者数倍。我军官兵的顽强抵抗也给日伪军以重创。中央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及《山东省志》载:城顶山反“扫荡”的规模,仅次于台儿庄战役。
  在城顶山战役中,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中将周复以身殉国。张治中将军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周复:“他是抗战以来阵亡的政工同志阶级最高、死时最烈的一位。”
  1995年8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周复为革命烈士。
  周复,字旭人,自认祖籍山东安丘绪泉村,1901年6月出生于江西临川。1924年入黄埔军校三期学习。曾经参加过征讨陈炯明、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战斗,立下战功。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常务监察委员等职,后留学日本。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周复罢读回国。同年3月,周复作为蒋介石亲信,与滕杰、康泽等人一同受到蒋介石召见,在其官邸集会十余次,于同月在南京成立了“三民主义励行社”总部,蒋介石亲任社长,周复任检查会常务检查,并负责该社中央干事会工作,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干将之一。1935年,周复调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特派员,负责推动“党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周复投入了抗日御侮的行列,被任命为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转战于中原一带。1939年初,鲁苏战区成立。由于该战区部队多为张学良部下而非蒋介石嫡系,蒋特调派心腹干将周复为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战区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山东省政府委员,集党政军要职于一身。当年曾有人亲眼看见周复带侍卫到村外接收飞机空投的物资和钞票,可见他还拥有财权。这样,周复不仅成为于学忠抗日的助手,实际上也是蒋介石安插在鲁苏战区的“监军”。
  周复身份特殊,屡传蒋介石“圣旨”,于学忠基本不从,双方关系自然微妙。战区机关驻防莒东坪头村时,俩人虽同居一村,多的时候一个月都互不见面。两人虽然心存芥蒂,但在抗日这个大形势面前,都懂得以大局为重。
  据当年幸存的老兵回忆,身为政治部主任,周复深知苏鲁战区孤悬敌后,环境险恶,因此大力开展抗战宣传,鼓舞官兵士气极为重要。经他建议,战区在沂水北乡天晴旺村干训团中心广场修筑了一座大会堂,战区高级将领每周在此召开例会,作精神讲话。周复还安排在会堂的高台上架设了一台大型收音机,每晚召集官兵集体收听抗战新闻。周复在二十年代便有办报的经历,深知报刊宣传的重要性。他自兼社长,组织创办了鲁苏战区的第一张报纸———《阵中日报》。该报在1940年至1942年初的两年间,坚持每日出版,广泛报道国内外抗战新闻,号召国人抗日救亡,鼓舞战区军民士气。周复还组织政工大队定期演出《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保卫大鲁南》等剧目,教唱救亡歌曲,对官兵和当地群众进行爱国教育。周复还协助当地教育界人士,在安丘南逯和贾孟店子兴办了省立第八联合中学和山东临时政治学院等院校,为当地百姓办好事实事。在军政训练方面,在沂水天晴旺村成立了鲁苏战区干训团,下设政治部、教育处、秘书室和副官处等,直接负责管理和训练军官大队、军士大队、游士班、医务班和军需班。另有高级作战人员训练班,按期轮流调训正规军和游击部队的干部,以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同时,部队还开办了较大的兵工厂和被服厂。兵工厂不仅能修配枪械和制造手榴弹、炮弹等,而且能制造轻机枪和迫击炮。
  周复知道自己祖籍就是安丘,在工作之余,他还不忘寻根问祖。经多方打听、核对祖谱,终于在辉渠乡绪泉村周氏家族认祖归宗,论在二十一世上。绪泉村的老人们还记得,周复四方脸膛,大眼阔眉,身穿戎装刚毅英武;着便装时皮鞋大褂,显得文质彬彬,俨然学者风度。他从不居官自傲,来到村里总是以辈份相称。这样一来,其属下部队同当地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周姓人也常到他的驻地做客,很受礼让。绪泉村的周姓都以有周复这位族人而感到荣耀和自豪。在形势恶劣之际,绪泉周氏家人曾劝他来村里避避风头,被周复婉言拒绝:“大敌当前,我怎么能当逃兵呢?”
  城顶山战役打响之后,周复率八百余人于2月20日黄昏时分向东撤去,21日黎明时分,行至张家溜一带。此时日军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已窜入张家溜、城顶山一线,对该区中国军队形成左右夹击之势。仓猝间,周复率部抢占了张家溜西南的山顶,踞险死守,奋力抗敌,怎奈鬼子不断增兵,将中国军队层层包围。激战中,部队伤亡惨重。周复见粮弹不继不可久守,下命令集中火力突围。他拔出手枪,亲自率敢死队员数十人向山下冲杀。当行至城顶山东北角半山腰时,不幸胸部中弹,随行的政治部机要秘书双凫急忙把周复抱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迅速解开已被鲜血洇透的棉衣,简单进行包扎后,背起他就随部队一块往下撤。周复为了不拖累部队,坚决要求双凫放下他,并给他补一枪。双凫当然不从,背着他撤往有子山。最后,终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周复壮烈殉国。享年43岁。临牺牲前,他慨叹一声:“这局势如何了得!”竟无一语顾及家人!
  战斗结束后,双凫将周复遗体运到绪泉村,被绪泉族人安葬在了九顶莲花山周家老林里。迫于时局,刻碑两块,大字“周公之墓”的明碑立于坟前,记有生平传略的暗碑埋于地下(碑文附后)。
  为周复办好善后事宜,双凫来到51军军部,用密码向重庆发报,致电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报告了周复阵亡的消息。蒋介石得知周复阵亡,十分痛惜,特呈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陆军上将,准入忠烈祠。10月5日,陪都重庆各界在抗建堂举行追悼大会,张治中主持会议,蒋介石特派商震将军代祭,并遣俞济时慰唁其家属。10月15日,蒋介石发表唁电,表彰周复一生的勋迹,内称:周复“出身军校,历任军事及党务工作,十余年来,忠勤不懈”;“就任鲁苏战政治部主任经渝青训时,以成仁自矢”;“其后,随军转战,备历艰险……往来敌后,如临坦途”;“能犯人不敢犯之险,能处人不易处之境。”可见,周复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周复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众多国民党将领中唯一能称得上是蒋介石亲信的人。
  悼念周复的消息在重庆报纸上刊登以后,日方才知道在安丘城顶山战役中阵亡了一名高级将领。周复当年在日本留学的同窗好友中,有不少已是日军的高级军官,当他们得知周复阵亡的详情,纷纷从东京发电对山东派遣军军部提出责问。
  经过此次战役,鲁苏战区主力———113师元气大伤,特别是张步云、吴化文、厉文礼以及鲁西的孙良诚都投降了日寇,鲁苏战区的局势日趋严峻。为了保存实力,1943年7月,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呈请重庆军委会批准,率领五十一军和五十七军南撤至安徽、河南一带驻防,从而结束了鲁苏战区在山东抗战的局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年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已经远去,血与火交织的悲壮场景早已不再。这片曾被炮火洗礼、被鲜血浸润过的土地,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公冶长书院、千年银杏树、齐长城遗址、青云寺、别丈崖等大大小小近百个景点点缀在其间,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景,令人神往。这里还是省级森林公园,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在周复将军当年牺牲的城顶山北坡,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流苏园。园内每棵流苏直径都在半米以上。一到春天,流苏花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有“树覆一寸雪、香飘十里村”之美传。远远望去,洁白的流苏花开满树冠,好像覆盖了一层雪,又似静止的白云,让人顿生无限遐思,流连忘返。唯有矗立在山顶的周复纪念碑以及当年我军前沿指挥所的残墙断壁,仍见证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民族抗击侵略、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
                                  王玉芳  孙业华

  周复碑文
  周公讳复号旭人赣临川人毕业黄埔军校三期游学东瀛归国后历任党政要职念八年春调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五年奋斗卓然为战区精神支柱中一度返渝述职三十一年春兼鲁省府委员次年1月驻安丘有子山2月20日敌大举进犯翌午于六区张家溜城顶山中弹殉国临危从容自得叹曰局势如何得了无一言及家事享年四十有三遗妻陈景贤及子女匡时等七人念八日卯刻成殓葬安丘四区辉渠乡绪泉庄东周氏坟林前谨识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仲春上浣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