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04 《秦香莲》(评剧)1955年

 张方块图书馆 2012-11-2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04

《秦香莲》(评剧)1955

转载:老排长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04《秦香莲》(评剧)1955年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剧情简介:

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数年无音信。适逢家乡连遭荒旱,公婆饿死,香莲带领儿女进京寻夫。到京后,得知陈世美考中状元,并招为驸马。陈世美寿诞之日,香莲闯宫而入,陈竟昧心不认,反将香莲母子三人赶出宫去。三朝元老王延龄得知此情后,教香莲假扮唱歌词的村妇,在酒席宴前借唱戏陈,陈仍不相认,并将香莲赶出京城,暗中命家将韩琪前往杀害,以灭口。韩琪追至庙中,听香莲哭告实情,不忍杀害,毅然将香莲母子放走,自感难以复命,自刎而死。香莲悲愤已极,前往包拯处控告,包公准状后,召陈世美来与香莲对质,陈世美自恃皇亲国戚,强词狡辩。皇姑、国太也来威胁。包拯不畏权势,将陈铡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E2p6PKbJSQ/ 全剧96:43

上 映: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剧本整理:邱炘

导演:徐苏灵

摄影:王启民、张翚

美工:卢淦

类 型:戏曲片(评剧)

演出:中国评剧院

评剧《秦香莲》刘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Bu6ZKI3HmA/ 143:26

中国京剧-秦香莲 马连良 裘盛戎 张君秋 李多奎 马长礼 谭元寿 1964电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SaH92Li6Tg 124:21

豫剧《秦香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6NyZjg5_Lg/ 148:13

京剧 秦香莲 周信芳 金素雯 刘斌昆 沈金波 刘少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jlupcg4LIA/ 142:57

京剧 秦香莲 陈少云 李国静 何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d0Z7Ne5AgQ 143:06

越剧《秦香莲》温岭三团

http://www.56.com/u97/v_NjA2NDI0NzA.html 182:05

上党梆子 整本 《秦香莲》 吴国华 张保平伉俪 夫妻都是“梅花奖”获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yODMwODA=.html 225:05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

主 演:筱白玉霜 庄珏珍 郝银荣 陈少舫 魏荣元

李再雯(1922~1967),中国评剧演员,工青衣、花旦。艺名筱(小)白玉霜。原籍山东,她5岁随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作养女,始学评剧。14岁开始演出,初为白玉霜配戏,以后逐渐超越养母,成为40~50年代评剧界代表人物之一,在京、津地区享有盛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含冤弃世。筱(小)白玉霜的表演风格清淡素雅,唱腔低回婉转,善用眼睛传神,深受群众欢迎。许多唱段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她还积极排演现代剧目,为评剧的改革拓宽了道路。代表剧目有《玉堂春》、《秦香莲》、《小女婿》、《九尾狐》、《金沙江畔》、《苦菜花》等。

魏荣元:他的突出贡献是在评剧男声唱腔的发展上,将原来与女演员同度的唱法降低四度,创造了[越调],扩大了男声音域,男演员从此有了成套唱腔。他进而把京剧花脸的鼻音和喉音与评剧的吐字发音结合起来,在《秦香莲》中成功创造了包公的音乐形象,正式确立了评剧花脸行当,对评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评剧院演员,魏派创始人。生于1923年,卒于1976年,祖籍河北丰润。他7岁随父魏凤鸣在复盛社学艺,8岁拜薛长才为师学京剧,11岁拜王万良为师学评剧。1949年加入莲剧团。1953年入中国评剧团。代表剧目:《秦香莲》、《降龙伏虎》、《朱痕记》、《向阳商店》、《一杯茶》、《金沙江畔》、《夺印》、《南海长城》等。

评剧《秦香莲》电影版与录音版之比较

原文见新浪博客《漫迷未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a911b0100cotv.html

在所有评剧表演艺术家中,我最喜欢的是筱白玉霜和新凤霞的风格流派。大概是听她们的唱段比较多的缘故吧。本来马淑华的演唱也很精彩,尤其她的《杜十娘》,但因为身体原因,她多年前已淡出舞台,时至今日我几乎要将她遗忘了。另一位全国人民都很喜爱的赵丽蓉老太太,认识她是在《花为媒》和《刘巧儿》之中,甚至托阮妈的福,我比同龄人先认识了"阮"这个字。只不过赵妈的小品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令人会忽视其在评剧艺术上的成就。

把话说回来,其实我所喜爱的还是有着大段优美唱段的白派和新派。

十几年前,我的一个同学把家中《秦香莲》的盒带拿来给我听,当时真是爱不释手哪。于是在听了N遍之后,决定自己录一份,以备日后随时欣赏。就在那个暑假,我学会了录音中秦香莲的所有唱段。

昨天把之前在网上买到的《秦香莲》的电影看了一遍,发现其在唱腔上和我听到的录音不太一致。早知道电影和舞台表演在唱腔、唱词上会有差别,但这一次的差别是和其他剧不同的。

以《花为媒》为例,张五可对镜自赏的一场,舞台上的唱词很"粉",而电影中经过整理的唱词就显得很大方,相比之下更符合张五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的身份、性格,剔除了很多市俗小女子沾沾自喜般的用语,使得人物的形象提升了,整个唱段的节奏也加快了,干净利落。

而秦香莲电影版和录音版的不同在唱词方面是很微小的,很少做整句或整段的添加删除,大部分只是对个别字或词的推敲而已,差别比较大的是它的唱腔。因为对录音版太熟悉了,可以说印象深刻,因此很容易地就发现了它们的易同。

只就秦香莲一人的唱腔来讲。电影版中,秦香莲带领儿女闯入宫门后见到陈士美的几个唱段,节奏明显慢而且没有律感,这使得某些句子连接过渡的地方有些生硬不自然;句子的尾腔不是放平就是沉下去,尽管唱词都是对陈的指责,却给人一种卑微的感觉。

反观录音版,虽然旋律基本没做变动,只有个别小分句做了调整,但加强了节奏感,听上去更紧凑、明快,句尾或加强或上扬,突出了秦香莲坚韧的个性特征。同样的乞求却没有了卑微,反而在软弱中流露出其对自尊的坚持,令人不禁对其竖指称赞。

剧中最优美也是最长的一段唱段非"琵琶词"莫属。在所有戏曲种类中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最好听也最受观众欢迎的一定就是"反调"了。不论南腔北调,是河北梆子还是越剧,只要"反调"一出现,鼓声响起,一定会搏个满堂彩。评戏也不例外。

这段"琵琶词"可算得上是《秦香莲》一剧最着名的唱段,不单是评戏,其它有此剧目的剧种,如河北梆子,不管其它情节如何改动,这段"琵琶词"是一定要保留的,而且一定要用"反调"来唱,否则观众都不依。

在这两个版本中,这段"反调"的改动应该说并不大,但听上去感觉还是有差异的。在录音版中可以明显发现,在一些比较细微的地方,偶而会加一些装饰音、过渡音,使旋律更加婉转,更加流畅,更加一气呵成,将秦香莲三年中所受的苦难和委屈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催人泪下。

当然,这并不是剧中唯一触动人心的地方。

我最赞赏的是秦香莲拦轿喊冤时的一段状词,短短百十来字,不但将事情的始末说得明明白白,更表达了浓烈的情绪:对家人的关爱,对王丞相、韩琪的感激,对陈士美的谴责,对自己所受冤屈苦难的不平,甚至最后还不忘拉关系走后门。谁说她只是普通民妇?状元之妻可不是盖的。这段唱词改动较大,先看一下电影版的:

状告丈夫陈士美

他做高官忘父母不把家归

抛妻弃子他的良心昧

派韩琪提钢刀把我们母子追

韩琪仗义他自刎死

因此才拦轿喊冤

告这无情的贼

简练是简练了,只是不太全面,且缺乏情绪上的渲染,也就是不"煽情".再对比录音版的,请看:

状告丈夫陈士美

陈士美做高官忘父母不把家归

因荒旱二公婆齐饿死

我们母子去找他他不认还往外推

王相爷设法解劝还把情讲

他不回心,反差韩琪把我们追

韩琪仗义他自刎死

钢刀上点点血泪有说不尽的罪来道不尽的悲

白纸小扇本是王相爷赠与我

他教我拦轿喊冤告那狠心的贼

数了数,总共118个字,真个是言简意赅。唱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听后令人热血澎湃,恨不得立时就把铜铡请出来。

另一场见皇姑的唱段也十分精彩。面对皇姑"因何不跪"的质问,秦香莲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绝--

论国法我应该与你下跪

论家法你还应该把我参

你应该下了你的金车辇与我把礼见

论理论法理所当然

语气强硬得很,唱腔上更显示出其骄傲的态度,临危不惧的胆识。

我想这就是北方戏与南方戏的区别吧。南方戏温婉,北方戏"解恨".相信很多衷情于北方戏的戏迷都有如此感想。

喜欢白派唱腔,不仅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其成功塑造了秦香莲这个人物。她的聪明,她的坚持,她的不畏强权,无一不令人钦佩。而经过对这两种版本的对比,更是对老艺术家们那种对艺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赞叹不已。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才使得今人有幸分享到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评剧女杰小白玉霜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04《秦香莲》(评剧)1955年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http://yanhua6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0599421720091146220133/


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白派传人,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领头羊。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一九五零年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上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由于“四人帮”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时年45岁。

小白玉霜老师作为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和领头羊,没有嫡传弟子,但她的唱腔却广为流传。

刘萍被称为是"小白玉霜的弟子,白派传人。小白玉霜受迫害致死后,刘萍以受过小白老师指点而作为白派弟子进行培养,而且因为全国白派弟子几乎接近于零,所以她才能崭露头角,成为"新星".

评剧白派是由白玉霜创立于三十年代,发扬光大的却是白玉霜的传人,养女小白玉霜。

代表剧目:《朱痕记》《闹严府》《杜十娘》《秦香莲》《桃花庵》《小借年》《劝爱宝》《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珍珠衫》和现代戏《兄妹开荒》《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苦菜花》《金沙江畔》《李双双》等。

小白玉霜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等职。

精彩阅读连接 

 你想了解我们56个民族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