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堂中孩子的不良习惯及成因、对策探析(曾长春)

 缤纷生活 2012-11-29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由此可见,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用,不良习惯贻害无穷。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功教育孩子从培养他们具有习惯开始。

一、例举语文课堂中孩子的不良习惯

“双脚荡秋千”是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最常见的动作。不管是默读、朗读,孩子们总习惯将自己的双脚悬空,不停地荡来荡去,似乎在为文字打节拍一样。

语文课堂中,学生手里总习惯捣弄东西。最常见的是捣弄笔,他们无意识地将笔拿在手中,一会儿让笔转个圈,一会儿将笔打开又盖上,一会儿将笔伸进自己的鼻孔。

当学生手里什么都没有,手指就成了他们的玩物。有的学生不知不觉地抠起手指来,起初还不怎么样,可是抠着抠着,孩子整个人就去注意自己的手指去了,整个人游离出了课堂。

语文课堂中,学生发呆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发呆时,只有一个“躯壳”在座位上,整个人的灵魂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他们全然不知,如果让其回答问题,要么张冠李戴,要么双唇紧闭。

有的时候,我们虽然看见孩子们在认真地读书,但是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有时可以看见孩子双手端着书,一只手却不停地卷着书角。

……

不管是观摩课还是常态课,细观课堂中孩子们的行为表现,总能发现孩子们的不良习惯。在一节识字教学观摩课上,我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予以了关注。可能是因为有教师观摩课堂的原因,不少同学的注意力有了分散,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偷窥旁边去了,当然这与孩子的好奇心有关。上课不久,有学生打起了哈欠,有学生出现了陪坐的情况,有学生不停地用手搓桌子,有学生用手托住自己的小脑袋……随着时间的过去,有的学生咬起了手指头,有的学生趴在了桌子上,有的学生玩起了文具盒,虽然老师布置了作业,但是有的学生仍然东张西望,有的学生慢条斯理地从文具盒里拿笔,有学生不知不觉地咬铅笔头。在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有的学生自个儿在那里玩,有的学生双脚不停地“荡着秋千”,有的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一脸茫然。

二、语文课堂中孩子的不良习惯成因探

1.思维懒惰

惰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大害虫”。学生思维一旦陷入惰性状态,什么都不去想也懒于去想,一切听天由命,一切等待老师的告诉。学生思维惰性了,他们关注老师最后告诉他什么,不去积极思维,因而在老师没有告诉他之前,他无所事事,自个儿玩着。学生思维为何陷入惰性状态呢?这得追问我们的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是关注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是关注知识的知道。如果语文课堂关注学生知道什么知识,那是在应试;如果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维训练,那是在提高孩子的能力。因此,思维惰性的形成与老师的教学行为和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定位密切相关

2.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到无趣

课堂教学内容的无趣,主要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吸引学生,没有新鲜感,或者学生在内容面前显出高山仰止的情形。学生会的、学过的是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学生常用消极态度对待,比如玩手指、画画、玩笔、东张西望、同桌互相敲敲打打,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超过学生能力实际的,学生虽然充满好奇心,但是解决起来却感到力不从心,因而望而却步,于是就消极地对待,比如陪坐、发呆等。

3.消极应对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我们虽然期待着个个学生在学习上齐头并进,但是育人不可能像工厂铸造器件一样控制合格率,必然有学习后进的学生存在。学生置身于母语的运用中,为何要出现学习上的后进呢?要么是学生没有感到学科学习的趣味性,要么是学生学习的趣味受到为的抹杀致使其出局。一旦学生出了语文教学的局,他们只能无可赖何地置身于课堂中,“人在朝营心在汉”,陪坐、玩耍、不知所措、察言观色,其实他们痛苦万分,他们内心深处又何曾不想把学习赶上去呢?

三、语文课堂中孩子不良习惯对策探

1.让孩子去学

语文教学,要停下匆匆的脚步,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去学。在孩子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激起孩子学语文的兴趣,主要关注孩子们对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的,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方式也是有选择的,学生只有对学科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以饱满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教学。适合孩子的新鲜的内容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什么,而且要清楚孩子们已经会什么,找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梳理出孩子们要学的内容。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们主动去学,不要这也害怕那也担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孩子学习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正是我们对孩子点拨、点醒的时候,一旦学生被点醒了,他们会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习激情就会增强

2.教师教学对策

老师要精研教材教法,要认真备课,明确自己上课的内容和重点,不要让自己的语速过慢或上课过程不紧不慢的,这样会给学生以懒散的心态,让他们有了说话,做小动作,转移注意力的机会上课时只要发现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就要及时提醒。提醒学生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点名、讲课声音的变化、走到他面前、用眼神提醒、请他的同位提醒等。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课堂中陪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兴趣需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下,就要做好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相互适应。师“因材施教”,生“因教而学”,还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发展。三者结合,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学生的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纪律,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应对与处理这些不良行为常常让人感到迷茫与束手无策。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课堂教学就会更生动、更精彩,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