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答题格式范例1

 liubaoliang 2012-11-28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答题格式范例1                     

一、形象意境类

西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渲染景象?(4分)
【失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一、二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雷鸣。

【标准答案】第一问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第二问诗的一、二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雷鸣,渲染了暴雨来临前的雄伟气势。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

【失分答案】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标准答案】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心定气闲地卧看“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二、情感主旨类

1、阅读白居易的诗《村夜》,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失分答案】 这首诗诗人的感情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孤独寂寞转为最后的喜悦。

【标准答案】 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前后是有变化的。一、二句中的“草苍苍”、“虫切切”、“行人绝”渲染出冷清萧瑟的氛围,此时作者的心情是孤独寂寞的;三、四句作者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的是“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明丽的景色使诗人感到喜悦,心胸也为此开阔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2,晴光转绿苹○3
              
 忽闻歌古调○4,归思欲沾襟。
【注】○1晋陵:今江苏常州。○2黄鸟:黄莺。○3绿苹:水中浮萍。○4古调: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失分答案】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2)归思(思念家乡);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标准答案】:1)①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暖和,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这些都是“物候新”的表现。②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

(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梅花在枝头绽放,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标准答案】:①诗歌抒发了作者归思(思念家乡)的情感。②诗的首联点题,远离家乡在外当官的人(宦游人),对于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特别敏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时伤怀;③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而“宦游人”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垫。④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了陆丞那格调高古的《早春游望》诗,更加唤起了想家的念头,止不住泪沾衣襟。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1阅读[]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失分答案】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日常口语;手法上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而第四句则采用了反问。

【标准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失分答案】

1)对偶。

2)①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看到的草、水、树、花、山、鸟,诗歌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

1)对偶。"芳草""春山""""""自落""空啼"

2)①(描图景)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②(点氛围)诗歌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空落宁静

③(析感情)表现出作者伤春、寂寞、凄凉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颔联在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失分答案】:表达技巧上运用反衬、用典的手法。“折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

【标准答案】:

(明手法)表达技巧上运用反衬、用典。

(阐运用)“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

(析效果)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家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四、赏析诗歌中的语言
1
炼字类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失分答案】同意。因为“看”字,能表现出抒情主人公离别的酸楚。

【标准答案】

(步骤一)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分析)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作用)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深意长及离别的酸楚。

2、关键词类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步骤一解释寓意)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二分析)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
、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一语言特色)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分析)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抒何情)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五、比较评价题型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示例〗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
            
 【越调】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
?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问: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分析〗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首先把握几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3)指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并说明理由。
〖失误及矫正〗比较评价题型容易出错的现象有:在整体把握上顾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诗大力评价;不注重题干中提示的比较角度;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全。

〖示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暮春之景,表现情感是否相同?并请说出理由.(3)
【参考答案】:
步骤一:不相同。
步骤二:《春兴》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题春晚》抒发的是静而不寂的闲适之情。
步骤三:《春兴》借助于落尽残花,四处飘泊的黄莺的景象透露出美好春景将逝,而此时的作者正漂泊流转在外,自然而然地勾起了思乡之情;《题春晚》中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意,和谐的画面,而此时的诗人正在吟风弄月,全诗充满着静而不寂的闲适之情。
六、综合表述型
    综合表述型就是命题者在问题设置上比较笼统,要求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分析评价诗歌。这是一种全开放性的鉴赏题型,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作答结果看,答案相当于一篇100200字的小论文。
〖示例〗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朱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写诗也颇有特点。试就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12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

〖失误及矫正〗

综合表述题型常见的失误有:一是对诗歌的分析评价失之肤浅,或分析字句,或分析修辞,或简要概括内容等;二是分析时逻辑不明,表述时思路不清。在作答时,往往把内容和形式绞在一起,时而内容,时而手法,时而形象,角度不一,逻辑不清,缺乏条理性。加上语言表达不简洁,答案给人一种模糊感觉。三是分析评价牵强附会。在理解诗词内容、情感、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时,或脱离诗词背景作无端的想象或无据的推理归纳;或在评论某一点时,总喜欢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心情及遭遇来回答,答案牵强生硬。
   
 回答时要注意:在作答时,要充分解读诗词题目、后面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示,抓住诗词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重点展开评价。同时要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来进行合理想象,防止答题片面,主观臆断。

题干中若无分析角度,则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什么表达效果思路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按题目要求答。

这种题型答案开放,表达自由。若要答案精简完美,必须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简明性。你最好依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母分点来答,最好按照先总说(或具体分析)后分说(总说)的思路来答。同时还要注意用语准确,书写规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